椎管内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时间:2022-09-30 10:21:44

椎管内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2-3447-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椎管内肿瘤也可称为脊髓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1]。我科于2004年10月以来,对27例椎管内肿瘤手术病人及家属开展了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23~65岁,平均47.3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17个月。肿瘤部位:颈段7例,胸段12例,腰骶段8例。文化程度:大学2例,大专2例,高中或中专5例,小学12例,文盲6例。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灵活掌握健康教育时间:椎管内肿瘤病人需要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相当多,而且有些是属于医学专业性知识,如果一次将这些知识向病人讲解,病人难以消化吸收。故将病人整个住院时期的健康教育分为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特点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

2.2 随机教育贯穿临床护理日程:充分利用与病人接触的机会,针对病人存在的不同健康问题给予正确指导。如为病人整理床铺时,向其家属讲解预防压疮的方法及重要性,并教会他们掌握协助翻身的技巧;巡视病房时看见病人进餐,可指导其注意饮食结构,增强手术耐受力;进行采血等护理操作时,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意义。这样将健康教育与护理实践紧密结合,既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又进一步密切了护患关系,使得整体护理工作的不间断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3 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根据病人及家属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的差异,应因人施教。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入院宣教:主动、热情接待病人入院,介绍医院的环境、住院规则、主管医生及护士,消除病人因环境陌生而导致的恐惧感,增进他们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有利于病人遵医行为的建立。

3.2 手术前期的教育

3.2.1 心理指导:由于肿瘤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椎管内肿瘤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疼痛,肢体运动、感觉及生理功能的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易引起悲观、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加上他们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精神压力相当大,故对手术的期望值就相当高,但同时又担心术后疗效。我们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2 专病知识介绍:结合解剖图片和脊髓磁共振片向病人及家属耐心、细致地讲解椎管内肿瘤有关知识,术前相关检查目的、注意事项,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护理要点。

3.2.3 术前训练:椎管内肿瘤手术后要求病人卧床3~4周,甚至更长。因此,术前应训练病人床上排便,以防止术后由于麻醉、疼痛刺激、姿势和改变不习惯床上排便,导致尿潴留及排便困难。教会病人轴线翻身、腰背肌锻炼的方法,保持头、颈和躯干水平位置翻动。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增加肺通气量,预防术后因卧床而发生的坠积性肺炎。

3.2.4 饮食指导:鼓励病人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术前3天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食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由于病人常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应指导进食香蕉、梨等水果和新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海带、木耳等也有通便作用,每日早晚空腹服蜂蜜水或淡盐水250 ml,可软化大便。

3.3 手术后期的教育

3.3.1 与活动指导:由于手术需行2~3个椎板切除,破坏了脊柱稳定性,所以病人一般在术后3~4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术后平卧6小时以压迫切口减少出血,以后每2~3小时轴线45度翻身1次,由2人同时进行。翻身时要轻柔,避免拖、拉等动作,保持头、颈、躯干成轴线,整个身体同时转动,防止脊柱扭曲,关节突脱位,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而加重脊髓损伤。

3.3.2 生命体征及脊神经功能观察: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加上全麻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故术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心电监护、留置引流管、吸氧等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对颈段椎管内肿瘤病人术后特别应注意观察伤口周围有无肿胀、胸闷、呼吸困难,以防发生血肿压迫颈髓而影响呼吸功能。有的病人术后可出现感觉障碍平面上升、运动功能障碍加重,告诉病人可能是由于手术牵拉造成脊髓水肿或硬膜外血肿直接对脊髓的压迫,有些神经损伤是可逆的、渐进的,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至关重要。本组有2例病人出现术后感觉障碍平面上升,下肢疼痛,考虑为脊髓水肿引起,经予20%甘露醇250 ml脱水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

3.3.3 呼吸道护理指导:由于全麻插管和手术的影响,病人术后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影响肺通气,加上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向病人做好解释,每日口腔护理2次,鼓励其深呼吸、翻身拍背、有效咳嗽、排痰,如痰液不易咳出,给予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

3.3.4 泌尿系并发症及便秘的预防:术后有部分病人,尤其是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病人存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尿潴留、便秘等症状,术后常留置尿管。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 500~3 000 ml,达到自身膀胱冲洗的目的。随时保持会清洁,尿道口用碘伏消毒每天1次,0.9%生理盐水250 ml冲洗膀胱每天1次,留置尿管每隔3~4小时开放1次,以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和减少感染,待病人膀胱自主收缩功能恢复并有尿意感时,继续夹管训练2天可拔除尿管。本组中有4例病人尿管拔除后发生尿潴留,其中1例经腹部按摩、热敷后自行排尿,3例因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尿潴留,重新留置尿管。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后仍有排便功能障碍的,应指导病人进食粗纤维食物,顺时针按摩腹部20~30分钟,促进肠蠕动。排便时,千万不要催促病人,以免肠痉挛导致排便更加困难。便秘者遵医嘱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等,必要时遵医嘱行保留灌肠。

3.3.5 皮肤并发症的预防:由于受损平面以下神经支配功能丧失,感觉迟钝或丧失,皮肤抵抗力差,受压部位易缺血、水肿、溃烂,形成神经营养障碍性皮肤并发症。护理时要格外注意,严防烫伤、冻伤、压疮、扭伤等发生。每日温水擦澡2次,注意会阴、下肢的清洁、干燥。保持床褥平整、清洁、干燥,每2小时翻身1次。

3.3.6 康复指导: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健侧和患侧肢体有规律的推、拿、捏等手法按摩,从远心端到近心端方向进行,同时被动运动四肢关节,从大关节到小关节,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被动运动操作要轻柔、缓慢,动作要均匀,切忌粗暴。上肢锻炼包括屈、伸、展等活动,下肢还可做直腿抬高,以防止神经根粘连,当肌力部分恢复后鼓励病人做主动运动。胸腰椎手术病人10~14天拆线后,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强腰背肌的肌力以维持脊柱稳定性。功能锻炼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病人承受能力,病人长期卧床,一旦直立或坐起时会出现性低血压,练习时从仰卧―半卧―床上坐起―双腿下垂―直立行走进行。

3.3.7 佩带颈围、腰围的注意事项:佩带颈围、腰围有制动和保护脊椎的作用。颈段、胸腰段、腰段的病人术后5~7天给予颈围或腰围固定后坐起, 逐步训练下床活动。颈围或腰围佩带时间为2~3个月。颈围高度须合适,以保证颈椎处于中间位,平时也不宜仰头、低头时间过长,高颈髓肿瘤病人要避免头颈的突然转动或快速转动,以免发生意外。要选择合适的枕头,使颈部有依托,保持颈椎正常生理前凸位置。

3.4 出院指导: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加强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家庭护理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出院前1~2天给病人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告知病人出院后继续卧硬板床休息至术后4 周并坚持肢体功能锻炼,3个月内在腰围保护下逐渐离床活动,避免弯腰及抬重物。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6个月以上[2]。指导病人术后的性生活重建,术后3~6个月后定期到医院复查MRI,了解肿瘤有无复发等情况。

参考文献:

[1] 杨树源,洪国良. 脊髓肿瘤的研究和治疗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03,15(5):271.

[2] 何玉珍. 椎管内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5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10.

收稿日期:2007-07-10

上一篇:尘肺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下一篇: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