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HIV职业暴露培训班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时间:2022-09-27 03:17:18

云南楚雄HIV职业暴露培训班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有可能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楚雄州传染病医院对全州9家州级医院和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知识培训。现将培训学习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楚雄州州级医院、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妇幼保健院、州中医院以及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于2009年8月在楚雄市举办了为期5天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知识培训班,并填写完成2次调查问卷。

1.2 培训形式与内容: 在5天的培训中,共安排了11次专题讲座和1次临床见习,课间穿插老师与学员间的互动提问和角色转换游戏,系统介绍艾滋病基本理论知识、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重要问题和改进方向、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职业暴露与心理支持、实验室生物安全与职业暴露防范以及与艾滋病病人的沟通技巧。

1.3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每份问卷需时8-10分钟,在培训开始之前和培训结束之后分2次进行,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取,避免无效问卷,采用无记名填写问卷方法,内容包括培训人员基本情况,HIV/AIDS基本知识,HIV传播途径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前共发放问卷91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97%,培训后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有效回收率96%。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资料:参加培训的91人中,男性21人(23.08%),女性68人(74.73%),未填2人(2.19%);平均年龄36岁;平均工作年限16年;中专学历6人(6.60%);大专及以上学历85人(93.41%);初级职称38人(41.76%),中级职称47人(51.65%),高级职称2人(2.19%),未填4人(4.40%);护理专业42人(46.15%),临床医疗16人(17.58%),疾病预防控制专业10人(10.99%),感染管理人员9人(9.90%),妇幼保健人员7人(7.70%),其他专业4人(4.40%),未填3人(3.30%)。

2.2 培训前后HIV/AIDS基本知识的变化情况:培训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基本知识的掌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HIV对紫外线不敏感,而对热和化学试剂敏感有了显著提高,培训后回答正确率由培训前的85.20%提高到100%,并且在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症状以及“鸡尾酒疗法”不能治愈AIDS等方面也有明显提高,回答正确率分别由培训前的85.20%和92.04%提高到培训后的98.51%和95.52%。

2.3 培训前后HIV/AIDS传播途径知识的变化情况:培训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传播途径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办公用具)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通过马桶、电话机、餐饮具、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以及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预防艾滋病,都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表2)

2.5 培训前后HIV/AIDS职业防护知识的变化情况:培训后95.52%的医务人员清楚艾滋病职业暴露分级,在被艾滋病病人体液或血液污染的床单与被服应分类处理,手部皮肤有破损在接触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时必须戴双层手套的认识上有了明显提高,97%的学员清楚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流程。

3 讨论

3.1 培训班的学习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在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HIV病毒的病原学特点方面有显著提高,知晓率提高到98.51%和100%,知晓率高于有关报道,这与国家对艾滋病的高度重视,采取的相应支持政策,媒体宣传力度的加大,各种艾滋病国际援助项目[1] 的投入均有一定关系。医务人员虽然有机会获得来自多种渠道的艾滋病知识的信息,但对不同知识回答正确率不同,在艾滋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发现后应在12小时内上报的调查中,培训后的知晓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回答正确率在培训前后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的变化,说明虽然他们获得HIV/AIDS知识的途径广泛(电视、广播、报纸、小册子、宣传小报、参加讲座或知识问答等)[2],在效果评价中,不少学员表示过去比较缺乏职业暴露知识,所以在治疗和护理HIV/AIDS病人过程中,常常产生焦虑与不安情绪,害怕自己被感染,尤其是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含有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体液时[2]。从表2中可以看出,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尤其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般接触和艾滋病不会通过马桶、电话机、餐饮具、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的知晓率在96%以上,但对部分知识的认知程度仍存在较大差距,被调查中的85.07%的医务人员在培训后仍认为艾滋病病人的尿液、大便、泪液、汗液应视为具有传染性,而只有14.93%的学员认为无传染性,还有10.45%的学员认为蚊虫叮咬可感染艾滋病。知识影响态度和行为,知识的缺失导致了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文献

[1] 黄艳华,李萍,李青.新疆艾滋病高发地区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6

[2] 李斯俭,余立平,等. HIV/AIDS家庭护理项目护士骨干培训班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分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5):100

作者单位:651225 云南楚雄州传染病医院

上一篇:泪囊鼻腔吻合术88例报告 下一篇: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肺气压伤的发生因素及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