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浅谈如何培养特长生

时间:2022-09-27 02:52:3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浅谈如何培养特长生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探索能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要的途径、方法,就成为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在进行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需要个性化的教育中,也就是要真正做到在教育中能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本文从六个方面谈本人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素质教育 发展个性 六大要领 耐心与执着

现代社会人人都在谈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探索能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要的途径、方法,就成为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个性特长所包括的内容,泛指学生在音乐、体育、美术、电脑及历史、地理、生物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并通过努力而达到较高的水平。在进行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需要个性化的教育中,也就是要真正做到在教育中能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一、早――行动早、计划早

特长生的培养周期长、收效慢的特点决定了特长生的培养必须注意一个“早”字。因此每接一个新班起,我们就要把培养特长生的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我们开学前借助学生档案,提前熟悉学生的情况,尤其是特长生的情况,做到人未到,情先知。开学之后,便要通过问原班主任、任课老师,课堂提问,测验,谈心,旁窥等手段去进行印证已知的考试成绩、操行评价是否属实,检测原特长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还须把眼睁大些,圈出有培养潜力的准特长生。这样,通过几层查找认证,便能发现特长生和准尖。――此谓之行动早。例如,我在一年级接我现在所教班级时候,孩子们很小,而且新接班级不了解孩子们情况,我就开始观察了解每个孩子,后来我发现王睿和孔繁树两位同学有表演才能,并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鼓励他们表演节目,在我的鼓励之下,他们共同表演的舞蹈《动起来》给全校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从此为学校挖掘出了两位小演员。多年来,在每一次学校活动中他们都起到了大梁的作用。

二、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

特长生个人品格和学习品格好,对同步进行的教学内容往往掌握得又快又好。学有余力的特长生,有时会失去追求的目标,骄傲自满,浪费时间。这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特长生不断学习,学习实用本领,尤其是学习课外知识。古语说,有容乃大。一个特长生,要有充足的发展后劲,就要有宽广的课外知识。无论什么考试,其实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积得厚,才可能发得快发得准发得好。这有如建房,占地宽而实,房子才可能建得高而坚。任何一个求发展的特长生,都不应该满足于课本知识,而应积极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如文学名著、科技常识。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之源。书读得多,才可能学得深,学得精,学得新,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可能成为更加优秀的特长生。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开阔眼界,提高素质。

学得游刃有余的特长生很欢迎教师解其惑、指其路的点拨式指导,使他们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指导是警句式的,语句要言不烦而非夸夸其谈,师生心领神会而不貌合神离。在指导过程中,可多帮助他们做分析,提供自己的看法,但具体怎么做要由他们自己决定,应该允许他们殊途同归,鼓励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时的教师,要象教孩子走路的父亲,只要告诉孩子走的方法和走的地点,然后看着他走就可以了。也许,没有父亲扶着的孩子会摔更多的跤,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孩子一定学得更快、学得更欢。

要使“消化能力”特别强的特长生得到更多的“营养”,除了保证正常的“三餐”外,还需要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参加课外带有竞赛性质的提高班,多进行高难度的智力训练和能力训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训练中要重视训练思维,如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使思维向高精尖,深广新上发展。

为了提高对特长生学法指导的针对性,教师要建立特长生档案,对他们进行跟踪辅导。应对特长生每科的月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及时表扬进步的同学,了解落后同学退步的原因,然后进行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

以上观点,只是我个人的陋见。要想培养出特长生,当然还须做比这还要多的工作,积累比这还要丰富的经验,还要更加讲究方法和技巧。不过,我想,有一点是公认的――培养特长生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需要我们教师的耐心与执着。

参考文献:

[1]王永强.中学体育教师如何培养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兴趣[J].少年体育训练.2009(2).

[2]朱广宇.农村学校体育特长生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6).

[3]莫冷梅.培养美术特长生的有效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0(9).

[4]如何培养高中音乐特长生[J].文教资料.2007(28).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平川中学)

上一篇:让快乐回荡中学体育课堂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