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时间:2022-10-23 07:13:30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是一位教育家、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同时还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声“孙校长”,亲切而且饱含感激之情。她是在香港的小学里实行普通话教学的第一人,开了香港风气之先,她极不平凡的人生经验,其实就是香港社会演变的一个缩影。教育岁月的沉淀,让她的文字变得如行云流水般清新脱俗,而孙方中女士的人生更是如书一般墨香四溢,字字珠玑,让人忍不住地想一读再读。

【孙方中校长,太平绅士,香港苏浙小学创校校长、中国语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政协江苏省委员会委员、曾荣获英女皇颁授MBE勋衔,并荣获江苏省无锡市“荣誉市民”称号,1998年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铜紫荆星章。着有著作《千丝万缕不了情》,《掌舵破浪的岁月》。】

掌舵破浪的传奇人生

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士后不久,孙方中女士来到了香港,那一年是1950年。1953年,苏浙同乡会的一则征求校长的广告,让孙方中女士获得了意外的收获。25岁的她成为了苏浙小学创校校长。

孙方中女士坦言,在应聘苏浙小学校长的前夕,她也曾犹豫过,一方面,她对文学有着浓浓的渴望,还是十八九岁的青春年华,孙方中女士常常爱用“若”笔名写着细腻的文字向报社投稿,《大美晚报》、《星岛晚报》上可见孙方中女士的篇篇散文,几十年以来,孙方中女士一直笔耕不辍,而且她已于一周前应征了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加上应征校长的三个苛刻的条件也确实让孙方中女士望而却步,而服务社群,效劳祖国也是孙方中女士自小便产生了的志愿,天生一副喜欢挑战的性格让孙方中女士走进了应聘苏浙小学校长的队伍。

一份自信,一份执着,一份服务的心,让孙方中女士走进了苏浙小学校长的位置,而且一待就是半个世纪,“孙方中校长”这个称呼一直萦绕在她的耳旁。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事业,教育,也是孙方中女士一辈子不离不弃的事业。

从走进苏浙小学开始,她的大胆创新与果断的性格便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应征校长的时候,孙方中女士曾许下宏愿,要将苏浙小学打造成为香港的名校,而现在,正是她实现宏愿的时候了。她的热情也将洒向这份她深爱着的工作。

1953年的香港各校,清一色地实行广东话教学,还未曾出现过采用普通话教学的例子,孙方中校长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有同样的语言――母语,彼此才能沟通,才能将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让祖国强大,让祖国兴旺。我要从我的学生们开始,让大家都讲普通话。”孙方中女士对祖国的挚爱中,深蕴一种信仰的力量,这份力量推动着她要让生活在香港的孩子们说自己国家的语言。于是,苏浙小学在孙方中校长的极力倡导下,开始了普通话的教学。

当孙方中校长提出这样的想法的时候,也曾遭到各方的质疑,他们说:“大家都用广东话教学,你用普通话教学,会不会没有人来你的学校读书呢?”孙方中校长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管,我觉得这样对。”柔中带刚的孙方中女士,在每一个关键的抉择时候,都很果断,她的愿望的萌发,发生在她浓浓的爱国情怀的驱使下。第一年,第二年,来苏浙小学念书的人络绎不绝,直到现在,学生的数量从来都是有增无减。孙方中校长的赤子之心得到了回报,她的远见卓识得到了印证。

上世纪九十年代,孙方中校长的另一开创性举措着实又让众人大吃一惊,她在中国人的普通话学校开办了国际班,打破了中国人学校没有国际班的先例,她是聘请外国人来校教学的第一人。中英合作的结晶,是香港的一大特色,而这种特色在苏浙小学里得到了更加完美的展示。

玉壶存冰心 朱笔写师魂

或许从踏进苏浙小学那一刻起,孩子们的成长便成为了孙方中女士一生中最大的追求。她的职责就是两个字:育人。看似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足以让孙方中女士为之付出所有的心血,“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怀揣一份对教育的热忱和执着,一份对祖国的赤诚,一份对祖国下一代的关爱与培养的责任,在教育这条神圣的路上,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她一直保持着不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金针度人,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推动者。

“一间学校,她的学生,具有普遍的阅读风气,一定是好学校,也一定是校风优良的学校。”孙方中校长说。

何为“校风”?从事教育工作长达半个世纪的孙方中校长给出了她心中的定义:“一间学校,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频密的接触中,有意或无意地互相感染,形成各种普遍性的习惯,包括品德方面的,知识方面的,这种习惯,经过一段时间,渐渐凝固,就成为学校的校风。”孙方中校长将培养好的校风,作为了她工作中的重心,从培养学生们的良好的品德、训练他们的自制能力,实施校外教学,增添课外活动,设立图书馆,丰富课外阅读,教师间对教学法的切磋,增加与家长联系的这一环节。她的每一个推动学生们成长的方法都是走在时代的前头,一位女校长,演绎着一段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生传奇。

孙方中校长大胆创新,设计新课程、成立藏书两万余册的图书馆、创设苏浙电视台、电脑室等,让学生们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又多彩。

孙方中校长在担任校长的过程中,讲求的是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品德及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教育、社会融合教育同步,营造出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和洽、欢愉的大家庭环境。孙方中女士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今天新的任务是什么?我应该如何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完成这一新的任务?她笑说:“几十年来,每天忙碌到连厌倦的情绪都挤不进来。”长达半个世纪的校长生涯,让孙方中女士对这份职业的喜爱也随着时间的沉淀,逾演逾浓烈,越沉越深厚。

伴随着国际部、幼儿部的先后创设,苏浙小学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融贯中西文化于一体的“一校八制”的多元化学校,而谘询科技中心以及家教会资源中心的成立,将苏浙小学推向了时代的峰顶。孙方中校长做了一个好校长该做的事。

孙方中女士住在离苏浙小学很近的地方,推开窗,校舍清晰可见,孙方中女士很喜欢临窗伫立,因为她既可以看到她喜欢的大海,更主要的是校园里的满园的春色,满园的桃李,正透过这扇窗,在向他们敬爱的孙校长敬礼。

递薪传火,孙方中校长兢兢业业,几十年过去了,教育路上,她始终保持着不倦的容颜,不倦的心,采得百花酿成蜜,为学生们辛苦,为学生们甜。看着一批一批的学生走向社会的舞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她感到很幸福,因为作为校长,孩子们的成才是她最大的收获。

“山河舒锦绣,桃李竞芳菲”,这就是孙方中校长的教育人生的写照。孙方中女士一生赞誉不断,1966年4月21日,孙方中校长获颁英联邦MBE勋衔,1974年8月,孙方中校长获委任为太平绅士,1998年7月1日,孙方中校长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铜紫荆星章,一枚枚的荣誉奖章是对孙方中女士为香港作出巨大贡献的最大的肯定。

千丝万缕情

作为校长,她用母语将生长在香港的祖国的下一代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她把慈母般的爱奉献给了苏浙小学的学生们。几十年的成长历程,几十年的细细摸索,早已将孙方中女士推向了美好心灵塑造者的位置,她的一颗服务的心一直根深蒂固,未曾受过任何的干扰。

她总是在想着要为社会做点贡献,要为妇女做点贡献,1966年,孙方中女士创立了港九街坊妇女会,将妇女们团结在了一起,成为了一股服务社会的强大力量。

眼看着社会上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作为青少年教育者的校长孙方中女士忧由心生,孙方中女士说:“青少年的意志非常薄弱,常常会受不良行为的影响,是非判断力不强,所以才容易误入歧途。”为了引导青少年走上正确道路,1967年,在当时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孙方中女士第一个发起了在暑假举办的“青少年德育运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被有效地利用了起来,孙方中女士把青少年组织起来,开办各种诸如无线电、电脑等方面的技术班,以及舞蹈、球类运动、游水等活动,专门聘请老师教他们,孙方中女士说:“让他们真正地学点东西,心里有点寄托,有事可做,这样他们就不会去做坏事。”

这个活动,在香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各个街坊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纷纷效仿,几十年来,受益的青少年不计其数。孙方中女士真是功德无量,她的这盏明灯,驱散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迷茫,成为了他们人生路上的指路人,那条路上洒满了阳光。

孙方中女士在很多活动上,都会被人远远地认出来,亲切的称呼她“孙校长”,真是桃李满天下。

在港九街坊妇女会成立的第二个二十年里,孙方中女士开始集合妇女们的力量创办学校,时至今日,五间幼稚园,两间小学,一间中学,外加一间老人院相继创办成立,孙方中女士担任校监一职,负责八间学校大致方针的指导工作,她服务社会之路越走越远了。

1993年,华东水灾发生之后,香港所有的妇女团体选举她作为主席,共筹得善款1000万元,捐至灾区。1996年,孙方中女士为家乡无锡捐资100万,兴建图书馆,这个图书馆被命名为“孙方中图书馆”,孙方中女士在她的母校无锡女中设立了奖学金,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向成才之路,一桩桩善事,都被无锡人民记在心里,她被授予无锡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同时获赠了一把钥匙,这是一把用来为青少年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有人曾这样评价孙方中女士:“她极不平凡的人生经验,其实就是香港社会演变的一个缩影。”这也正是孙方中女士的魅力所在。

上一篇:科教育英才 造福全人类 下一篇:论财务方法理论研究及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