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S技术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应用

时间:2022-09-27 02:43:22

浅谈3S技术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应用3S技术,建立发现、调查、处理和反馈管理机制,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运行体系,并对其关键环节及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3S技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了对土地违法用地案件的备案和上报工作,使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程序化已经成为现代化数字城市的必然趋势。其中主要途径是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城镇图斑初核统计,确定建设图斑、农用图斑等的变更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对快速、动态、现势、精准的城市土地利用信息需求提供了支持。

一、3S技术介绍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新兴技术系统。RS是遥感的简称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以全球24颗定位人造卫星为基础,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地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等信息的一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3S”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迅速得到科学的发展。

二、3S技术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的运用

(1)以RS、GPS技术为核心,构建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的监控平台。规划土地执法工作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处理,尽量将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处理在萌芽状态,这样既能减少相关项目造成的社会影响,也能减少当事人的损失。武汉市基础测绘每年所采集的航空影像数据和基本地形图为执法监察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对不同时期地形图和影像结合规划审批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及时地发现新增的违章建设和违法用地;通过GPS等先进测绘技术,将人工巡查或者举报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信息实时定位和采集,提取新增建筑物以及新增用地范围。

(2)以GIS技术为核心,构建基础地理数据和规划审批信息的基础数据管理平台。规划土地执法工作需要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和规划审批信息,如各种比例尺、各个时期的基本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图,各个时期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城市规划信息、建设项目审批信息等等。这些基础地理信息和规划审批信息是规划国土执法监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它对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的实时监控、快速定位以及查处举证,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依托GIS技术,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和规划信息集成的数据库,可大大缩短案件举证所需信息的搜集时间、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效率。

(3)以网络技术为核心,构建规划土地执法监察网络平台。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的现象,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屡禁不止,扰乱了城市建设和管理,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Internet,构建“数字规划土地执法”互联网平台,一方面,宣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让群众了解规划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增强单位和个人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将一批典型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项目及时向社会,同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三、系统运行机制

1、系统运行流程

(1)现场数据采集

执法人员通过手持GPS设备,配合PDA上开发的终端采集软件,完成对涉嫌违法建筑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并通过GPRS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回服务器端。

(2)数据建库与管理

内业处理人员,对传回的现场数据进行边界线处理,确保数据符合系统要求,并进行有效的属性赋值和查错,在程序自动排错和人工检查的基础上,将地形图数据进行入库,以满足地形图数据的显示需要;将Mr-sid格式的1∶2000航测影像数据进行拼接和匀色处理;将msi格式的SPOT5卫星影像进行拼接和匀色处理,并进行数据入库;同时,将各种专题数据,如道路数据、地名数据等数据进行检查入库。并将这些数据进行版本管理,能对历史数据进行恢复和查询。

(3)综合分析与应用

以现有数据为基础,依据土地执法工作,开发相应的分析与应用模块,实现项目登记、项目查询、定位查询、统计分析、辅助判断、图形操作、辅助工具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满足土地执法工作中对GPS定位信息的记录、地理信息的查询,土地信息的统计以及地图打印输出、信息与反馈等方面的需求。

2、系统数据

(1)项目动态监控数据库

项目动态监控数据库包括执法监察人员在项目各阶段利用定位手段所获取的定位信息、图文资料,多媒体资料。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系统所需的数据包括:多版本的大比例尺基本图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航空/航天影像数据,针对远城区和郊区的中小比例尺基本图数据等

(3)规划审批信息数据库

规划审批信息数据库包括规划四线数据、城市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保护区数据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

四、关键问题解决

1、GPS定位精度

由于现场调查人员是执法监察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测量专业知识,因此,为了满足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对土地进行动态监察的要求,现场调查所需的设备必须具备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精度高、便于携带等特点。一方面,传统的高精度GPS测量仪器RTK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应用并且不易携带;另一方面,一般的单点定位精度通常在5m―10m左右,这样的精度显然不能满足土地监察需求。因此本系统采用的外业采集模式为:单频GPS单点定位模式,实时或事后对测量结果进行平差处理,达到厘米级的测量精度要求。本系统利用Trimble的单频GPS接收机、配备PDA控制接收机的信号接收、与武汉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WHCORS)进行实时的数据传输并解算,以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我们通过市域范围内,十余个已知控制点进行测量,平差前测量平均绝对误差为±5.4cm,平差后平均绝对误差为±0.8cm。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和维护

系统数据原则上每年更新一次,以确保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对于现势性要求较强的数据如:地形基本图数据依据建筑工程的竣工测量数据,基本可以保证实时更新。另外,所有数据每一年保存一个版本作为后一年执法的依据,每年的卫星影像可以作为土地图斑监测调查的重要依据和来源。数据维护采用谁提供谁维护的原则。与现状相关的基础地形数据、道路数据、地名数据、航测影像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由勘测院维护;规划部门则负责更新各种规划审批数据;土地监察部门则负责执法现场采集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各部门只需提供相应的程序接口即可调用不同类型的数据。

结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城市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的与日俱增,出现了大量违规违法占地问题。实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业务与“3S”技术一体化,对城镇进行定期动态监测,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GIS技术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管理中的应用[J]。南方国土资源,2011

[2]王淑芬。GIS在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国土资源,2011

上一篇:护岸工程施工经验浅论 下一篇: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技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