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时间:2022-09-27 01:26:03

基于微博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网络信息平台,已全面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使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构建微博教育平台、建设特色主题微博和强化校园微博管理等措施,在微博这块新阵地上,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微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它是Web2..0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交互性、开放性的网络社交服务。美国的Twitter是世界上第一个微博网站,而我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在2009年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从此微博正式进入我国。目前,我国已有多家网站提供微博服务。它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并借助自身强大的传播优势蓬勃开展起来。微博的兴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找到利用微博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微博的特点:

微博作为新的传播方式,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应用,必然存在其独有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一)门槛低、传播范围广

微博、评论和转发的字数限制在140字内,更加体现了微博客的“微”这个特点。传统博客的写作中,博主习惯于长篇大论或者对某事件、现象有独特且深刻的见解,为了增加博客的访问率,博主都会选取高端或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对文章内容进行多次修改后才发表出来,这就要求博主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而许多用户虽然有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想要抒发,但鉴于博文的以上要求,最终被挡在了发表博文的门外。与传统博客相比较,微博则降低了使用门槛,它不需要精湛的写作技巧,只要会使用电脑或者手机的用户就可以登录发表、评论或转发微博。一条微博在一对多、多对多的转发过程中得到病毒式的广泛传播。

(二)随时随地的发送

微博客可以用浏览器、手机及即时通讯软件(如QQ、MSN、Skype等)等不同通讯技术进行,还可以通过微博平台提供的开放API接口。与传统博客相比更加方便快捷,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其中,特别是使用手机发表微博的方式,使得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的用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的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抒发感想和宣泄情绪。

(三)微博成本低廉

发表微博的成本低廉。一方面,信息成本低。用手机微博,只需支付标准短信或彩信费。另一方面,信息接收成本低。微博用户相互添加“关注”,就可以彼此成为粉丝,可以随时观看到自己所关注对象的信息更新状态,除了留言以外,还可以转发或分享给朋友。同时,自己的微博也会自动出现在粉丝的微博页面上,人数再多也不会增加信息接收成本。

二、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据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占上网人群的22.4%,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以上数字说明,微博已在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影响。因此,微博将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途径。

(一)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

用微博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有效的缓解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间的地位不平等的情况。在微博上,教育双方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减少了传统教育方式中,师生间由于面对面而无法进行彻底交流的尴尬情境。在这里学生可以与教师展开思想上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作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微博上发表个人性情、工作体会等方面的内容,以更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自己,减少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心目中严肃刻板的形象。在与学生的平等、和谐的对话中,化解师生间的隔阂,减少现实生活中对立的状态,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的是课堂说教、课下谈心、组织文化宣传活动等单向教育方式,大学生经常是在教师要求的情况下参与其中,所以其热情难免会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微博以其快速方便的特性,在这方面给予教育者极大的帮助。在微博上,教育双方都可以或评论时时信息,还可以浏览和转载与自己相关或关心的某一方面的信息。在大量的微博信息中,师生间经常会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这就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讨论过程中得到学习和提高,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教育的无边界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三)营造了寓教于乐的氛围

微博已成为大学生抒发心情的工具,它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很多学生会使用微博写下自己心理活动状态、生活点滴以及要与他人讨论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浏览、转发微博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达到了休闲娱乐、放松心情和陶冶情操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的及时交流模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可以用手机和接收微博,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微博上各种信息,学生只要跟随,就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的进行交流,这就意味着形成了微博课堂。同学们在微博上可以无拘无束的讨论问题,充分的调动了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满足了他们上网娱乐的欲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提高了大学生的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扩展了交友的范围

大学生除了拥有现存的人际关系外,还可以通过在微博中添加“关注”认识更多的朋友。在这里,微博主与“粉丝”之间形成了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网络关系还可以转化成真实的人际关系,扩展了大学生的交友范围。在微博上,大学生还可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比如关注他们喜欢的明星、学者等名人,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与他们就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对话。通过在微博上与名人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强自信心,成为学习的动力。

三、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微博作为新型网络社交工具,具有强大的传播优势,并且在使用人数上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抓住这个有利工具,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积极构建利用微博教育的平台

虽然高校利用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但高校开通官方微博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高校网络建设也将跨入“微博建设”阶段。高校可以通过官方微博,校园活动或科研讲座等内容,增强校园文化特色,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个人微博,可以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微博平台的搭建,能够将学生工作有效的融入到微博的使用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充分发挥网络新技术的教育服务功能。

(二)分类建设特色主题微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学生分类,建设不同组织的微博,如建立班级内部的微博、学生课程技能小组微博、学生党员微博、社团组织微博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还可以按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种特色主题微博,如“金融快报”、“英语沙龙”和“网络零距离”等,吸引学生加入,在这里同学们可以讨论相关问题的前沿知识,并对主题内容纵向延伸,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习惯使用“微博语言”,用大学生的语言与同学交流,充分展示亲和力和感召力,消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人的政治说教刻板印象,在自然生动的语境中营造主流舆论氛围。

(三)强化校园微博管理

高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携手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对本校学生微博信息进行实时监督和检查,避免垃圾信息弥漫,微博内容偏离主题等不良现象的出现。通过开设微博应用讲座,让学生从肤浅认识微博转变为深入了解并学习科学使用微博的知识。同时,培养一批有感召力、有舆论影响力的大学生骨干力量,在高校面临网络危机的关键时刻他们会发出建设性的声音、掌控事态发展的趋势,加强微博舆论引导。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娱乐、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利用微博这个平台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研究微博的特点和作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分地发挥出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微博_百度百科.

[3]张筱荣.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手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12月.422-426

[4]刘璐,张萌.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出国与就业,2011年7月,107

[5]侯丽娟.微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J].文化学刊,2011年11月,16-20

[6]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2月.82-8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2203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康乐(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网络工程师,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管理教学研究。

上一篇:浅谈无线网络在企业应用中的安全性分析及解决... 下一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