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美育 培养兴趣

时间:2022-09-27 12:06:57

渗透美育 培养兴趣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体现了对学生的教育要求不仅是学数学,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1.展示形式美,激发学习兴趣。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效率取决于有关大脑皮层区域是否形成优势兴奋灶。年龄越小的学生,其优势兴奋灶持续的时间就越短,而美,尤其是形式美,可以引发学生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促使学生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灶,坚定从小学好数学的决心。例如我在教《美丽的图形》(人数版一年级上册)一课时,将“美丽的图形”这几个字用幼圆字体打印出来,然后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并在“美”字的左边和“形”字的右边贴上一只蜻蜓、一只蝴蝶(它们都是对称图形)加以点缀,在展示课题时,就给人新鲜、有趣的感觉,加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2.挖掘自然美,唤起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数学学科的自然美,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孩子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知识。如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渗透应用题教学,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其变静为动。先出示:河边绿草如茵,河水清澈,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再在草地上呈现5只形态各异、活泼可爱的白鹅,让儿童欣赏并数出是5只;接着,让学生看到“河里游来3只鹅”,引导学生说图意;最后提问:一共有几只鹅?引导学生得出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个数用加法计算。通过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了“5只鹅与3只鹅合起来是8只鹅;8只鹅,去掉3只鹅,剩下5只鹅;去掉5只,剩3只”的表象,既练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又为以后学习加减法应用题做了铺垫。

3.创设艺术美,增强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来增强学习兴趣。如教学一年级“10的组成”时,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有一天,一只小猴子蹦蹦跳跳地下山来,看到一棵桃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就爬到树上摘了10个,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桃子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猴子会怎样装这10个桃子呢?在叙述的同时,教师把小猴子和一棵硕果累累的桃树出示在黑板中央。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艺术美融合在一起,欢快的笑容已经在学生的脸上绽放。(作者单位:横峰县第一小学)

上一篇:怎样弹好音阶 下一篇:新理念下数学课堂的四个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