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创龙江农业发展的“兴十四模式”

时间:2022-09-26 10:57:10

浅谈开创龙江农业发展的“兴十四模式”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注于提升龙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新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发展农业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上进行了积极探索。2010年,为了落实时任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建设“西有杨凌,北有兴十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指示精神,省农科院整合全院科技力量,统筹科技、资金、人力资源,院长挂帅,组织院属14个研究所(分院)110余名专家进驻兴十四,在齐齐哈尔市政府、甘南县委县政府和兴十四村的全力配合下,历时四年,在兴十四村建成了一座占地2.4万亩的集农业产业化、科研试验、成果示范、教育培训、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打造了黑龙江省西部规模最大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和成果“集散地”,影响力辐射西部干旱半干旱农业生态区。建设中我们重视构建新型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园区生产全部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达到农业生产工业化,吸引涉农龙头企业投资建厂,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链条的打造,并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城镇化建设,帮助昔日的“龙江第一村”兴十四村完成了到兴十四镇的升级转型,实现了二次腾飞。开创了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小城镇化于一体的“兴十四模式”。

一、构建了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兴十四示范园区的建设初衷是探索适合龙江农业生产实际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为此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完成了“三个实现,二个提升”:一是实现农业设施现代化。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园区拥有各类国产、进口农机500多台套,作业面积辐射兴十四村及周边耕地10万余亩。建成有1200平方米的智能程控水稻催芽车间,3000吨库容的马铃薯种薯窖,万米智能化温室,314栋温室,817栋大棚,农业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购置大型喷灌、滴灌设备100多台套,喷灌覆盖园区全部耕地,设施农业区全部实现高效节水滴灌。修水泥渠道13公里,同时完成配套龙门和地涵,修田间路5.3公里。另新铺设电缆8000米、新架设高低压线杆119基;二是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园区农业生产全部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连片种植,整体轮作。改进生产关系,施行分工分业,促进农民兼业化、专业化。在坚持农村基本土地产权制度前提下,充分流转,土地集中到少数种养大户手中经营。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一部分进驻到二产、三产领域。一部分接受专业技术培训从事技术性强的农业生产工作,接受园区雇佣,成为农业产业工人,育苗。机耕、田管、收获、储运销各司其职,实现园区农业生产高度分工,极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三是实现科技服务全程化。省农科院科研人员轮人不空岗,常年驻村,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全程跟进,保证制定的各项技术规程实施到位。定期举办培训班对种养大户、专业化农民进行系统培训,现场指导。设施农业生产部分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病虫草害全生育期防控、防治服务。优选最新科研成果、技术就地转化,仅2012年,经省农科院专家筛选示范种植的作物就达到1|8大类105个品种,应用各类技术33项;四是提升了农民收入。在园区的带动下:2012年,全村总资产由2009年的11.4亿元增加到18.1亿元,总收入由2009年的8.5亿元增加到15.2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2.16万元增加到6.58万元,实现了“一年一大步,三年翻两番”的巨大提升;五是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几年来,园区以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走优质、高效、有机、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道路,申请到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达十余个。先进的技术加上科学化管理使园区各作物单产连破地区单产纪录,2010年马铃薯最高亩产达:10286斤,2011年马铃薯最高亩产达10386斤,2012年,玉米亩产达到了2118斤,水稻最高亩产1386斤,谷子最高亩产1112斤。园区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美国提子、草莓、食用菌等40多个高产高效品种效益突出,一亩大棚平均纯收入8000-12000元,每个温室纯收入24000元。

二、搭建了农业产业化链条

结合本地区实际,园区逐步确立了以“科学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品牌化经营”为核心内容的发展策略,创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吸引投资。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随着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吸纳生产性投入能力大幅提升,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围绕园区生产主要产业,我们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周边农户、企业前来投资创业。设施农业区几年来吸引了甘南乃至辽宁、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等地2000多名农民来兴十四承包或务工。在原有的植酸酶、有机杂粮加工项目基础上,先后与中粮集团等多家企业签署5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300亩连栋温室建设项目和大型绿色生态养鸡场建设项目、有机肥生产项目,中型沼气项目等,累计吸引投资10余亿元;二是活化机制。根据经营方式不同。目前有园区自主经营、农户承包经营、企业合作经营、科研单位技术参股经营等多种模式,机制灵活,吸引了社会各层面的投资者。

三、推动了城镇化建设

农业产业园区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资金、劳动力、生产资料等要素持续向兴十四聚集,带动了兴十四村二、三产业、各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兴十四城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一是人口规模激增。龙头企业的入驻,带动了周边种植业结构调整,产业化链条已然形成,使周边劳动力不断向兴十四聚集,四年间,兴十四常住人口由2009年的2000多人发展至目前的10000余人;二是城建速度加快。为解决居民居住问题,2010-2013年。兴十四形成小城镇建设整体规划,共建设住宅楼30栋,配套建设了车库、仓房、商服,完善了上水、下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兴十四商业服务一条街现已投入使用。投资新建学校、敬老院、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三是社会服务行业发展迅速。人口的聚集,加速了兴十四各项服务行业的发展,据统计,兴十四餐饮、洗浴、仓买等服务性行业由2009年的不足十家激增到目前的30多家。充分体现了农业产业园区的人口集聚作用对城镇化的强大推动力。2012年,经政府批准,兴十四村撤村变镇,完成了历史性跨越。

四年来,省农科院与兴十四村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区域农业经济产业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科技与产业联动的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再次证明了农业科技化、产业化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打造了符合龙江现代农业发展实际的农业现代化与小城镇化同步发展的“兴十四模式”,具有推广价值。

上一篇:网络与信息安全影响分析极其安全机制探讨 下一篇:浅谈主持人的个性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