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

时间:2022-09-26 10:53:24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

摘 要:有效教学追求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积极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数学变式教学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进而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这种方式,可以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思想的核心作用,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变式教学

变式教学是在中学数学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式。数学变式教学是通过一个问题的变式来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求异、变思的空间,引导学生透过问题的现象发现本质,探求问题的规律和不同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对数学这门学科形成科学概念。本文就变式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体会。

一、利用变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且数学概念的概括性比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变式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正例变式主要体现为原型及其变式,但在学习中往往容易形成定式僵化的认识,把典型特征当成本质特征,忽视了概念的本质属性。而且概念的本质属性在概念的例子中都是相同的,仅从原型的标准特征上很难真正把握其本质特征。因此通过运用各种变式的比较,才可以充分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除了正例变式外,还应利用反例变式。例如,命题“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例。学生需要从三边相等的三角形进行判断,从而了解和区分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然后举出反例。总而言之,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通过合理运用正例变式和反例变式,能帮助学生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变式教学,促进知识迁移

数学的思想方法都隐藏于例题和习题中,我们通过典型的例题,最大可能地覆盖知识点,再由点延伸到面,发挥习题的变式功能和解法的多样性。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通过变式教学,不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解决一类问题。变式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正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学所应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严昌宝.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1(07).

[2]蔡建华.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福建中学数学,2006(02).

[3]杨莉.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试卷分析课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作者单位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路口中学)

上一篇:培养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的兴趣 下一篇:如何引导中学生自己评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