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培养习惯与掌握好方法

时间:2022-09-26 10:18:46

浅谈数学培养习惯与掌握好方法

小学低年级时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家长不要唯孩子分数最高,更要注重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启发与掌握好方法等。这里我谈谈低年级孩子的数学学习指导。

例如:在学习减法时,我首先出示了商店里的物品以及价钱,问学生,看到这些,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在思考后提出了如下问题:一个足球和一支钢笔一共多少元?一本书比一本练习本贵多少元?一共羽毛球比一个篮球便宜多少元?三个羽毛球和三个兵乓球一共多少元等等。在随后的教学环节中,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随机处理。

又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先出示利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图形组合成的漂亮图案,再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他们动起来,组成一幅画,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欣赏画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能否也照样子做一幅?进而让学生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次,鼓励学生在比较中提问。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习惯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再次,教给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从结论出发,追溯到必须知道的条件,或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如: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

一、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孩子刚上一年级,有许多事情得慢慢学会自己处理,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起孩子细心认真准备全学习用品的习惯。让孩子自己记家庭作业等。作业格式训练也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一方面。

学习习惯的另一方面就是作业的按时完成。一年级学生作业不多,一般我上完一个新内容,都会布置数学课堂作业上的练习。没有这上面的作业,都会有在中字本上完成的作业或者说的作业。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醒孩子认真完成好。特别在开学的最初两个月,我们家长最好每天抽些时间陪孩子做作业。帮着读读题目,让孩子弄清题目意思。以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还有一点就是家长在辅导学生时,不要告诉学生答案。如果学生在您的启发下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就不要再讲了。在学校来了我就知道他哪里不懂,我好再辅导他。家长在学生每次作业的后面请签上字。为了了解学生完成作业时花了多少时间,家长请这样签字“学生花了几分时间完成作业”,或者还可以写上一些反映学生做作业的情况的评语等等。写完后,签上家长的姓名和日期。

二、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孩子必须学好,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因此还需要各位家长做有心之人,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计算的练习方式多样,可以制作卡片,供孩子独立练习,也可在做家务、和孩子上街等时间来个对口令。或者可以采用书中的形式:你能钻过山洞吗?你能跳过每个树桩吗?……同时要留心孩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计算方法存在问题。但要防止枯燥的题海练习,每天几十道,错了还要罚的做法会扼杀了孩子学数学的兴趣的。其中几加几得十几和相应的减法,要多让孩子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思路。

三、重视数学语言发展,为聪明插上翅膀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观点、看法与思路。和孩子交谈的形式不必过于正式,比如和孩子散步时,和孩子去公园时等等,这样交流的气氛要自然亲切得多。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

四、把孩子推上讲台,和孩子分享功课

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经常向孩子“请教”,把孩子推上讲台,做孩子的“学生”这虽有明知故问的嫌疑,但并不妨碍孩子的为师热情。他们会很兴奋,很热情的扮演老师的角色。介绍自己今天的学习收获。对一年级小朋友而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式。

五、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家长肯定和赞赏。与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更好”;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与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有进步!继续努力!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啬真心的表扬。

六、注重孩子学习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有些孩子入学前就已能认一些字,做一些简单的运算,这样在上学后老师讲这部分内容时,孩子看上去豪不费力就懂了,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有些孩子可能并非建立起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非真正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当他们面对新内容,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时,孩子就会感到困难,因此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在家看孩子的计算很熟练,就以为孩子的数学学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往往有些不适应。或者说不尽如家长之意。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数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

上一篇:分析怎样激发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高中生物的探究性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