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背后是政府

时间:2022-09-26 10:14:57

企业的背后是政府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1768年开始写,花了8年时间,于1776年出版。在1768年之前,斯密大概花了二三十年时间研究文献,这些文献是此前50年甚至100年的文献,也就是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的文献。因此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关于产业观点和结论,其前提条件为技术是给定的,然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分工细化。工业革命以后,全球技术变迁的速度加快,新产业不断涌现,产品呈几何级增长。两百年前,全世界的产品数量只是10的两次方,现在是10的7次方、8次方。当前,这些技术和产品的变化是那个时代不可能讨论的。

企业家除了天生地对市场敏感,并具备较好的风险判断能力外,还需要外部技术。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产业界就有所谓R&D说法。“D”是新产品开发,这确实需要企业家来做;“R”是科学研究,是对自然的认识。科学研究投入大,风险也大,而且成果出现以后,还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企业家不情愿去做而由政府来承担责任。

时至今日,美国所有重要新产业、新产品的背后都有政府支撑,也就是国家在“R”方面的支持。美国政府最主要有两个对“R”支持的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比如Google,他的计算方法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一个项目。一旦涉及政府支持的研究项目就会有产业政策的意味,因为支持这些基础研究(basl’c reseaich)的资金肯定是有限的,因此政府在支持基础研究前,已经想清楚了新技术的方向及其影响,然后决定哪些项目需要做。美国政府对前沿的、与技术有关的基础研究是有选择的,一定程度也可以说美国政府是有产业政策的。

在谈到政府和企业家的关系时,一些人认为我更强调政府的作用,这是一个误解。我一直强调的是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大家看我所有的文童,这两方面我都很重视,因为有效的市场需要竞争和企业家的精神。国内现在大部分人反对有为政府,所以我就变得比较突出了。

现在,国内有一些学者认为国企一定要私有化。过去我们也总是把国有企业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国有体制,我认为这是个错误的看法。实际上,前苏联、东欧很多大型国有企业私有化以后,政府给的补贴更多。私有化以后,企业寻租的积极性更高,不仅在前苏联、东欧这样,在拉丁美洲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事实上,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企业已经符合比较优势的时候,产权还重要吗?如果是小企业、中型企业,私有化可能会有效,因为所有者和经营者是同一个人。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所有者和经营者一定是分离的,经营者一定是带领人。在这个情况下,竞争的市场更重要。

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企业一定需要政府。因为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也必须改善人力资本,也必须改善金融和法治。这些都不是单个企业家可以做到的,必须政府供给。我所看到的几个成功的经济体,都是政府跟市场共同努力的结果。

上一篇:华为荣耀独立 下一篇:理想电网条件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