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学生诚信危机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时间:2022-09-26 09:35:06

再谈学生诚信危机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摘要:讨论诚信危机的表现形式、形式有多种多样,指出其形成的原因,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形成合力才能达到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诚信危机;表现形式;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32-01

1."调查问卷"扫描诚信危机

1.1 诚信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有必要在小学生中开展这方面的教育。96%的被调查者认为,诚信是一种基本行为准则,根据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道德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品质养成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因此,有必要在小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

1.2 社会诚信危机已经影响到小学生的社会行为价值判断及选择。97%被调查者中社会"诚信危机"现象较严重,90%访者认为这种危机不仅损害着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已经较深地影响着自身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抉择。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1.3 家长、教师是影响小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60%的小学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及教师对自身诚信品质的养成影响最大,但家长、教师某些不诚实守信的行为仍普遍存在。所以,优化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者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显得尤为重要。

1.4 针对同一个体诚信品质的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形成鲜明对比。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对自己的诚信行为、品质评价较高,与同伴间互相评价成鲜明对比。因此,应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诚信品质及行为的认知、认同、抉择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形成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

1.5 身边伙伴对自身诚信品质的评价,是激励小学生自觉践履诚信行为的重要动因。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2%小学生最在乎伙伴对自己诚信品质的评价,并将这类评价作为规范自己诚信行为的最直接动力。这有利于发挥"自律"和"他律"及学校育人的积极作用,推进小学生的诚信教育。

1.6 "知行"分离是小学生身上存在的最突出的诚信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对诚信品质的认知、认同度较高,但与实际行为有较严重的分离,知行矛盾突出,这不利于小学生诚信品质的真正养成,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及有效运作。

2.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

2.1 缺乏诚信,背信弃义。毕节市七星关区第四小学对学校的五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据对《诚信调查问卷》的统计表明,五年级学生未说过假话的占55.2%。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净洁无瑕。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受到社会的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

2.2 习惯抄袭,蒙混过关。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部分学生不是认真地去完成,而是把这些本该做作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上网聊天等,要到交作业时,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考试时,能抄则抄,习以为常。

2.3 失信行为,熟视无睹。自己或同学中出现的失信行为比较经常。如调查问卷中,"你班班长在统计上课出勤情况时的态度如何","老师点名就记,不点名就不记"的占38.7%;"约了人你能准时到吗?",选择"不一定会"的约占据27%;赞同"不说谎话干不成大事业"看法的同学居多。

3.学生诚信危机的形成原因

针对以上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3.1 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诚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信任、不欺骗,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这些格言古训恰恰违背了诚信的最基本要求。这也说明,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学生。

3.2 教育内部原因的影响,教育内部的原因主要包括。

3.2.1 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会影响教师教授诚信教育。如学术腐败,教师中编造、剽窃文字的现象严重;在检查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助长歪风邪气,甚至演变成常态,已不再引起人们的注意或愤慨;公开课上要求学生配合作假;教师不能以身作则,经常失信于学生;违背职业道德,暗示学生考试作弊;在学生面前上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花招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濡的是弄虚,目染的是作假,天长日久,又会向哪里潜移,向何处默化呢?)

3.2.2 教育方式、方法问题。目前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试想如果淡化情感教育,怎么会培养出真的情感!没有真的情感,又怎么会有诚信呢!显然,不诚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结出诚信的果实。

3.2.3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原因。由于学校内部管理不严给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3.2.4 学校学生的道德建设观念薄弱,应试教育主导小学生的一切学习和生活。目前很多小学一星期只设置一两节品德课,没有其它的社会实践课和专题教育课等。课程内容简单、枯燥,学校只重视高分的孩子,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有些学校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当然学生也无法建立诚信的观念。

3.2.5 小学生主要是7-13岁的青少年儿童,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身体心理不成熟期,情绪波动较大,也容易受周边环境和事物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就格外重要。正确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不良的行为习性反而会危害孩子的一生。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久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

3.3 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

3.3.1 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时下,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对学校的冲击很大。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漠、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乏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使我们当前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3.3.2 社会之风不正,舆论声音不符合社会进步的主旋律。现在很多媒体为了达到收视率和自己的盈利,经常会对影响社会风气的新闻事件大肆报道,假唱、盗版、论文抄袭、网络诈骗、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甚至出现路边老人跌倒,旁边无人搀扶的现象。社会的冷漠、不分黑白、不懂美丑,使得小学生对社会道德产生质疑,左右其人生观和价值观。

3.3.3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浅析初中体育的游戏教学 下一篇:也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