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少年阿凡提

时间:2022-09-26 09:23:00

我是少年阿凡提

选用教材: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第七册第6课《少年的歌》内容之一

适用年级:

小学四年级

教学课时: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材,第7册,第6课《少年的歌》之中的内容。本课的内容为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三部分,可共用三课时进行教学。

各课时安排表:

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2. 认识了解并掌握音乐知识——变音记号的演唱方法

3. 能为歌曲编创新的歌词,并独立进行演唱

教学理念:

1. 在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和设计中,随时做到“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来感受音乐,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整节课要深受学生的喜爱。

2. 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来拓展他们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通过歌词的创作对学生进行环保教学。

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演唱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旋律诙谐、轻快的情绪以及浓郁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节奏的特点。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八分附点音符节奏、前后十六节奏组合及临时升降记号—— # 升记号唱法。

3.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编歌词。并通过歌曲演唱、歌词创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1. 学唱歌曲,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乐曲情绪,表达歌曲情感。

2. 体会变音记号——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掌握变音记号的唱法、唱准八分附点音符时值。

2. 感受新疆歌曲中独特的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节奏练习卡片、旋律练习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组织教学

师:欢迎大家来到音乐的殿堂,和我共同度过快乐的40分钟

师生对唱《问好歌》 (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二、故事动画导入

1.动画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动画片片段导入)

师:你们认识他吗?

生:阿凡提

师:那谁能告诉老师,阿凡提的家乡在哪里呢?

生: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师:“阿凡提”是维吾尔语的直译,那大家猜猜“阿凡提”在维语中是什么意思?

生:…… (有智慧的人、聪明的人)

师:今天老师也把阿凡提请到这儿来做客,可是阿凡提说只有同学们完成了挑战游戏,他才可以和大家见面,让我们一起来挑战吧。

2.节奏练习 (课件出示,节奏卡片)

(1)xxx xxx (2)xx x.o (3)x.x xx (4) o x x

(5) x. x (6) x. xx (7) xx xxx (8) x —

师:讲解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卡片随意组合练习

生:练习拍击,个人、小组协作完成

(设计意图:运用动画故事导入教学,引出歌曲中的难点节奏,通过练习突破难点为学习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新课教学

1.由阿凡提引出美丽的风景 (出示课件:阿凡提出现)

师:瞧!阿凡提来了。还为大家带来了家乡的美景,我没一起看看吧!

2.欣赏: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出示课件,欣赏新疆风景图片)

师解说: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占中国面积的1/6。这里风光壮美,物产丰富,又饱含丰富的文化韵味和人文资源,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全国最大的冰川,还有新疆的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每年平均有100天左右最高气温在35℃以上,是我国最炎热的地方。

3.初听歌曲

师:阿凡提还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家乡的民歌,让我们一起听听吧!(课件播放)

(边听边跟老师打二拍子节奏规律,强弱,拍手、拍桌子)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好听、欢快、幽默、喜欢……

师:新疆的小朋友们都很喜欢——阿凡提。那阿凡提都做了些什么呢?小朋友们又为什么这么喜欢他呢,请大家听完后告诉老师,为什么?他做了些什么?

4.再听歌曲 (出示歌词,请学生注意观察)

师:他为大家做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师:歌曲的那一句表现了小阿凡提爱护动物呢?那一句又唱到了保护环境呢?

生:……

师:下面就让我们也做一位阿凡提,用歌声和行动去保护环境吧!(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由阿凡提的出现,引出美丽的新疆景色,让学生对新疆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通过聆听歌曲,使学生产生了初步的旋律印象,更有利于下一步的歌曲学习 。)

四、歌曲学习

1.按节奏读歌词

(1)听琴的节奏,由师带读

(2)生跟随伴奏读

2.解决难点:

休止符、切分节奏(引导学生在有空拍处加入动作或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

谁要打鸟儿(拍手),谁要捉青蛙(拍手),谁要折断花和树,我可对他(嘿)不客气

切分音处:5. 4 3 2 |0 1 2 | 3. 5 |

我 可对他 不客 气。

(可让学生在这里设计一下动作)

十六分音符处,读词法:6 6 6 6 6 |

啦 啦 啦 啦 啦

(设计意图:本课歌曲节奏上很有特点,休止符与切分节奏及十六分音符的组合运用较多,尤其是短小的空拍出现。我通过读词解决了节奏的难点,并合理的加入了部分肢体动作及衬词,对后面的歌曲填词教学很有帮助。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哼唱旋律,讲解 #乐理知识

(1)“lu”来哼唱,处理难点,变音记号。

(2)#—— 这就是变音记号,叫升记号,如果一个音前面加上它,这个音就会在原来的音高基础上上升半个音。(课件展示键盘:讲解变音记号)

(3)聆听,感受,有无升记号的区别(课件展示与教师范奏相结合)

2 2 #1 2| 30 0 |和2 2 1 2 | 30 0 |

(4)跟琴模唱两个不同的乐句

(5)巩固完成课后练习,听辨老师弹奏的是哪一组音(出示卡片,进行选择)

(a) 2 32 1|2 — (b) 2 32 #1|2 —

(c)2 #12 3|2 —

(设计意图:在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升记号的出现,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以课件展示的方式将一个小键盘展示出来,并用鼠标点击有#号和没有#号的音,让学生聆听区别。这样他们就能比较直观地感受#号的位置和声音的变化,很快就掌握了这个知识。这时我在利用漂亮的小卡片和多媒体巩固学生对升记号的认识与掌握,使原本复杂、乏味、枯燥的音乐知识变得趣味化、生动化,更有效的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下学习了新知识。)

4.听琴轻声跟唱(难点乐句,师带唱)

5.完整演唱,强调衬词部分演唱的吐字清晰

6.复听歌曲、处理歌曲演唱情绪

师:歌曲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生:......

师:我们把歌曲按情节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骑着心爱的小毛驴我心里多欢喜,太阳对我眯眯笑鸟儿为我啼。”

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情绪演唱?

生:活泼、愉快、高兴、得意地 (请学生演唱、黑板贴出人物表情卡片)

第二部分:“谁要打鸟儿,谁要捉青蛙,谁要折断花和树,我就对他不客气。”

师:看到有人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小阿凡提的心情又会变得怎能样?

生:生气、愤怒、不高兴、气愤地

第三部分:“啦~~~~结尾”应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

生:自豪地、骄傲地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和再次的聆听,让学生学会分析歌曲每一部分所表达的不同的情绪。并通过粘贴人物表情卡片提示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情绪,通过语气的变化,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深化情感教育。)

7.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五、创编歌词

1.师:瞧,我们的家园这么美丽,(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果大家都不懂得保护她,又会怎样呢?

师:瞧,遭到人们破坏、没有人保护的家园,(课件出示被破坏的环境)这样的家你们会喜欢吗?

生:不喜欢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不乱扔垃圾,爱护小动物,爱护花草,回收废纸,回收废电池,节约用电······

师:那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说的用歌声来表达呢?我们分组做一个填词游戏,比一比,看谁填的精彩。

2、创编歌词:谁要……谁要……谁要……我就对他不客气。(出示课件)

生:(创编活动)

师:谁来读一下编创的歌词,并唱出来?

生1:谁要乱吐痰,谁要扔垃圾,谁要欺负小动物,我就对他不客气······

生2:谁要浪费水,谁要浪费电,谁要乱扔费电池······

(设计意图:在创编歌词环节里,我请学生分别欣赏风景优美的和被污染后的地球环境,使之形成一个鲜明对比,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使学生能自主的创编出不同类型的歌词。通过对歌曲的创编表演。)

小结:1、请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着怎样的收获。

2、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

《我是少年阿凡提》

节奏卡片

(1)xxx xxx (2)xx x.o (3)x.x xx (4) o x x

(5) x. x (6) x. xx (7) xx xxx (8) x —

旋律卡片

(a) 2 3 2 1| 2 — (b) 2 3 2 #1|2 —

(c)2 #12 3|2 —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我是少年阿凡提》是一首具有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歌曲为二拍子,二段体结构G七声羽调式。第一乐段刻画了欢乐风趣的阿凡提形象以及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之情。第二乐段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配以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啦啦啦”“来来来”更鲜明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唱出了新一代少年阿凡提自豪、欢乐的心情。

在时间许可的范围内还可以让学生增加表演、舞蹈、打击乐器演奏等内容,来丰富歌曲的演唱。

二、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学生的音乐知识较为丰富,对基本的乐理知识有了所了解,有着不错的基础。

本课主要通过学习歌曲演唱,让学生掌握升记号的唱法、唱准八分附点音符时值,和新特的切分节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活泼的情绪。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创作表现歌曲。

2.我本着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艺术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而设计的这堂课。制定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及内容。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下,我创设了“欢乐课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真正在欢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学会过程与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演唱中能够深刻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并引申到乐理知识和难点节奏的学习,从而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的运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目的的让他们多听范唱,并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唱,逐步突破重难点之处,过程设计由简入繁,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首先我运用动画片的形式引出主人公阿凡提——介绍欣赏新疆美景——初次聆听感受乐曲(导入本课主题)——学习歌曲演唱(先聆听、再哼唱、突破难点乐句)——处理歌曲情绪(让学生通过倾听对歌曲加深印象,分析歌曲演唱情绪)——创作演唱。

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水到渠成了。动画片的引入、新疆美景的欣赏,都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知识升记号和重点难点节奏(切分节奏、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始终贯穿在歌曲教学之中,随时出现随时解决,学生学唱起来就更轻松、更容易。拓展部分运用了创编歌词教学,扩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创作、演唱的能力。

三、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乐曲情绪,表达歌曲情感。

2.体会变音记号——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掌握变音记号的唱法、唱准八分附点音符时值。

2.感受新疆歌曲中独特的切分节奏。

为了更好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便于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教学中运用了情境交流、讨论、观察演示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设计,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拓展:

拓展1、通过本节课的教唱,一个活泼、可爱、热爱家乡的少年阿凡提的形象跃然于纸上,深入学生们的心中,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改编歌词或说、或唱、或演、的方式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拓展2、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再次深入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风土人情,及有地方特点的音乐和地域特点的舞蹈。让学生充分的舞起来、动起来,以此表现自己愉悦的心情,更加充分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参考资料: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教师用书

上一篇:如何做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中的引路人 下一篇:皮肤问题反映身体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