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梭的平等思想

时间:2022-09-26 09:01:56

浅析卢梭的平等思想

作者简介:朱清艳(1982―),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200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外政治思想。

摘 要:卢梭对不平等的批判似乎比较清晰明确,但是他所提出的平等主张却遭遇很多误读甚至扭曲。本文要澄清的是,卢梭从来没有主张拉平式的平等观。另外一种对卢梭平等观点的理解认为他主张权利的平等分配,而不是财产和地位的平等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是阐述还应该更全面、更深入一些。本文主要从人性论基础、平等原则以及特定政策三个方面,对卢梭的平等思想进行归纳、阐释。

关键词:人性论;自然不平等;平等

卢梭是政治思想史中一个富有争议的思想家,而他关于平等的论述也一直处于云里雾里。在在近年来自由主义视角下批判卢梭政治思想趋向专制甚或极权的洪流之中,平等更是与法国大革命把自由变为平等进而变成暴民动乱联系在一起,卢梭的平等思想就带有血淋淋的色彩。这其中的误解需要重新解读,本文尝试梳理卢梭的平等思想,粗轮廓地展现卢梭的思想主张,以期待还原思想家的本意。

一、人性论

卢梭认为自然人,即野蛮人,孤独、清闲、自由,缺乏智慧、理性与道德观念。自我保存几乎是他唯一关心的事情。他只是服从于先于理性而存在的原始感情,即自爱心(self-love)与同情心(pity)。

同情心,这是一种“使我们设身处地地与受苦者起共鸣的一种情感”,“由于它调节着每一个人自爱心的活动,所以对于人类全体的相互保存起着协助作用。……在自然状态中代替着法律、风俗和道德”。①而且,这种感情在野蛮人身上更强烈,在文明人身上却是微弱的。进一步,卢梭对同情心还给出一种政治意义。这是一种与理性相区别的,同样可以使人产生美德的感情,它甚至更普遍而原始。同情心视他人为同等的人,在被称为“贱民、群氓”的下层人群众中表现更多,所以,卢梭便提升了下层人的道德地位。这些下层民众因为富人欺骗性的契约而丧失了自由,过着被统治的贫苦生活,这种不平等就是不正义的。契约必须重新订立,权利必须平等分配,大家共同管理组建的共同体。

卢梭在谈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时候,除了非常明显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之外,还说了人的自由意志。人体这部机器与在禽兽的动作有区别,自然支配禽兽的一切,而人则以自由主动者的资格参与其本身的动作。禽兽根据本能决定取舍,而人则通过自由行为决定取舍。人的这种自由主动者的资格体现在平等思想中就是自由原则,本文第二部分将进一步论述。

二、平等原则

(一)自然不平等与社会不平等相称原则或按比例平等原则

这是一个总原则。根据这个原则衍生出下面关于政治权利、财产、等级等方面的分配各项原则。

他在《论不平等》的献词中写道,日内瓦人被夸赞拥有一种“深刻的智慧”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平等和不平等以最接近自然法则并最有利于社会的方式加以适当的调和,从而既能维护公共秩序又能保障个人幸福。

卢梭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平等: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它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不同而产生;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起因于一种协议。第二种不平等包括某些人损害别人而得以享受各种特权,譬如,比别人更富足、更光荣、更有权势,或者甚至叫别人服从他们。

卢梭表明,政治不平等是错的,因为它与自然不平等不匹配。在《论不平等》中,他认为人的体力或智力、才能或品德的差异不能与政治上权势或财富的不平等占有相称,自然不平等并不能为政治不平等提供基础。在该文最后,他再次强调“仅为实在法所认可的精神上的不平等,每当它与生理上的不平等不相称时,便与自然法相抵触。这种不相称充分决定了我们对流行于一切文明民族之中的那种不平等应持什么看法。因为,一个孩子命令着老年人,一个傻子指导着聪明人,一小撮人拥有许多剩余的东西,而大量的饥民则缺乏生活必需品;这显然是违反自然法的,无论人们给不平等下什么样的定义。”②

(二)权利义务平等分配原则

上文提到同情心孕育着美德,既然同情心让我们视他人为同等的,在这个标准上,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程度的美德,进一步,每一个人应该拥有同样的权利。尽管卢梭认为同情心更容易在自然状态中获得,他并不认为其性质会被社会所改变。③

虽然,他从对自然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的区分开始,但是最后,卢梭放弃了自然不平等,如体力与智慧上的差异。他主张的是某种政治平等,尤其是政治权利的平等。④他论称,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大家全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他脑别所想的是自由的权利,法律的保护,参与立法(相对于行政法来说)。

权利平等分配意味着另一方面义务也是平等分配的。民主平等论的古典代表者卢梭关心的是把在公民中重新分配经济资源作为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手段,其途径是取消代议制政府和使社会尽可能地缩小,使得公民像照顾家庭一样照顾其他的公民。每一个公民都有参加政治管理的平等权利,尽相等的义务。这种思想开启了民主主义平等思想潮流,只不过在这里是一种不能推脱的义务。但是另一方面,他设下的平等的条件及其苛刻,小国寡民,简单经济分工、几乎没有国际贸易。

在这种权利平等原则中也含有不平等对待的原则,主要是根据公民的才能与贡献获得相应的等级与社会地位。

(三)按照才能贡献进行分配原则

卢梭反对继承权基础上的财产权,也反对无差别的给予所有公民同样利益,而是主张国家所有成员都应当按照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为国家服务,并按照他们的贡献受到提拔和优待。公民的等级不能根据他们个人的善恶来决定,而应根据其对国家的实际贡献,官员更不能有此权力对公民进行评级,这等于让他们滥用法律。这看起来是一种按劳分配的原则,而且这种分配还是在条件性的平等中进行的。财产与等级的差异不显著的条件保证了按劳分配不会造成贫富分化,产生人身依附或者剥削压迫行为。

卢梭公开谴责财产与等级的巨大不平等,但是有学者认为卢梭的反对只是因为它们侵蚀了权利的平等。也就是说,卢梭赞成的是一种财产与等级的大致平等,作为保存权利平等的手段而不是其本身具有价值,财产与等级平等也不能单独作为目标。“至于平等,这个名词绝不是指权力与财富的程度应当绝对相当;而是说,就权力而言,则它不应该成为任何暴力,并且只有凭职位与法律才能加以行使;就财富而言,则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己。这就要求大人物这一方必须节制财富与权势,而小人物这一方必须节制贪得与婪求。”④从这段话中来看,卢梭是把财产与等级的大致平等作为一种让公民保持独立自由的条件。

(四)自由原则

阐述了以上各项原则,最后一个但也许是最重要的原则是自由原则。漏掉了这一条,就容易把卢梭的平等思想理解成为暴民的均富贵思想。

自然人区别动物的标志之一是自由主动者资格,卢梭用大幅文字描写了社会人在不平等中丧失了自由之后的精神面貌,而在重建社会公约中,也一再提出要恢复人的自由。自由是人的一切能力中最崇高的能力,绝对不能为了取媚于一个残暴的或疯狂的主人,抛弃这最宝贵的天赋,竟屈从主人的意旨。立法体系的两大目标是自由与平等,而平等是自由的基础,以免产生人身依附。毫无疑问,对卢梭平等思想的解读必须有一种自由维度。

三、特定政策

(一)立法体系

卢梭所谓的平等是什么呢?在《论政治经济学》中他描述“人人都服从,却没有人发号施令;人人都服务,却没有人骑在人头上的主人”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双方都没有损失任何自由。以民权的形式在人与人之间确立自然的平等地位的,就是这个公共意志的有益的机构。人们之有正义与自由应该完全归功于法律。这个看起来玄妙的悖论观点在《社会契约论》中又进一步阐述。平等不会自动生成并保持下去,问题因此不在于多少平等,而在于如何维持必要的平等以防止非正义。卢梭设计了一份社会契约产生政府,通过者立法、政府执行来消除不平等,并得到平等基础上的自由。平等权利与义务在立法体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所有公民必须同样服从法律。

(二)财产分配与社会等级确立

卢梭并不拒绝财产与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在《论不平等》之中,他说,“在文明社会里,分配上的公平(distributive justice)即便是可以实行的话,这种公平与自然状态中严格的平等也是相对立的。”⑤与平等理想明显的分歧在《爱弥尔》中也能找到。尽管爱弥尔被说成是与农民同样的,他比农民可富裕多了。Peter Jimack 认为从《爱弥尔》中出现的是一个富裕的家长式统治阶级的理想,而不是一个平等式的财产的再分配。⑥

卢梭并不认为富人接济穷人就能缓解穷人的贫困状况。一方面富人依然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穷人衣不蔽体,颠沛流离,如当时巴黎的景象;另一方面,接济的背后是富人虚假的好心,这种同情心没有多大价值。“政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防止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平等。这并不是要从富人手中夺取财富;而是要从人人手中剥夺积累财富的手段;不是要给穷人设立济贫院,而是要保证人民免于贫困。”⑦政府要满足公共的需要,维持一种人们力所能及的充裕的供给,多出的部分通过税收被国家获取,见下文的税收政策所析。

对主人与仆人的关系问题上,他希望有个好主人。在《新爱洛伊丝》中,沃尔玛及其夫人就是治家的典范。“他们用和蔼可亲的办法把仆人管得服服帖帖的。尽管她和她的丈夫经常到仆人中间去,把仆人看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人,但仆人却不敢抓住主人的话,把自己看作是和主人平等的人。我不相信亚洲的那些帝王在宫廷里得到臣下的忠心,比这两位主人在他们家里得到仆人的忠心多。”仆人“个个努力工作,但谁也不觉得是在伺候他人。”⑧在这种理想化的主仆关系中,卢梭提高的是主人的美德与能力,待仆人以平等,这是可以选择做的,仆人却不是真的享受到了有保障的平等。卢梭曾经做过几个家庭的仆人,故而能够现身说法,说明仆人的恶化情况。但他为什么不提出取消主人仆人关系呢?因为他看到了这种关系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工资制度中发生了转化,成了雇佣关系,这一点托克维尔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⑨

(三)财政税收政策

征税必须首先注意数量关系,条件好的人要交付与其条件成比例的数目。其次要区分必需品与奢侈品。再次要处理好税收再分配,给穷人以更多的福利、强有力的保障。

对于土地或粮食课税过重将会引起人口减少,日趋衰败的后果,所以,田赋或实物税这样对于国家有利的赋税应该少收,提高农民积极性。对于奢侈品、娱乐品和无用的东西课以重税,减轻穷人的负担,把负担放在富人身上,通过这些税收,确保财富的分配不至于日益不平等;使很多手工业者和无用的仆役不再受富人的支配;使城市中的懒人不至于增多,也能使农村人口不至于日趋减少。

“要以一种确实公平和适当的方法课赋税,所课的税就不应该只和纳税人的财产成单比,而应和他们的不同情况以及他们的财产过多的程度成复比。”⑩

反对平等的人会迅速提出平等所导向的整齐划一的单调与可怕的顺从。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也许是一个假象,并且这种假象事实上将由精英或某种先锋队强制推行,这并不是一个诱人的前景,这样的担心是绝对必要的。但是卢梭主张改变贫富极度分化,而不是财富占有绝对平均。卢梭的平等思想首先作为反抗性理想,以自然道德秩序批判社会不平等,追求平等自由的生活,自然引起了大量人群情感上的共鸣,这与卢梭的个人经历有关,更与他所采取的立场有关――为处境不利的人们说话。(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注释:

①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第101、103页。

② 同上,第149页。

③ 卢梭指出“自然的怜悯心的力量就是这样,即使最坏的风俗也不能把它们毁灭”。见《论不平等》,第100页。

④ 参见Maurice Cranston, Rousseau on Equality, 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cy2:1 Autumn, 1984 ISSN 0265-0525.

⑤ Paul Weirich, Rousseau on Equality, History of Philosophy Quarterly, Volume 9, Number 2, April 1992.

⑥ 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66页。

⑦ 此句英文为:Distributive justice would be opposed to the rigorous equality of the state of nature, even if it were practicable in civil society. Distributive justice李常山版本的《论不平等》译为“赏罚上的公平”有待商榷。

⑧ Paul Weirich, Rousseau on Equality, History of Philosophy Quarterly, Volume 9, Number 2, April 1992.

⑨ 卢梭:《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20页。

⑩ 卢梭:《新爱洛伊丝》,李平沤、何三雅译,译林出版社,1993年3月,卷四,第十封信,第461页。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第三部分中谈到民主对民情的影响之一就是改变了主仆关系,其思想观念有了改变。参见[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717、724页。

卢梭:《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36页

参考文献:

[1] [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东林校,商务印书馆,1962年。

[2] [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9页。

[3] [法]卢梭:《新爱洛伊丝》,李平沤、何三雅译,译林出版社,1993年。

[4]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5] [法]卢梭:《忏悔录》,黎星、范希衡译,人民出版社,1982年。

[6] [比]雷蒙・特鲁松:《卢梭传》,李平沤、何三雅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

[7]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

[8] Paul Weirich, Rousseau on Equality, History of Philosophy Quarterly, 1992 JSTOR.

[9] Judith N. Shklar, Jean-Jacques Rousseau and Equality, Daedalus, Vol.107, No.3, Rousseau for Our Time (Summer, 1978), pp.13-25.

[10] Maurice Cranston, Rousseau on Equality, 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cy2:1 Autumn, 1984 ISSN 0265-0525

上一篇:科比湖人最后的战士 下一篇: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