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快推进群众文化建设

时间:2022-09-26 08:38:49

浅谈如何加快推进群众文化建设

摘 要: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群众文化工作越来越摆上了重要位置。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群众文化更是遇到了冲击和挑战,要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我们只有开动脑筋,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群众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新方向,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宏观大局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群众文化;历史;推进;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55-01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工作面向基层,服务范围最广、对象最多,抓好群众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功能、作用,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文明风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群众文化建设的历史和遭遇的冲击

(一)传统群众文化的历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人口将近14亿,群众文化的覆盖面之广,参与对象之众是其他种类文化所无法比拟的。我国群众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最早产生的、最古老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形态,她几乎贯彻我国整个历史。为了表达人类的精神寄托和对理想的追求,从1929年的《古田会议》到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党都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以指导在革命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建国以来,在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更是创造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浩然正气的群众大合唱、灵活风趣的故事会以及流动于街头巷尾的业余文艺小分队,都是群众文化的具体表现。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群众文化变得冷清了许多,市场经济下的多种选择给传统的群众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群众文化建设遭遇的冲击

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文化消费给群众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人们的文化消费多了许多选择,如以商品形态存在的舞厅、音乐餐厅、桌球室、网吧等,由于其灵活的文化样式,迅速赢得人们的青睐,而传统的群众文化,因为其单一枯燥,不能满足人们随意、洒脱、自然和清闲的心境而被人们,特别青少年是所遗忘。

其次,大众传播媒介对群众文化的冲击。大众传播媒介,如收音机、电视,网络等自从其传到我国,就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因为它们不仅能给群众带来娱乐,还能为人们提供信息。如今,不管人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一些突发性的事件都能通过大众传媒迅速而及时地传播开来。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电视、网络、手机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的位置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谁占领了媒介市场,谁便能拥有最广泛的群众。

再次,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化、个性化对群众文化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自主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参与和自我欣赏,审美需要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

二、如何应对冲击和挑战,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建设

(一)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各种功能,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群众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如果缺少交流和沟通,就很难解开矛盾之结,矛盾就有可能越积越多、越来越深,造成家庭不和睦、群体不团结、社会不和谐。群众文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群众的广泛参与。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可以让人活跃身心、轻松精神、减轻烦恼;可以让人们增加交际机会,加强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观看或参加演出一个好节目,听或唱一首好歌,可以让人受到感染、产生感动,也可以让人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娱乐活动中,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教育,树立学习榜样,使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受到熏陶、启发和教育,从而化解或减少矛盾,为建设和谐社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抓好重点和难点,着力于协调发展

与城市的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文化生活相比,就充分说明,城乡文化发展不协调。农民没有文化娱乐场所,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除了看电视就再没有其他文化娱乐活动,精神文化生活十分贫乏,致使黄、赌、毒活动猖獗,引发许多社会治安案件。所以,要抓住农村这个重点,着力抓好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室建设,加大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和开展活动难等问题,积极开展农民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达到城乡和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真正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

(三)充分发挥辅导和培训作用,重视培养人才

辅导、培训,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群众中有各种业余文化艺术团体,有不少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业余时间自发组织一些活动,但是水平相对较低。群众文化单位要对他们的活动加强辅导,或帮助他们修改、提高作品质量,或辅导他们的节目排练,或指导、帮助他们组织和开展文化活动,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组织能力;同时,要善于从辅导中发现骨干,分期、分批、分类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人才,更好地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只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起来,真正活跃起来,群众文化事业才能真正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活力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一样,都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它们的业务和文化活动,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群众文化单位,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中,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组织、开展和辅导群众文化活动,做到活动内容积极向上、健康有益,形式灵活、多样,才能促进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三、关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在建设上突出公益性

群众文化是公益性事业,主要由政府来办。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保证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所需经费,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需要建立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投入新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社会和村(社区)三个方面积极性,重点抓好文化阵地建设。特别是对缺少活动阵地的地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社区)为重点,以农户(居民)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社区)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有地方可以参与文化活动。

(二)在内容上力求通俗性

群众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决定了群众文化的通俗性。只有坚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通俗生动、浅显易懂的方式,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观赏性结合起来,使通俗易懂的文化成为群众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才能多出群众喜闻乐见、广为接受的精品,从而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文化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剪纸、绘画、泥塑、雕刻等民间工艺项目和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民俗表演艺术,经常举办知识竞赛、演讲会、故事会、自演自唱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健康的文化产品和丰富的娱乐形式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在对象上强化群众性

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就是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就没有轰轰烈烈、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群众文化工作必须面向最广大的群众,尤其是面向文化生活非常缺乏的群众,让大多数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到文化。因此,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培养群众文化骨干,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四)在形式上提倡多样性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具体体现。群众文化工作的宗旨,就是“千方百计地把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搞丰富、搞热闹”。对农村而言,就是千方百计加强基本的文化供给,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对城市而言,就是千方百计提供有效的文化产品,提供有效的文化服务。

(五)在受众上增强针对性

群众文化的受众,虽然可以定义为普遍群众,但是实际上又可以细分为很多不同类型。做群众文化工作,就应该找准受众定位,分析受众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正面宣传引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对象的不同情况和要求,用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宣传,把科学的内容与生动的形式统一起来,把教育的要求与群众的可接受程度统一起来,力求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上一篇:关于选修二胡集体课的授课心得 下一篇:浅议陆良县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