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趣味中学习数学

时间:2022-09-26 08:24:43

在趣味中学习数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由翱翔。

关键词:语言激趣;实践激趣;竞赛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教师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语言激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形象生动,这样才能化抽象为具体,有效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我认为数学教师首先要做到语言饱含慈爱之情,且亲切悦耳。教师要焕发童心,进入角色,使语言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娓娓动听,富于音乐美感。其次是语言充满生活气息,浅显易懂。下课时间到了,而学生却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这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正是数学课想需要的吗?

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13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

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他们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实践激趣

动手操作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的心理,他们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该记住孩子的这种天性,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多动动手,在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折一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想一想、议一议,把看到、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个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快乐地学习和应用数学,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使知识的内化。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而是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独立做实验,让每位同学测量自己手中的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然后再测量直径,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测量,同学们都明白,从前面的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发现不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都是与这个圆本身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自己推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竞赛激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年纪小,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竞赛活动。比如:开火车、击鼓传花等游戏。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当学生的知识一点点增长的时候,学生的自信心也一步步地增强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智力因素和趣味性。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由翱翔。

上一篇: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下一篇:浅谈初中生化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