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VA指标在企业理财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26 08:21:19

浅谈EVA指标在企业理财中的作用

摘要:在有关公司传统业绩评价指标存在各种缺陷的背景下,经济增加值(EVA)这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的出现,克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EVA指标在公司理财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更为严谨地评价公司价值,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规范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在我国企业的理财活动中EVA指标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的绩效管理将跟战略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EVA;企业理财;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8-0111-02

公司理财是基于企业这个实体的存在为前提而进行的一系列理财活动。这使得公司理财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公司理财的目标取决于企业总目标。企业是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经营目标。企业一旦成立,就要面临竞争,并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EVA是衡量企业价值目标的重要指标,企业理财的目标应该是使EVA最大化。

一、EVA指标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两位学者Stern和Sterwart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为EVA)的概念,他们为此建立了一个咨询公司,并将提出和定义的EVA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墨西哥和英国注册了商标。他们宣称EVA是一个以价值为基础、优于其他会计指标如每股收益、投资回报率,并能够评价公司发展战略以及经营业绩、评价公司的投资和并购项目、设计内部激励机制、评价内部经营业绩的一个单一的指标。英美一些大公司分别采用EVA作为内部管理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近年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一些企业在咨询公司的指导下,也分别采用EVA作为公司价值的评价指标,或者作为内部激励机制设计的基础。

经济增加值是指公司税后净经营利润扣除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利润余额。这个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绩效评定方法。意思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衡量了企业创造的股东财富的多少。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EVA在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大公司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EVA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宣称,EVA是一个优于其他会计指标的业绩评价指标,它使得管理者和股东的行为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一致,能为股东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它还能在公司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的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能使一个公司的分部门的管理者像上级管理者和所有者一样,为公司的整体利益从事管理工作。

EVA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还是一个全面财务管理的架构,是管理人员薪酬的激励机制。EVA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本的资本成本,从而有效提高了投融资效率,促进经营者考虑留存收益的机会成本,扭转经营者的投融资观念,提高资金运营效果,更好地维护股东权益。目前,EVA指标体系应用于全球300多家企业,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全面应用于车间、部门和企业的业绩评价,管理人员的报酬激励机制,公司结构的治理机制等。实践证明,EVA 能帮助公司为股东、为雇员、也为他们自己创造财富。EVA指标体系之所以得到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人员等的垂青,是因为它在财务管理中有多方面功能。

二、EVA指标在公司理财中的重要作用

1.用EVA指标评价公司价值更为严谨。EVA指标比会计利润能更为准确地衡量企业的利润。EVA是公司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在内的所有资本成本之后的剩余利润。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EVA明确了所有管理者潜意识中已然触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企业的资金是有成本的,这一点传统会计利润指标并没有表现出来。债务也好,股权也罢,所有的资本都是有成本的,扣除所有成本之后的那部分,才是真正的盈余。因此它会防止一些公司出现业绩水分和利润虚高,让我们了解公司价值升降的真实情况。只有收回资金成本之后的EVA才是真正的利润,公认的会计账面利润不是真正的利润;若EVA为负数,即便是会计报告有盈利,即是亏损,也被认为是企业在侵蚀股东财富。

2.EVA评价指标是以投资者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在用EVA进行评价时,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注意他们创造的实际收益的大小,还要考虑他们所应用的资本成本大小。这样,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指标就与投资者资产增值的期望联系起来。当EVA为正值,则公司为股东创造了财富;EVA为负值,那么公司就是耗费自己的资产,而不是在创造财富,因此,公司的目标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创造正的、不断增加的EVA。它蕴涵的基本思想是只有投资的收益超过资本成本,投资才能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公司以EVA作为财务标准,就必须提高效益,并慎重地选择融资方式,是借贷还是收益留存。哪种方式能使投资者价值最大化就必须选择那种方式。这样公司就有了一个最基本的经营目标,就能为投资者提供公司客观的经营表现。

3.EVA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全部资金的成本。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没有考虑股权资金的机会成本,仅仅是扣除了债务成本之后的余额。以利润指标来评价管理者的业绩会给人一种印象,即股东的资金是免费的。EVA考虑了全部资金的成本,即债务的成本和股权资金的机会成本。EVA告诉人们,正如债权人需要得到的利息回报一样,股东也要求对他们的风险资本得到一个最低可接受的回报。只有当企业的资金回报率超过了债权人和股东所要求的最低回报以后,企业才开始赚钱。

4.规范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促使上市公司谨慎投资。按照EVA的理论,如果公司的经营风险较高,股东所要求的必要回报率,即资金成本就高;相应公司的风险低,就会降低资金成本。因此,对企业最有利的投资是回报率超过资金成本的投资。运用EVA来评价公司的投资决策,使管理层综合考虑收益与风险,避免风险投资的盲目性;同时,EVA的性质使管理当局和股东共同承担企业经营的风险报酬,使管理当局的投资决策更加谨慎,行动更加适当。

5.规范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促使其理性融资,遏制上市公司不断圈钱的欲望。长期以来,由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较少,很多上市公司在较大程度上是就融资论融资,而没有考虑融来的资金究竟如何运用,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仅仅将其作为一种现金储备。如果改用EVA来评价公司的业绩并作为一种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公司的融资行为将更为理性。由于股权和债权一样具有资金成本,新融到的资金收益只有大于资金成本,管理当局的努力才能得到认可并可获得高额奖金,否则就要承担离职风险;如果没有明确的融资目的,就不要融资,避免资金成本无谓的提高。

6.建立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的理念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EVA为企业引入全新价值管理和价值创造的企业价值观。为创造价值,实现企业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所有者、经营者、员工以及各部门之间自动建立联系和彼此合作,形成新的企业文化,从而带来同一理念牵引下的团队生产的高效率。因此,EVA是一种治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所有的员工协同工作,积极地追求最好业绩。同时,EVA 易于为财务人员和所有的非财务人员理解和接受。作为一种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应该容易理解和操作,掌握评价权力的人应对指标有充分的认识。

三、企业绩效评价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探析

1.注重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整合。

2.加强对企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评价。在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注重技术创新,并将技术创新转化为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已有的市场份额,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进而带来长远的业绩效益。因此,绩效评价体系应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创新能力的评价放在重要地位,在继续评价有形资产的同时,增加对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的评估,全面衡量企业业绩。

3.EVA的激励机制更注重人才的作用。根据国外实施EVA模式的经验表明,EVA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新型奖励制度,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管理者在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同股东一样获得回报。以EVA为核心的激励制度就要使管理者收入直接与股东赢利挂钩。激励基础不是EVA的绝对值,而是EVA的改善值,奖励不设临界和上限,但设立奖金库,以减轻奖金大幅度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丰补欠,关注人才的留用。

4.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的结合更加完善。财务绩效的评价是以传统的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为基础。由于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较大的弹性,尤其是近几年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以会计信息系统为主体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对企业多角度评价的要求。同时,基于财务数据的评价是企业过去决策的结果,并不代表企业未来的业绩。因此,企业采用单纯以财务数据作为绩效评价具有很大的片面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活动正逐渐地向信息活动转移,企业价值更多地与品牌价值、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员工的培训、与顾客的关系等方面有关,这促使企业的经营者和有关的信息使用者更加关注非财务业绩。因此,尽快建立并完善企业绩效的财务评价和非财务评价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绩效评价制度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纯.我国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引进EVA激励机制的对策[J].商业研究,2003,(17):5-9.

[2] 黄登仕,周应峰.EVA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综述及展望[J].管理科学学报,2004,7(1):80-87.

[3] 聂丽洁,王俊梅,王玲.基于相对EVA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04,(10):79-83.

[4] 史中辉,韩养杰,李雷.管理层激励新概念――基于EVA的虚拟股票期权[J].现代管理科学,2004,(3):71-72.

[5] 孙伟.EVA在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2006(5).

[6] 施金影.公司理财的新观念――EVA指标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2):142-143.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