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可染山水画中的黑

时间:2022-09-26 06:35:22

浅谈李可染山水画中的黑

【摘 要】李可染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的国画大师,是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曾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得前者“墨线”、“墨块”,后者“积墨”、“渍墨”之诀,丰富了传统技法的表现力。他擅山水,重写生,并后来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创山水画黑、满、重、亮的新画风,让中国山水画变的浑厚有力,大气磅礴,别具一格,震撼人心,他的山水画是无人逾越的一座高峰!

【关键词】积墨;渍墨;别具一格;黑

引 言

李可染先生已经作古多年了,然而他的名字如同他的山水画一样响亮。一提起他的山水画,眼前便会浮现一幅幅厚重而又光亮的山水,李可染先生山水画面中的黑是他独有的笔墨风格,是在皴擦点染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墨的千变万化,来塑造着不同的光、色、形、体的画面结构,生动地演绎着万象。

一、李可染生平

李可染(1907―1989)先生从小就喜欢绘画,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正式启蒙书画,学习王石谷一派山水,学习传统技法和传统山水图式。后又幸得林风眠和法籍油画家克罗多二位教授的教诲,专攻素描和油画,接受西方外来艺术绘画的精华,拥有良好的西画功底和艺术素养。1947年春,李可染先生又先后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得前者“墨线”、“墨块”,后者“积墨”、“渍墨”之诀,丰富了传统技法的表现力。李可染先生在艺术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这些经历是分不开的,李家山水独有的特色与这些良师的帮助是紧密相连的。

二、对李可染山水画中黑的解读

李可染先生山水画中的黑是中国画借鉴西洋素描兴中的典范。李可染山水画作品整体充斥着一种素描感,和重量感。画面浓淡是黑白之间无限的层次性表现,从淡的到浓的变化中,显示了墨的无限层次。在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作品中,正是那以悲沉的黑色所形成的特有的基本色调,才会深深地把人们的感觉捉住,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面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所造成凄迷的基调所包容,所容纳,让观者无不震撼,无不动容。

李可染先生山水画中的黑并不是简单的黑颜色所构成的“黑色世界”,而是通过继承传统,又敢于突破,善于创新后,在团团墨墨中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时,才达到的随心所欲而不越矩的“最高境界”。

三、李可染山水画中的“三黑”

(一)方形的大块黑山体

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作品中最常见的就是方形的大块黑山体。这种方形的大块黑山体主要运用积墨法和渍墨法,李老曾说:“画浓墨的时候要用淡墨破,画淡墨的时候要用浓墨破,最好不要等到画面墨太干,要反反复复地进行。”这就是使得整幅画画面重墨不会污浊,淡墨不会很薄的原因,因为在重视以墨为主的画面中,在进行笔触叠加的时候,第二遍不是第一遍的重复,而要像是没有套准的套版印刷一样,笔笔交错,逐渐形成了物体的体积、空间、明暗和气氛。从而让整体画面单纯而又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含蓄沉雄。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山水画作品更靠近了写生对象的感性真实。李可染又说:“我最喜欢黑颜色,黑色可以和万物相合。”积墨法才能显示出黑和厚,黑和厚才能显示出山河之魄和民族之魂。这种积墨法和逆光的表现相结合,形成了李家山水“黑色逆光”的特有图式。李可染先生山水画作品常用巨碑式丰满构图,这种顶天立地式的构图方式为李可染山水画中的黑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施展平台,这种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在这种极具张力的饱满式山水画构图里,整座黑山体拔地而起,让整幅山水画作品变得浑厚有力、大气磅礴、别具一格、震撼人心。

(二)黑树

李可染先生山水画中的树很是神秘,在造型准确的基础上,抛弃了传统画树的各种僵硬死符号,力求把握树的总体印象。树与树的相互关系似若即若离,叶与叶之间、树与树之间的连接点似清楚又似不清楚.对于树的处理并不是很具体,好似李老画树的目的就是要介乎在具体和不具体之间,但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面中也总会出现几棵主要的树,这些突出的树都是经过细心经营的,在数笔寥寥、看似简单的笔墨里表现了空间的距离,给人的感觉往往显得既生动又悠远无尽。通过山水画中对树的艺术性表现,让人们从画中似乎看到了一个兢兢业业作画的老人,正运用自己毕生的艺术修养,把最自然的树的真实形象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带给大家。

李可染先生山水画中的黑树,感觉好似一个个“黑圈圈”的连接,也好似一个个黑色的光环,极具趣味性和生动性。李老也常常给树上颜色,通过有心经营,不仅没有削弱水墨本身的黑白反差所造成的视觉上特有的力度和美感,还能从艺术效果上肯定了水墨用墨主要性原则,这种表达方式不仅没有削弱用墨,还能增加笔墨的美。使李可染山水画别有风采,给李可染山水画中的增加了更多看点。

(三)强烈的黑白对比

李可染山水画中的第“三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而是通过黑白对比后使得山水画画面更黑的“黑”。李可染山水画中还常常会出现小白屋,和长白条瀑布。这些纵横在“黑色世界”的白,使得李可染山水画中的黑为更黑。所以说没有黑与白的对比,再黑也只能是灰,而不能说是黑。这种强调黑白对比的画面处理方式,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李可染先生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把“白”具体的有形象的形式引进到自己的画里面,就是借鉴了西画中黑白灰的处理方式,目的就是为中国画服务,使现代中国山水画有时代所需要的内容,更赋予了时代精神的意境。

四、对我的启示

李可染先生开创了一条表现性、写意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中国画新路,李可染先生山水画中的黑是他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成果,他一生经历的道路给我们留下了及其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仅得深入学习传统,还得要在传统的巅峰上进行新的创作;不断地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要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理念;开阔视野,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学会吸收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时,要坚持实践创新,总结经验,形成理论,再指导实践。立身当今浮躁的画坛,我觉得应该先黑下去,踏踏实实地用功,以画言志,以笔抒怀。在皴擦点染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墨的千变万化,来不断的寻求“精神上的自由,”最后达到笔尖上的“真正自由。”

结束语

李可染先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将随着历史的进程,越来越成为学画青年跋涉旅途上的启明星。凡是真诚的求艺悟道者,都无法离开他绕行。李可染先生是一个对待绘画十分认真的画家,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每天作画,每天构图,所以现今流传在世的作品幅幅都是精品,幅幅都倾注了李可染先生的心血,这种作画态度值得我们这些后辈们认真学。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谈学山水画[J].美术研究,1979(1):21.

[2]李可染.谈学山水画[J].美术研究,1979(1):25.

[3]夏硕琦.生活、传统、修养[J].美术,1980(5):86.

[4]李可染.李可染论艺术[M].中国画研究院,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1-14.

[5]李可染.李可染书画全集(山水卷)[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6]李可染.李可染论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99.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下一篇:CD包装设计的个性化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