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内小结节鉴别诊断的意义

时间:2022-09-26 06:08:25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内小结节鉴别诊断的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CT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内小结节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012年期间接收孤立性肺内小结节行CT动态增强扫描的90例患者。扫描延长时间分别是30s、90s、120s、180s、300s、480s,计算统计结节病灶得出的增强值、结节与主动脉强化峰的值比。结果 活动性炎性和恶性结节的增强值、结节与主动脉强化峰的值比明显比良性结节高,其差异性显著P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扫描;孤立性肺内小结节;鉴别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20-0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也不断在发展,孤立性肺内小结节的早期发现率也随之升高,如何才能正确诊断孤立性肺内小结节的良恶性变得尤为重要,对于良性病变做出正确的诊断可避免手术的痛苦,而恶性病变也可以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1]。本组试验通过对90例患者实施CT动态增强扫描的调查研究,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内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现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012年期间接收孤立性肺内小结节行CT动态增强扫描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均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4士2.35岁。患者病灶的最大截面直径不超过4cm,没有出现明显钙化。全部患者经手术证实的有42例,通过CT引导实施皮穿刺活检得到确诊的有35例,通过抗炎、抗结核治疗病灶明显减小甚至消失的有12例,在1年的随访复查中没有复发现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良性、活动性炎性及恶性三组,每组患者分别为28例、20例、42例。

1.2 方法 仪器选用美国GE公司双层螺旋CT机。对比剂总量为100ml。注射速率为每秒3ml,延长时间分别为30、90、120、180、300、480秒,将患者病灶最大层面作为中心,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将测量病灶的最大同一层面的平扫值和增强动态的强化峰值分别记录下来,并计算强化值。测量结节动态增强的所有强化峰值和同一层面上主动脉强化峰值并记录,计算结节与主动脉强化峰比值。测量方法为测量病灶的中心层面。测量时伪影、坏死及钙化区要避开。采用方差检验三组均数比较后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取最小显著差法[2]。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试验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平均数(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活动性炎性结节和恶性的强化值与良性相比明显较高,P

3 讨 论

以往CT主要是以结节形态学角度研究分析其良恶性,但实际临床诊断过程中,同影不同病或同病不同影现象导致误诊率很高。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多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其效果显著。本组研究采取的注射速率为每秒3ml,对比剂总量为100ml,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对患者病灶的最大层面进行扫描,得出肺内小结节的强化值、结节与主动脉强化峰比值,对肺内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肺内小结节的强化值、结节与主动脉强化峰比值结果显示,活动性炎性和恶性肺内小结节的强化值与良性肺内小结节相比明显较高,其P

综上所述,对三组肺内小结节患者的鉴别诊断中,活动性炎性和恶性肺内小结节的强化值及结节与主动脉峰比值均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性显著,这对如何区分良性病变十分有利。活动性炎性和恶性之间时间均值密度的不同,有助于两者之间的鉴别。采用这种扫描方法实际操作简单且实用性强,对肺内小结节的界别诊断效果显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储成凤,杨明,刘斌,等.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定性价值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4:30-33.

[2] 金志发,罗良平,陈金城,等.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结节/肿块诊断价值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7(5):614-618.

[3] 白荣杰,程晓光,申宝忠,等.64层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微血管结构的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7(8):1032-1037.

上一篇:SIRT1连接热量限制与长寿的桥梁 下一篇: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考核中有关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