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留置针新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时间:2022-09-26 05:40:19

一种静脉留置针新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新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对150例次静脉留置针穿刺进行传统方法与新方法的比较。结果:新置管术避免了传统方法易刺破血管的缺点,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结论:新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穿刺时刺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适用于儿科血管暴露不明显者。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新置管术;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26-01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刺破血管[1],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静脉应用率,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2],特别是儿科ICU。儿科ICU入住的绝大部分皆为危重患儿,由于本身的因素或因血管多次穿刺、疾病所致患儿脱水、水肿、循环差等原因使血管暴露不明显甚至不暴露(在此我们统称为特殊静脉)给穿刺带来不便。笔者对150例次静脉留置针穿刺进行传统方法与新方法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儿男48例109次,女27例41次,年龄15 min~12岁,平均1个月。其中,新生儿窒息、吸入综合征46人90次,新生儿黄疸6人11次,肺炎12人19次,颅内感染4人12次,多种原因所致循环衰竭3人12次,其他4人6次。

1.2静脉选择

头皮静脉留置60例次,手背静脉留置37例次,腕部上端头静脉留置26例次,踝部的大隐静脉留置28例次,腋静脉留置2例次。

1.3方法

将150例次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普通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新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分析两组穿刺效果。

1.3.1传统方法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并检查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敷贴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打开静脉留置针(先回抽一下软管内的硬针芯)肝素帽、敷贴处于备用状态。穿刺见回血后退出硬针芯少许(与软管平齐)然后平进软管少许(0.3~1.0 cm),进软管的长度应以血管的长短而定,连接肝素帽贴敷贴即可。

1.3.2新方法用物准备:胶布2~3条、静脉留置针、3M敷贴、抽好生理盐水的5 ml注射器、消毒液、止血带。行留置套管针穿刺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3]。另外静脉留置针与头皮静脉在进针角度上有所不同,留置针进针角度以15°~30°进针为宜。头皮针进针角度小(

2结果

两种方法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效果比较

χ2=6.97,P

3讨论

新方法将注射器与留置针连接,一边推注射器一边进针,生理盐水沿血管向前流动时会在周围制造出一股向前冲的水流而留置针软管沿此水流前行就毫不费力,一旦前面无血管推注射器时就感到有阻力,这样可以提前预知,避免了传统方法穿刺时刺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的弊端。传统方法穿刺后直接贴3M敷贴,在贴敷帖时由于患儿不合作易使套管脱出或移位造成穿刺失败,而新方法无上述现象发生,特别适用于不合作的患者,尤其适用于患儿本身因素或因多次穿刺、疾病所致患儿脱水、水肿、循环差等原因,使血管暴露不明显甚至不暴露者,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显春,封悦,宋爽,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

[2]晋红,胡牧,张平.静脉留置针与静脉炎[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7):365-367.

[3]张会芝,孙玉美,王易芝.静脉留置套管针患者的感受与要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43-44.

[4]孙艳平,杨佳辉,常雁军.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09-410.

[5]许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86例分析[J].河南外科杂志,2005,11(3):96.

[6]经霁,阎秀兰,郭英,等.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更换时间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47.

(收稿日期:2009-09-25)

上一篇: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