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年出现的主要传染病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26 05:22:09

关于近年出现的主要传染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对近年出现主要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动态的资料收集,以提高人们对新型传染病的认识,切断其流行和传播,有效控制其发生,为社会及国家减少经济损失,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近年 主要传染病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30-01

近30年来,世界上出现了30余种过去从未认识的新传染病,如: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疯牛病、埃博拉出血热、西尼罗热等。平均每年约1-3种新传染病出现,其流行态势十分严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安全,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究其新发传染病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城市的过度拥挤,国际旅行的快捷和频繁,食品供应全球化和加工中的污染,环境和气候的改变以及人类对自然界原有媒介生物和病原体接触的增多,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日趋加剧。在我国,传染病不仅依然严重,而且某些传染病的流行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据估计,全国每年用于防治传染病的费用达近千亿元人民币,而由传染病导致的劳动力损失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影响不可估算。因此,从事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研究的科学家或医学专家正面临着困难与挑战。本文着重对全球几种主要传染病的流行及防治动态进行综述。

1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大的病毒性疾病之一,临床病例的病死率高达50%~90%。1976年埃博拉出血热在苏丹首次爆发,并造成270人死亡。自埃博拉病毒被发现以来,全世界有记录的病例已有1500例,其中死亡l 000多例。由于资料收集范围和诊断技术的限制,实际发病人数和死亡数可能远远高于此数。其主要症状可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体内外大出血、全身酸痛等。患者一旦发病,可在24小时内死亡。目前,人类对埃博拉病毒还知之甚少。近来研究表明,病毒通过干扰素和内皮细胞内双链RNA抑制基因的诱导,可能与致病机制有关。埃博拉病毒的自然贮存宿主还未确定,大多数认为是蝙蝠。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治疗措施,主要采取支持疗法。埃博拉病毒由于自然选择的原因,可能会出现新的、毒力更强的变种,并可能通过空气传播,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全球大流行。因此确定埃博拉病毒自然贮存宿主、快速诊断病情以及研制和开发疫苗,对预防和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十分关键。

2 艾滋病

艾滋病正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尤其以非洲和亚洲地区最为严重。我国近年来 HIV感染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截至2000年 9月底,全国31个省份共报告 HIV感染者20711例,其中患者741例,死亡397例。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男女比例约为5.2:1,其中20~39岁占81%,经静脉途径吸毒感染者占报告总人数的72.1%。联合国2000年6月27日首次把艾滋病列为“安全危机”。最近有研究证明,艾滋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的某些基因,如CCR5和CXCR4受体基因等缺失性变异有关。目前,在艾滋病的治疗中主要还是整个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但是据《正分子医学》(Orthomolecular Medicine)报告,在乌干达坎帕拉的门戈医院所进行的临床试验显示,营养干预可以改善感染了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者的生活质量和明显延缓其艾滋病的发病。而干细胞治疗方法,在美国媒体08年的一篇报道中称,一名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的患者,接受了干细胞骨髓移植后,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完全消失了。有关艾滋病疫苗的研制,近年来正以多种类、多途径并进和联合应用的方式进入临床试验,仍处于研究阶段。

3 疯牛病(新型克雅氏症)

简称CJD,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海绵状脑病,据专家们统计,每年在100万人中只有一个会得CJD。其典型临床症状为出现痴呆或神经错乱,视觉模糊,平衡障碍,肌肉收缩等。病人最终因精神错乱而死亡。截止 2000年1月14日,法国发现的疯牛病已达99例。到2000年9月底,英国至少发现84例,爱尔兰也发现1例。面对不能治愈又不可避免的致命性新型克雅氏症,各国相继采取了不同的预防措施。主要的措施即是禁止使用其他可能存在危险的动物组织,制定禁止某些牛畜进入食品市场的具体规定等。有关本病的研究,瑞士科学家发现,人和动物血液中存在一种物质,能与导致海绵状脑病的传染性毒蛋白(致病性prion蛋白)结合,能够使正常蛋白结构形态发生改变。神经损伤可能是致病性prion蛋白与细胞内其他物质发生作用所致。美国科学家发表的关于疯牛病的最新初步研究报告表明,这种畸形蛋白质不仅存在于牛的神经和淋巴组织,可能也存在于牛的肌肉中。2009年11月21日据新闻报道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蛋白质在疯牛病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如能研制出针对这种蛋白质的药物,将有助于开发治疗疯牛病以及相关人类疾病的新方法。

4 西尼罗热

西尼罗热是由西尼罗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最初在1937年乌干达的西尼罗地区的发热妇女血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名。近几十年来,西尼罗热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张,并出现了较多的西尼罗病毒引起的脑膜炎和脑炎病例。2011年8月,欧洲俄罗斯南部、希腊北部、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等国爆发西尼罗热疫情。西尼罗热是由西尼罗病毒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许多野生鸟类尤其是乌鸦是西尼罗病毒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其症状为突然发热、头痛、背痛、肌肉痛等,特别是老年人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伴有颈强直、呕吐、神志不安、嗜睡、四肢痉挛、昏迷等,病死率较高,达5%~12%。高剂量利巴韦林和干扰素-2b具有抗病毒活性,而针对治疗严重的西尼罗病毒感染者应给予具含有特异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有特殊的疗效。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

5 蜱虫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在国内,自2006年10月在安徽发现了首例病例后,该病就已经纳入卫生、疾控部门的监控范围。截至2011年6月份,2011年中国已有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等省报告“蜱虫病”病例280多人,死亡10余人。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tick paralysis),多见于儿童。2010年9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 2011年8月13日,卫生部首次披露,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蜱虫病,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目前防治措施,皮肤涂抹或居室喷洒罗浮山百草油,能有效预防蜱虫叮咬。

总之,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新发传染病,需要加强建立国家病原微生物和新发传染病实验室、建立以实验室为基础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加强新发传染病的诊断技术研究以及建立新发传染病的专业疾病控制队伍等。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也警示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

上一篇:做思想政治工作要讲艺术 下一篇: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