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9-26 05:02:54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及应对措施

【摘要】分析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会计信息的监管者在会计信息失真中的责任,提出解决信息失真的方法。

【关键词】会计信息;表现形式;原因办法

中国股市自2015年初至今经历了股灾1.0、股灾2.0、股灾3.0的灾难过程,造成股灾因素复杂,会计信息失真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不仅仅是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大量的非上市公司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法律法规对于会计信息方面的种种规定,在企业重大利益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会计信息的监管者三方本应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然而面对各方利益,三者却置法律法规于不顾,肆意造假,让会计信息大大失真,这个问题如不能解决,势必影响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财务信息是企业正确决策的基础,严谨的财务信息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保障。可是,作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却主动要求会计信息提供者提供虚假信息;会计信息提供者由于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不能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严谨正确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监管者也因为种种利益需要,对失真的会计信息熟视无睹。据《长江商报》记者但慧芳统计: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42张,有35家上市公司牵涉财务造假,财务造假方式多样,有像绿大地、万福生科、海联讯为了IPO顺利上市而造假,有像南纺股份、华南生物、莲花味精为避免业绩亏损而造假,亦有像珠海中富、创兴资源重组收购资产的评估报告财务造假,还存在着类似承德大路、科伦药业涉及关联交易等重大资产处置故意记载遗漏等。皖江物流,2012年虚增收入45.51亿元,虚增利润2.56亿元,2013年虚增收入46.04亿元,虚增利润2.34亿元,两年间累计虚增利润达4.9亿元,虚增收入超过91亿元。造假时间最长的为荣安股份(时称“甬成功”),从1999年到2004年,年报财务数据虚假记载长达6年。会计信息失真之程度令人震惊。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会计信息的监管者,信誉在这些会计信息失真事件中丧失殆尽,伤害的不仅仅是投资者的利益,而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国际信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非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从而给会计使用者提供了虚假的情况,给决策者制定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会计信息失真按犯错是否有主观意识可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类型。会计信息失真按其表现形式又可划分凭证失真,会计政策的变更失真,收入确认失真等。

(一)凭证失真

凭证失真又可划分为原始凭证失真和记账凭证失真。原始凭证失真包括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伪造原始凭证,例如:多开发票进行报销,以实现套取现金或骗税目的;或通过与其他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产品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记账凭证失真包括借贷科目不正确,有意修改金额等。

(二)会计政策的变更失真

会计政策的变更失真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企业不能紧跟形势,及时使用国家颁布新的会计政策,沿用以前的会计政策;二是企业为了追逐利润等目的而采用未来适用法,而会计政策变更要求采用追溯调整法。

(三)收入确认失真

收入入账时间、金额确认不规范,利润表上不能真实反映当期损益。如能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的,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却未估计预计负债;收入需要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却一次确认收入;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保留继续管理权,实施有效控制,却提前确认收入等。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企业为突出业绩人为干预

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无视法律法规干预会计从业人员,而会计从业人员为迎合企业需求,肆意造假;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局部利益往往需要企业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对属地企业虚报及虚夸问题采取鼓励、默许、纵容的态度,进而提升执政业绩。

(二)财务人员为一己私利肆意造假

会计人员是企业的从业人员,企业领导能决定其利益,为了个人自身利益,会计人员或被动或主动为企业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利益来自于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也任之听之,甚至牺牲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参与造假。

(三)部分财务人员的素质欠缺

会计人员素质欠缺,这使得会计制度、会计方法要么无法实施,要么在实施时大打折扣。个人的专业判断变成次要的了,习惯照领导意图办事,丧失职业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独立能力,盲目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致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四)会计信息失真代价太小

会计从业人员在代价和收益之间选择,往往最终选择了个人收益,因为代价和收益之间代价太低;企业在风险和收益之间的选择,往往最终也选择了企业利益,同样是因为风险和收益之所冒风险代价太低。

四、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办法

(一)完善会计制度

中国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具有层次的会计规范体系,也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失真的问题。

(二)落实会计制度

中国不是缺少制度,而是缺少制度的实施;任何制度都必须由人实施,而中国的人情是最复杂的。

(三)加大风险代价

目前为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代价太小,企业使用虚假会计信息的代价更小,加大违规虚假提供会计信息和违规使用虚假会计信息的代价,只有当收益和代价不相匹配的时候,才会对风险有顾忌。

(四)提高业务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培养,减少由于业务水平不足所患的错误。

参考文献:

[1]但慧芳.32家造假上市公司被罚均未超60万 违法成本低致频频造假.长江商报,2016.2.15

[2]吴冠奇,张辽圣.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3]赵大志.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及原因

[4]郭春琴.中国经济时报,2006.08.16

作者简介:

卢秋竹(1995.05),女,汉族,四川资中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

上一篇:考察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社会发展综合状况 下一篇:我国互联网保险未来发展规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