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气喘病临床诊断及防治

时间:2022-09-26 04:53:34

浅谈猪气喘病临床诊断及防治

猪气喘病(喘气病)又称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我市气候高燥,冬春季猪气喘病时常发生,患猪生长缓慢,个别死亡。如果饲养管理条件不好,也可造成大批死亡,严重危害养猪业。

1 临床诊断及鉴别

1.1 由于基层兽医部门条件有限,实践中无法应用X射线和血清学诊断,一般根据症状和病理学特征,结合流行病学进行临床综合诊断。

1.1.1 流行病学

猪气喘病以哺乳猪和幼猪最易感,育肥猪发病较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形经过,症状不明显,病死率低。病原体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在猪体内存活时间长,在症状消失后半年到一年多仍带有病原体,并不断排菌。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呼吸道是本病的传播途径,健康猪通过直接接触和吸入空气中的病原体感染。本病四季均可发生,新疫区常呈爆发性流行,多为急性经过,症状重,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1.1.2 症状

本病潜伏期差异大,短则1―3天,长可达一个月,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病的经过,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乌兰察布市地区以慢性型多见。

1.1.2.1 急性型

见于新发生本病猪群,以仔猪、妊娠乳母猪多发。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呼吸剧增,严重者张口喘气,口鼻流泡沫,腹式呼吸呈犬坐姿势,病程约一周,常因窒息死亡,耐过者转为慢性型。

1.1.2.2 慢性型

本型常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病猪长期咳嗽,严重时发生连续的痉挛性咳嗽,随病程的延长,产生呼吸困难,体态逐渐消瘦,发育迟缓。气候和饲养条件较好时,症状可缓解。由于病程可达半年之久,是引起疾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1.1.2.3 隐形型

病猪偶见咳嗽和气喘,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不表现任何症状。

1.1.3 病理变化

此病的主要病变在肺部和支气管淋巴结。剖检可见肺的支气管周围炎症特征,病变组织肿大,呈灰红色,硬度增加,外观呈肌肉样、病程较长时,病变部坚韧度增加,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切面,组织致密,可从小支气管挤出灰白色、混浊、粘稠的液体。支气管淋巴结显著肿大,呈灰白色、切面湿润,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

1.2 由于表现如呼吸困难、痉挛性咳嗽等症状相同,猪气喘病应与猪肺疫(猪巴氏杆菌病)相鉴别:

猪肺疫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4―5天死亡,慢性病例体温不高,气喘症状轻微。剖检变化:急性可见败血性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变化,慢性可见大小不一的化脓灶和坏死灶。细菌学检查可见巴氏杆菌。猪气喘病急性病例表现高度气喘,有明显的肺气肿病变,慢性病例体温、食欲一般无大变化,气喘重,剖检呈支气管周围炎变化。

2 治疗

2.1 盐酸土霉素:每公斤体重日剂量30―40mg,用灭菌蒸馏水或0.25%普鲁卡因或0.4%硼砂溶液稀释后肌注,每天一次,连用5―7天为一疗程。

2.2 卡那霉素,每公斤体重日剂量2―4万单位,每日肌注一次,5天为一疗程。

2.3 卡那霉素与土霉素油剂联合交替使用,也有较好疗效。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3.2 坚决贯彻自繁自养原则,如必须引进猪只,要把好调出地区疫情普查,调入后猪只隔离观察,疫苗预防注射三道关。

3.3 发现病猪,需及时隔离治疗,封锁疫点并严格消毒,防止病源扩散。

3.4 老疫区、疫点在做好免疫注射的同时,经常性对圈舍、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卫生工作。

上一篇:将高中数学回归生活 下一篇:让孩子在乡土游戏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