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的运用

时间:2022-09-26 04:52:09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的运用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建适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的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指导-自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34-01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在信息技术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建适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需要。21世纪对于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一劳永逸的学习时代已经过去,终身学习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1.自主学习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以教师为定向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常需要,中学生应该更多地采用以自我为定向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从而获得工作、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1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其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中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上。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要能够体现出其主体性,并且能够完全独立自主的学习而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或者指导。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这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传授——接受”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其主体性,从而落实主体教育思想。

1.2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适时地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原本单调、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利于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

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入社会后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个体在进入社会后面对的不管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是职业发展,都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掌握、更新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实现终身发展。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在社会中才能不断地自我更新和积累知识,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也将变得无限宽阔。

2.指导-自主式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2.1指导-自主式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通过研读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所查找的教育研究资料,参照庞维国教授所提出的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一般模式,初步提出了指导-自主式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2.2 指导-自主式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

本模式既可作为一节课的流程,也可作为一个专题复习或一个知识点内容教学的流程。下面是对各环节的进一步说明:

2.2.1确定目标

经过研究有效反馈表明,如果学生不能确立明确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因为目标模糊而不能增强学习。有效的目标设置涉及到学生对学习期望值明确、合理的定位。在这个环节,经过预习的学生可以自己确立学习目标,教师也可以帮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性的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方面的目标),而学生则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实现这些目标。

2.2.2激发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会在心理层面发挥学生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提问、谈话、讲解,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讲述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现象和科学家的实验故事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借助本身具有信息量大、活泼直观、多感官刺激等优点的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在课堂上不会只有一个知识点,而是有很多知识点串联而成的,因此激发学习动机不能只是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期进行,而是应该穿插于所教授的每个知识点之间,让学生对每个教学知识点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2.3个人自学

个人自学是本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前两个环节已经实施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根据先前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个人自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量地加以指导,促使学生掌握基础内容。当学生长时间使用这些学习方法,对其逐渐适应之后,教师可以对其自主学习程度进行了解,如果觉得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可以让学生对于部分的教材内容进行自学了。

2.2.4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本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在个人自学后,难免会碰到一些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还是无法理解的内容,这时候教师先不要讲解,可以在学生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而教师则是在维护课堂秩序的前提下,关注小组讨论的开展情况,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对于讨论比较沉闷的小组,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和同学进行交流,鼓励不擅长发言的学生发言。由于每个小组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也会不一样,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起到让学生互相学习并且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的效果。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所扮演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其中主要体现在组织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作详细地分析,区分是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还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抑或其它问题,然后让学生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周顺.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自主学习策略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4:130-132.

[2]韩雅婷. 高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式教学探讨[J]. 管理观察,2009.04:125-126.

[3]冯丽宁. 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5-6.

上一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个性化学习策略与评价 下一篇:小学中年级作文仿写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