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的创新思考

时间:2022-09-26 04:08:19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的创新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是现代中职师生必备的一种素质,也是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普及高中阶段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从向社会输送实用型技术性人才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所有中职学生的公共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计算机使用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并且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有效的辅助工具应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当中,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职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更新较慢,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发展速度

自信息技术出现以来,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上的一大支柱产业。这种发展为我国的信息技术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但实际情况却并非这样。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职教育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很难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课程教育落后,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就业成为他们的一大难题。当前中职信息技术教材大多数都只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从概念、定义、起源讲起,并没有从根本上顺应时代改变教材内容,很容易陷入一种系统循环的困惑中,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属于填鸭式的教育,上课的主要目的还是灌输知识,照本宣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感到沉闷,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有些教师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虽然比以往的教学方法显得更加直观形象,但占据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来演说,仍旧达不到理想的课堂效果。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强,不能仅仅依赖单一的知识灌输。

3.课程理念灌输多,学生实践少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把社会上速成的计算机培训教学模式搬到课堂中,在讲解软件的操作时,让学生把操作方式都学会了,但是却没有让学生真正实践。学生知道大概的操作方式,但却不能独立完成一个作品的制作,遇到一点问题就等待教师来解决,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方案

1.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一味地灌输各种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实践出真知。信息技术与时代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信息人,在培养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教学内容上联系实践,拓展思路,设计资源

结合实践拓宽新思路,扬弃新理论、新知识。因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利用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去影响学生。通过创设综合性、特色鲜明的教学内容,如引入国外最新的信息技术动态等,带动学生主动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知识,做到与时展同步,使信息技术课堂变为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养成的阵地。在展开模块化教学内容时,应以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为主线,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掌握有关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学实践中不妨将应用程序的学习分难易级别,同一难易水平的学习内容放在一个学习层面上,学习起来既不费力,而且还容易形成综合运用程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是本良心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模式终将改变,教育工作者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言传身教,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的养成教育。仅限借鉴现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而不考虑国情的教学方法,一味埋怨研究的形式化,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只要得法,必有成就。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会做人,善合作,一定能生存下去。

上一篇:浅析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设计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