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的时代光芒

时间:2022-09-26 03:55:38

玉文化的时代光芒

2007年3月27日,三块镶嵌着中华美玉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一展初容,世人不禁为它那典雅独特的设计而叹服!其玉环的色泽按金、银和铜牌的不同,分别敷以白玉、青白玉和青玉,国人予玉“仁、义、智、勇、洁”之“五德”的价值内涵,与奥林匹克“和平、友谊、进步”的精神完美地结成了“金玉良缘”,中华民族古老的“玉文化”,再度展示了其千年不衰的魅力!

“玉”在国人心中的别样情愫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就有着与生俱来的特殊情怀。不少从未接触过玉的人,“闻玉”也会为之一振,“视玉”会眼前一亮, 而一旦亲手“触摸”一块晶莹温润的玉石时,内心深处便会油然而生发出一种温暖和亲切的珍爱情感。

国人的这种尊玉和爱玉的民族心理,是与中华民族有着7000年的用玉历史密切相关的。这从“玉”字的起源与应用中便可窥其一斑――“玉”字始于我国最古老的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后世流传的“宝”字,便为“玉”和“家”的合字,即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其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

“玉”字在国人心目中历来就是一个美好和高尚的字眼,故在古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则有美丽容颜称为“花容玉貌”、“如花似玉”,喻高贵品德则有“冰清玉洁”“执身如玉”;喻美味佳肴为“玉食”,琼浆美酒称为“玉液”;而现今在辞典中带有“玉”字的成语,也几乎全为褒义词,如金玉良缘、金科玉律、金枝玉叶、珠圆玉润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将对“玉”的这种深入骨髓的美好情感,并深深地融入到日常的文字和语言之中。

中国人爱玉的别样情结,不仅仅是由于玉石质地的细腻温润、玉色外观的色泽美丽以及玉石性能的硬韧兼宜的诸多优良特性,而且渗透在语言、文字乃至心目中独特的美学价值――它凝结了国人自古以来的精神向往,即从对玉的珍爱之情中,传达出中华民族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地不懈追求。

“玉文化”抚育了中华民族的君子风范

今天,人们往往或出于装饰喜好,或为了寓意吉祥,或企望驱灾辟邪,将一两件玉器佩挂在身边,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孰不知,这与古人佩玉之旨及中国悠久的“玉文化”之意相去甚远矣!

中国玉文化内涵之博大精深甚至连中国著名的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也难以相比,其原由是与我国独产的“玉石之首”――和阗玉超群的自然属性,以及历代将和阗玉优良特性加以诠释并赋予“德”之内涵,从而使玉与君子结缘,将玉人格化和道德化密切相关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开创了一套洋溢着高尚道德感和丰富伦理精神的有关和阗玉文化的全新理念,他赋予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之“十一德”,而到了独尊儒术的汉代,许慎又将玉德将玉归纳为“仁、义、智、勇、洁” 之“五德”,即玉的颜色光泽温润柔和,可滋益万物――富有仁慈;玉石“自外可以知中”,表里如一,实事求事――显示正义;玉之质地坚韧细密,敲之声音舒展清扬――远谋智慧;玉的硬韧度在百石中居首,故玉“宁折断而不屈德”――勇敢精神;玉“锐廉而不忮”,即玉碎之端虽锐可伤人,但它能保持廉洁而不为之。故“玉文化”之旨认为君子不仅应“比德于玉”,且“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即以佩玉来洁身明志,从而把玉当作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

因此,玉在古人心目中就成了“德”的代名词,有德之人,被奉为君子,而好玉之人,自然也在君子之列。这种寓德于玉和以玉比德,将玉与君子结缘的独特玉意识,其后被全民族广泛接受,从而抚育了我们泱泱大国的君子风范,成为国人爱玉现象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

藏玉和赏玉应择善而从

“盛世兴收藏”,目前国人藏玉热情如日中天,致使玉的市场需求和价格与日俱增。例如,和阗玉近20年的开采量已相当于5000年来的总和,近10年的市场价格竟飙升了1000多倍,一级和阗玉籽料已涨到100万元/千克。面对如此愈演愈烈的“宠玉”现况,爱玉者尤需保持理性,择善而从。

玉从材质上分为两大类,即软玉和硬玉。软玉属于角闪石,硬度为莫氏6-6.5度,磨光后有油脂状光泽,像白玉、黄玉、青玉、碧玉、灰玉和墨玉均为软玉类,其中以和阗玉为最佳代表,我国“玉文化”所论之玉,即指软玉。而硬玉属于辉石,硬度为6.75-7度,具有玻璃样光泽,以翡翠为代表,主要产于缅甸,18世纪后方被中国玉匠采用。如唯佩挂而言,软玉性质温润,故冬夏皆宜,而硬玉偏寒,宜夏不宜冬;再就愉情而论,硬玉表面多贼光,犹如火气未退,能悦人目而不能愉人心;而软玉外表温润,内质致密,象征着君子“外无傲气,内有傲骨”的高尚品格,其既可愉情益身,又可养心明志,无愧被古人誉为“真玉”也。

我国有辽宁岫岩、河南南阳、陕西蓝田、新疆和阗四大软玉产地,其中和阗玉被公认为质量最佳,它不仅具有质地细腻、致密、滋润、纯净、无瑕的特征,能给人一种温润与凝重的感受,而且色彩丰富,白如脂肪,绿若翠羽,黄如蒸栗,赤如鸡冠,黑如纯漆,光透后多显半透明状,给人以一种柔和朦胧的阴柔美感。同时,由于其韧性较大便于碾琢中施以细工工艺,成器后具有形准、规矩、利落、流畅的特征。自殷商时代起,和阗玉就是宫廷权贵的用玉主体,秦代后又成玉雕业主要玉材,并逐渐成为历代的帝王用玉。故玉界始终以和阗玉为尊,它在国际上也享有“中国玉”的美称。因此,藏玉者理应以和阗玉为首选。

目前对玉器的古新之辨,通常以清末为界,此前制作者即为古玉,其后者称为新玉。新玉表面多浮光,往往给人以浅浮欠沉静之感。而古玉有“传世玉”与“出土玉”之分,由于前者之器的制作年代久远,再经人体多年的抚摸滋养,故其精光内蕴有静穆之气,犹如人中之圣和乐中之阳春白雪;握古玉在手,似与古人神交,它会将你的生命铭刻在这百年之缘中,延续而达永恒。而“出土玉”更耐人寻味,久经盘抚,你会发现它似有生命般的神秘变化,各种色沁异彩一旦盘出,便令人有匪夷所思之妙,古人云:“压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故赏玉者,当以古玉为上矣。

总之,“玉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操,凝结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我们应当在爱玉、藏玉、佩玉和赏玉的同时,弘扬时代赋予“玉文化”的崭新内涵,使其“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 “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焕发出绚丽的时代光芒!

上一篇:成长的基因 下一篇:雅诗兰黛:梦想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