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文电影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研究

时间:2022-09-26 03:54:49

基于英文电影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研究

摘要:英文电影目前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利用它可以为学生提供立体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基于多种学习理论的分析,研究如何将英语电影作为一种资源有效运用到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包括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英文电影选择,情境学习与递阶式教学方法设计等。

关键词:英文电影;自主学习;情境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209-02

一、概述

随着数字技术的社会化,语言类的教学和学习形式逐渐变得丰富,从“口述+板书”到后来的电子教案,再到现在的图像、声音、视频等形态集体出动,教学表达手段和自主学习手段已完全由单模态语篇正在向多模态语篇转变[1]。所谓多模态,顾名思义就是人们进行学习和交流的多种模式和形态,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交流的形式多样性。在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英文电影扮演者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它涵盖了“视”、“听”的输入功能,并可以有效促进“说”的学习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觉理解水平、口语表达能力和对语言运用的分析理解能力。事实上,英文电影不仅能够通过直观的感官输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还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培育自己的英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电影选择

众所周知,人类天生就拥有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载体被有的学者称之为“认知基模”,人在学习时认知基模就会统合、调动和运作身体和心理的各种功能,从而感知和理解所接触到的事物[2]。同时,由于人的认知基模是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也就是所谓通过平衡和失衡的不断更迭而努力调整并趋于一定的“稳定状态”或者由于时间的限制而被迫中止更迭。更迭过程中,当前的认知基模能如果能够处理所面对的事物,则直接进行处理,反之如果不能处理,则人类会主动改进当前的认知基模直至能够处理便完成了一次更迭调整。这种更迭调整的幅度大小和方向直接影响最后“稳定状态”的好坏,对应到学习方面就是学习效果甚至成绩的高低,同时人类的认知能力甚至智力通过更迭不断提升。因为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接触到的事物(包括学习方面)变得非常复杂,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此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刺激,包括听觉刺激、视觉刺激等,而且这些刺激不仅能够单独训练和提升学生的与刺激对应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提升其他相关方面的认知能力。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研究也显示,儿童在某个领域展现出认知发展时,通常在其他领域也会有相对性的认知发展,虽然在每个领域不一定会是均衡的发展[3]。另外,皮亚杰还带给教师教学方面的启示:教师在教导儿童面对问题、经认知思维学习知识时,必先设身处地从儿童的观点看问题的推理,循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这种启示同样可以用到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最直接的就是英文影片的选择。类似于认知基模的阶段划分,在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对于不同阶段应选择对应的影片,同时每个影片都必须符合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等基本原则。具体地,第一阶段要求影片表达形式简洁,发音准确,但又有比较强的感官冲击,比如《怪物公司(Monsters,Inc.)》、《快乐的大脚(Happy Feet)》等一些迪斯尼动画,这些片子语言精练、音质清晰、画质唯美且内容绝对积极向上,通常都可以保证学生既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同时又有足够的认知刺激。第二阶段则要求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或者表现手法不拘陈规,通常可以选择一些所谓的“大片”了,比如经典感情片《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魔幻巨制《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系列等,学生看完后有一种成就感,并初步接触到“欣赏”的层面而不是停留在“看懂”、“听懂”层面,这个阶段学生看完后应该有所反应,比如观看《魂断蓝桥》时,有的学生就悲伤难过甚至哭泣。第三阶段在视听说学习中属于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影片不再停留在感官刺激的阶段,也不要求发音的清晰准确与否,而是强调“意境体会”和“真实性”,强调刺激学生产生一种“关联”甚至“参与”的感觉,比如《老友记(Friends)》等,让学生本着“欣赏文化”的意念去观看,如同在欣赏中文电影,这个阶段电影选择的成功标志在于学生是否“感同身受”而探讨电影的情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等。

三、情境学习与递阶式教学

199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提出了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的概念,即在应用或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学生要学习的东西将来会用在什么情境或环境中,则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或环境中教授(学习)这些东西,这和“实践出真知”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是人本主义的一种重要理念。在两位情境学习法的发起人看来,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一个社会性的交流互动过程,知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是由社会成员共同建构,因此知识的存在和传递(学习)应该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这个情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显然,为了达到英语自主学习的良好效果,也同样应该营造出类似的“英语社会环境”,毫无疑问英文电影正是这种“英语社会环境”的“真实模拟”。

在《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一书中,莱夫和温格提出了支撑情境学习理论的三个重要概念:community of practice(实践共同体),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合法的边缘参与),apprenticeship(学徒制),这三个概念对应于实际情境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实践共同体”对应“参加实践的核心人员”,“合法的边缘参与”对应“边缘化的逐步参与相关活动的人员”,“学徒制”则对应于一种学习制度。

容易发现,情境学习强调在所学知识的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乃至演示知识,力求“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老师像实践参与者、“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学习和教学而且强调通过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基于这种思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我们尝试探索一种“递阶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断将基于英文电影的自主学习推向一种实践或者实战演示,期间经历多个逐步向实践靠拢的阶段。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所以可以认为该过程为“自主学习”。具体地,可以将自学过程分三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电影放映前的背景学习,即让学生初步知道环境的存在并埋下伏笔,为后续的学习创造便利;第二阶段,电影的播放,这个阶段主要是直观感受将要参与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最好不要简单地播放,而应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让学生尽可能深入地理解电影的情节、文化等,比如在字幕的展示方面,可选择单独汉语、单独英语、中英混合和取消字幕等几种方式,甚至将几种方式对比展示,观察学习效果;第三阶段,电影环境的深度参与,即电影片段的模拟,在这个阶段,可以根据电影的难易程度和情节变迁选取合适的片段,然后结合学生的特点分组翻演该片段,显然,当这个阶段完成时,学生便真正由“合法的边缘参与”转换为“实践共同体”。在合作翻演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同组的学生理解所演的片段内容,还需要他们的合作,甚至需要他们同老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相互信赖,这也符合合作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4]。实际的教学效果显示,这种递阶式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诠释情境学习的含义,更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快速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甚至对英语语系的相关文化有更好的解读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英文电影能够为自主学习提供“真实的”英语应用场景甚至环境,这能够为认知发展和情境学习等理论的应用提供支撑条件。本文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英文电影的选择开始,论述了相关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状况及它们对自主学习效果的影响,阐述了学习过程中所总结的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如递阶式学习方法等,并基于系统学理论建立了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整体设计框架和具体流程。将论文的研究结果用于实际自主学习中,结果表明能够明显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Richard J. G.,Philip G. Z.. Psychology and Life[M]. Boston:Pearson Education,2009.

[2]Bransford J. D.,Franks,J. J.. The abstraction of linguistic ideas [J]. Cognitive Psychology,1971,(2):331-350.

[3]Choi J,Hannafin M.. 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Roles,structures,and implications for desig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sign,1995,(02):55-69.

[4]余慧娟: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人民教育,2002,(10):71-74.

上一篇:“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护生肌内注射教学中的... 下一篇: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中矩阵连乘问题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