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当前新闻教育的短板

时间:2022-09-26 03:44:04

实践:当前新闻教育的短板

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的情况非常严重,而尤其令人忧虑的,是这些年来突击上马的新闻专业教学点不了解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特点,教学质量很低。

又到一年一度大学毕业生就业季。今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被称为“最难就业季”。其中,新闻传播专业(下简称“新闻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特别突出。从新闻教育本身来说,多数院系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知识面窄,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实践,已成为新闻教育的短板。

据统计,我国高校新闻专业院系,像脱缰的马一样飞驰,已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几所院系,高速增加到800多所。目前在校本科生超过17万,硕士研究生超过4万,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的情况非常严重。而尤其令人忧虑的,是这些年来突击上马的新闻专业教学点,不了解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特点,教学质量很低。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既有“学”,又有“术”,“学”“术”结合,相辅相成,实践性强。新闻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新闻教育的特点。

上世纪20年代,我国从西方引进高等新闻教育时,就重视其实践性。特别突出的是陈望道先生从1941年开始主政十年的复旦大学新闻系。陈望道不仅是我国修辞学的开拓者,而且曾主持《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主编和参编过多种刊物,深谙新闻学的特点。他提出“好学力行”四个字,作为复旦大学新闻系的系铭,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解决学生实习困难,他恢复了原有的复旦新闻通讯社,亲任社长,出版刊物,由学生当编辑,免费为各大报社供稿。他还创办了“新闻馆”,内设编辑室、印刷所、图书室以及收音广播室等,为教学实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地。陈望道说:“现在中国新闻教育机关急需解决的问题似乎有两个:一个是如何充实教学的设备与内容,使有志新闻事业的青年更能学以致用。二是如何与新闻事业机关取得更密切之联系,使学与用更不至于脱节。”此话今天听来,犹如直指当前的现实问题。

补上新闻教育实践的短板,笔者以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增加教师的实践能力。新闻教育最发达的美国,许多院系都延请资深编辑记者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具有丰富新闻实践经验和学养的恽逸群、安岗、王中、甘惜分、丁树奇、陆灏等从新闻单位调入上海、北京的新闻院校主持工作、任教;本世纪,从新闻单位退下来的范敬宜、邵华泽、赵启正等出任清华、北大、人大等重点学校的新闻学院院长,加强了学院的力量。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新闻院系教师,不了解社会,更没有新闻工作的体验,理解不了教材,讲课照本宣科。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需要改变多数院校只招聘博士任教的做法,应适当选择高水平的媒体人员担任教学工作。在校年轻教师,可以轮流到新闻单位实习,或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自己也参与实习。

其次,要增加在校实验设备。新闻专业被称为“文科里的工科”,实验设备十分重要。目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SMG演播中心拥有三个演播室(共2000平方米),配有完善的灯光系统和音响设备等,可以满足各种类型的节目录制、后期制作及播出。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及中国传媒大学等也有相应的设备。但是,这在全国800多所新闻院系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多数新闻院系学生在校期间连老式摄像机都难以摸到。既然招新闻专业学生,就要舍得花钱增加必要的设备。

第三,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新闻专业与工科一样,实习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过去,新闻院系学生一般由教师带领到固定实习基地实习。现在许多学校都变成了“放鸭子”,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单位实习,结果是有关系的可以实习,而不少学生得不到实习机会。办好新闻教育,必须取得新闻单位的支持,建设好实习基地。

补上新闻教育实践的短板,关键在端正办学思想。许多学校热衷于上新闻教学点,出发点并不是为社会培养相关人才,而是赚取学生人头费,因此根本不愿投入,导致师资、设备等办学条件严重短缺。有的办学较早的新闻专业,教学质量尚且难以得到保证,那些近年草草挂牌招生的教学点,其质量更是可想而知。现在看来,绝大多数新闻院系要在短时间补上实践的短板,是做不到的。因此,笔者主张对现有新闻院系进行整合,一个省集中教育资源重点办好一两所、至多三四所合格的新闻院系,以期真正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教授)

上一篇:对“用事实说话”论争的回顾与探讨 下一篇:高校校报巩固“第二课堂”优势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