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9-26 03:27:05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要:为适应汽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实训、科技创新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研究探索,提高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教学探索实践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较强,以《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理论》等专业课程知识为基础,以相关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及逻辑推理为手段,培养学生通过试验手段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验证、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在汽车或总成零件不解体的情况下对汽车常见故障作出基本的诊断和检测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

一、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我国汽车市场的飞速成长及相关新技术的大量运用,使面向汽车后市场的高校汽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掌握一定的汽车检测诊断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汽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故障问题的能力,是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课程组对原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诊断学》两门课程进行了优化组合,重新设立了《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更新观念,探索新的培养模式。现阶段下积极引导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研发公司、汽车制造企业、高等院校共同组建有利于汽车后市场健康发展的产学研合作的高等教育体系。唯有这样,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才能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为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人才支持。开展“订单式”培养,加强高校与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研发公司、汽车制造企业的关系,将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2.与时俱进,改革课程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整车基本性能和安全性能检测的内容,了解汽车检测站工艺流程,掌握发动机及汽车底盘技术状况检测和故障诊断基本方法,具备正确使用常用检测设备的能力,能够对整车性能和总成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各项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汽车工业,各汽车厂商不断推出新的车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也在进行跨越式的发展革新。这使得公开出版的教材总是滞后于新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紧跟汽车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及时、准确地把汽车工业应用的最新技术、检测维修方法等讲授给学生。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该逐渐加入汽车故障诊断学的理论知识,强化关键汽车故障诊断设备(如发动机综合分析仪、汽车电脑故障诊断仪、汽车示波仪、底盘测功仪)的原理的讲解与技术研发的引导。

3.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传统枯燥、抽象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优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理解掌握汽车故障产生机理、故障诊断方法、检测维修设备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

(1)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降低教学成本。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创设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利用直观的形象去激发联想,唤醒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去理解,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而对于演示性较强或操作过程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如汽油机废气检测、柴抽机的烟度检测、计算机控制的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前轮定位参数检测等内,可拍制成录像的形式。

(2) 构建“理论、虚拟、实验三维一体”教学环境。利用一切教学条件,构建三维一体的教学环境,实现课堂、软件模拟与现场零距离的对接,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

(3) 组织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汽车高级检修师”等级考试,协调相关资源并给予学生必要的考前辅导,使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仅对学生就业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突出实训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特色鲜明,是全国唯一以汽车命名的本科院校,学校坚持教育创新,注重个性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有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其下设汽车检测实验中心拥有德国MAHA的底盘测功机、制动实验台、轿车性能检测线、汽车四轮定位仪、发动机水力测功机、电涡流测功机、油泵实验台等设备。为了强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配合《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又增设了一门3周的《汽车检测实习》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明确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故障检测诊断的实际工程能力。严格遵循了实践与理论融合,实践与理论并行,循环渐进,螺旋上升的改革思路。

5. 开展科技创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依托学校省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汽车工程大学生创新基地,充分利用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本田一升油比赛、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项目积极组织引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把检测课程的教学与科技创新联系起来,教学中留给学生一定的问题思考,通过学生科技活动来解决问题以促进课程的深入学习。 比如说:讲到汽车噪声检测内容时,引导学生结合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组织学生开展赛车尾气噪声检测与控制的研究,通过学生的科技活动,提高了比赛成绩,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作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的整体水平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与企业的接轨能力。如何实现课程理论讲授与实训操作有机结合,既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又能拓展他们的创业能力,将是摆在课程组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结语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必须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朝辉,杨新桦. 汽车新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桑楠.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探索[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9).

[3]刘新平.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 农机化研究,2004(9).

[4]陈焕江.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5]刘国兵. 应用型高校《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科教文汇.2010.04.

上一篇:让幼儿在玩中学习数学 下一篇:舌尖上的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