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安全看我国FDI

时间:2022-09-26 02:52:10

从产业安全看我国FDI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作出很大贡献,但是过度的外资涌入又会不利于国家产业安全。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安全问题实际上是牵涉到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关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博弈的范畴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对FDI的利用现状,接着分析其对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而提出必需从健全法律法规、调整外资政策、增强微观主体自主创新能力等建议来处理这一问题。

[关键词]FDI;产业安全

[中图分类号] F932.4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4-0050-05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证实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是其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匮乏的投入要素,所以外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把吸引外资作为发展战略之一。改革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辉煌成就的积极推动作用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过度的外资涌入又会对产业安全、经济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利用外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必经的阶段,具有其必然性和客观性,接着在分析我国利用FDI的现状以及从产业安全的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对外资利用的必然性和客观性

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在技术水平都是处于落后状态,在经济发展起飞阶段,资本和技术相对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必然会走向利用外资的道路。

1.经济增长的冲击

发展经济学中结构主义认为经济发展在于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的演变,认为由于存在结构刚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会受国内资源不足的制约,因此引进和利用外资有助于弥补储蓄和外汇缺口①,进而推动其经济增长。

2.强烈的外部技术冲击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是低下的,面对强烈的外部技术冲击,为了赶超为了发展,发展中国家需要向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包括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生产技术等),来提高本国产业的生产力水平。吸引外资是引进技术的重要形式。

二、中国目前利用FDI现状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引入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外资的情况如下。

1.FDI总体形势

随着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据商务部统计,2007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888家,实际使用外资826.6亿美元,同比增长13.8%。截至2007年底②,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630亿美元,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63万家,遍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几乎所有行业。外商在中国投资设立的研发中心已经超过1,160多家。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近480多家已在华投资。在累计批准的6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中,目前仍在注册运营有28万多家。截至2007年底,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12,549.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08%,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7.73%。中国现存注册外商投资企业约28万家,其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8.30%,纳税额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0.72%,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8.6%,直接就业人员超过2,500万人,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口的比重超过10%。这些数据③都表明,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见图1)。

2.从产业结构看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从表1来看,2006年第一、二、三产业在总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的比重为2.0%、71.1%、26.9%和1.2%、74.1%、24.7%。第二产业在吸引和利用外资中占有绝对优势。

从细分的行业结构来看,制造业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投资的重点行业,截至2005年底,制造业的实际使用金额和合,同金额分别占总金额和合同金额的70.37%和67.36%,位居所有行业之首;制造业充分发挥了我国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其次是房地产业,实际使用金额和企业合同金额分别占总使用金额和总合同金额的比重为10.26%和8.96%;租赁和商业服务相应的统计指标分别为6. 21%和4. 54%,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三大行业。

3.从区域分布看

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东部,国家的投资政策倾斜、人力资本流动等决定了东部地区将会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2006年,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569.22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90.32%,比2005年比重上升了3.0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9.22亿美元,占6.22%;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21.77亿美元,占3.45%。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使用外资24.66亿美元,占3.91%。

这样的区域分布结构是由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所决定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主体规划)的改变,随着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国家投资政策调整,这样的区域格局相应有所改变,FDI会向中西部地区逐步转移。

4.FDI的发展趋势

从前面分析可知,我国FDI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通过国际比较,我们会发现发达国家FDI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④。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市场的逐渐成长,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式必然会发生改变⑤。从行业变化来看,FDI 在高层服务业和科技含量较高产业的投资会越来越大,投资领域由集中在制造业扩大到包括农业和各种服务业在内的所有领域;投资方式从“绿地投资”为主转向跨国并购。从区域分布来看,FDI会随着国家战略规划的变化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散。

三、FDI与产业安全

产业安全的定义,一般认为,产业安全是指本国资本对影响国计民生的国内重要经济部门掌握控制权,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本国的资金、技术和品牌,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王允贵等,1997),下面从宏观经济安全、产业控制、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目前我国在利用FDI中存在的产业安全问题。

1.从宏观经济安全考虑

从宏观数据来看,2007年底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9.55%,FDI在资本形成额中的比例超过15%(见表2),外资产业资本存量依存度达到25%,固定资产中外资比例以及超过7%,基础能源依存度接近40%,而自主知识产权率还不到4%,这些经济指标说明了在未来中国这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的道路中必然会面对十分严峻的产业安全问题。

进一步将外贸依存度和FDI在资本形成中的比例同其他国家(如表3)比较,我们会发现我国总体产业安全的严峻性。我国高达19%的FDI资本形成比例不仅远高于高达国家水平,

也远远高于同处发展中国家的印度。63.86% 的外贸依存度高于世界水平超过15%。按照通行的国际标准,一般大国经济的贸易依存度在20%~25%,我国指标已严重超过这一区间。较高的外贸依存度、较高的FDI资本形成比例以及较低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决定了我国经济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容易受到外部的各种冲击而且也决定了我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国经济主体的控制,这些冲击和控制也往往直接通过产业安全问题体现出来。

2.从产业控制来看

我们主要从外资的市场占有率、品牌控制、资本控制、技术控制率等方面来分析。在外资市场占有率方面,国际上一般把30%视为警戒线,但是,2006年我国39个工业行业中,有9个行业的外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40%, 4个行业超过了50%,而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科技行业则高达80.81% (见表4)。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当今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FDI 形式由直接建厂(绿地投资)向更多的并购国家企业、国内品牌发展。外商在合资企业中取得控制权后,通常会把国内品牌搁置起来,或者消弱国内品牌的营销力度,取而代之的是国外品牌。外商进行品牌控制,一方面打压了民族品牌,导致许多民族品牌逐渐被边缘化或退出了市场,影响了一些民族品牌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了一些民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外商的品牌控制还会影响国人的社会心理,造成国人对国外品牌的认同和崇拜及以民族品牌的歧视(例如手机),这种心理会在潜移默化中加强FDI 对我国产业安全的不良影响。

从资本控制方面,外资大规模的涌入,通过股权收入、并购等方式不断实现吞并我国对其具有潜在威胁的企业达到占领我国市场、控制行业的目的。表5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股权控制率的变化情况。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外资对企业的股权控制率是不断增大的,而目前, 我国不少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被外资所控制,例如在装备制造行业外资对西北轴承、锦西化机、无锡威孚等龙头企业的收购;在计算机控制系统外资对上海新华、浙大中控的收购;在商业零售领域易初莲花、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进入;在计算机行业英特尔、微软、IBM的进入;瑞典利乐对灌装机生产线的垄断。等等。

关于技术控制率,本文参照何维达等(2007)使用外企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各年度全国发明专利总授权量的比重对外资技术控制率进行初步的衡量。从表5 可以看到, 1993 年~2006 年外企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了50% 。这些数据表明,外资对于我国产业的技术控制处于较高水平(见表6)。

外资大规模的涌入加重我国产业的对外依存度,打压部分民族企业的发展,影响我国产业控制权,进而威胁我国的产业安全。

3.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吸引和利用FDI,引进了大量先进的适用技术,填补了许多国内技术的空白,促进了我国许多产业技术的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对我国产业技术的进步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主要依靠引进技术的科技进步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

技术对外依存度可以反映产业生存对产业生存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本文用大中型工业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的支出占其购买技术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002 年~2006 年的技术对外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分别高达90.3%、88.7%、89.7%、88.2%、82.3%。这些数据表明,通过引进技术、通过引资虽然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但是我国企业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没有随之大幅度提高。

企业主体创新能力不强,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在引进技术的模式下,引进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短,加之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企业会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研发的时间成本和资本投入,企业没有动力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对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如表7所示。这种对引进技术的依赖和较低的吸收消化能力影响了我国微观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如此恶性循环,更会加重外资对产业的技术控制,从而对产业安全形成一定的威胁。

以上数据说明,对外技术的高度依赖以及国内企业主体创新能力不强,一旦外方停止转让技术,我国产业和经济发展将会面临严峻形势。

4.从产业可持续发展

资源和环境是一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吸引和利用FDI 对我国的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已不容忽视。由于受到母国生态环境规定的限制,不少外商将本国禁止发展的一些高污染产业、高耗能产业转移到中国。由于我国在引资过程中存在一些盲目性,这些产业通常转移到了我国急于引资的地方,而没有进行严格的限制和引导。这些高污染产业、高耗能产业转移到我国后,通常不顾后果,大量消耗我国能源,并产生了大量的污染,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而且,外商投资于这些产业,存在与国内民族企业争夺有限资源的问题,不仅限制了我国部分民族企业的发展,而且加剧了我国能源紧张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对我国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长期的不良影响。

四、结论和建议

FDI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以及技术进步有很大的贡献,但是过度的外资涌入对我国宏观经济安全、对行业的控制(市场占有率、技术控制、资本控制等)、对微观主体自主创新、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威胁我国的产业安全。所以必须对外资的引入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必须采取措施出维护我国产业安全。

1.调整外商投资政策,由“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

首先,政策上应给予内、外资同样国民待遇。对于这点本文认为 当务之急是要取消地方政府所拥有的招商优惠政策,要加强建立外商直接投资规范,防止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创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其次,控制FDI规模。引资目的是解决储蓄和外汇缺口,而我国现阶段国民储蓄余额和外汇储备余额大幅度增加(如图3),则说明外资对国内资金存在大规模挤出效应。

最后,提高投资质量和水平。 “政策偏好型”外资的引入导致大量投资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吸引FDI的主要目的――提高技术水平。所以政策上应该加大“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外资行为

西方国家对重要行业的外资行为一直实行严格管制,进行积极的行政和法律干预。美国更是全球第一家对外资进行管制的国家,《联邦通讯法》、《联邦航空运输法》等行业法律规定,对外国资本的进入或外国公司在企业中的股份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保障其对这些产业的经济控制能力进而保护国家安全。德国《公司法》规定,外资收购德国公司25%或50%以上股权时,必须通知联邦卡尔局,当收购行为加强市场控制地位时,收购将被禁止。而韩国在2005年也出台了抵御外资恶意收购的新规则。所以,依据国际通行规则,制订透明、稳定、适合中国的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成为[下的头等要务。就目前来看,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外资法律体系,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例如《公司法》、《证券法》,并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制定和完善行业法规,对外资进入这些产业进行限制, 或通过鼓励、优惠等措施来引导外资的投向,减少对幼稚产业、弱势产业的冲击。通过“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手段控制外资企业的垄断风险, 以保障本国对这些产业的控制权。2007年8月30日,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填补了反垄断法在中国的空白,今后更为重要的是对法律法规的切实有力执行。

3.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产业安全管理体制

必须建立引进外资的国家产业风险管理与安全防范机制。应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不断跟踪中国利用外资的相关信息,履行产业安全的预警职能和研究职能。为了使监督、管理体制运转科学,还有必要建立国家宏观经济安全的评估指标体系。尽快建立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的资料库和信息库,借鉴和吸收国外经济安全研究的经验和成果,采用科学方法,高效、快捷、科学地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控,判断国家产业安全的程度,增强国家产业安全预警能力。

4.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从本质上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经济安全系数的方法。鉴于目前我国的情况,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1)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的法律和制度环境。科技创新,制度先行。实践证明,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对于促进科技创新作用重大,不容忽视。所以,应该制定有关保护和激励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出台相应的鼓励与优惠措施,在法律和制度上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2)提高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前文分析,我国企业对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程度不高。提高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尽可能消除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等不利因素,加强企业对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

(3)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国家比较(见表8),我们发现中国R&D支出占GDP比重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2.5%的一半,远低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严重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⑦,与发达国家的技术鸿沟也越来越大。所以,我国必须加大对科研的资本投入,加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增强企业的自有技术拥有,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增强产业安全。

[注 释]

①钱纳里、斯特劳特,《外援与经济发展》,《美国经济评论》,1996(8)。

②数据来自商务部网站。

③本文分析的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际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

④据《世界投资报告》: 2001年,美国吸收的FDI有三分之一投向了金融保险领域;欧盟吸引到的外资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媒体,金融等领域;日本跨国公司在英国的投资50%以上集中在金融保险部门。

⑤20世纪80、90年代,外商在我国重点投资的行业主要是服装鞋类、电子元器件、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90年代初以来的投资项目,大多数进入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大力发展的产业。目前FDI投资最密集的行业有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化工业等技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

⑥美元按照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民币。

⑦1990-2002年,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了2.34倍、3.75倍、3.2倍、3.1倍。

[参考文献]

[1]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2-40.

[2]尚 鸣.产业安全亟需防火墙[J].中国投资, 2006,(10).

[3]邓聿文.国家应掌控装备制造业命脉[N].上海证券报, 2006-07-03.

[4]汤白露.外资并购监管:向谁借鉴[N].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03-20.

[5]纪宝成,刘元春.中国的产业安全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7).

[6]黄建军.中国的产业安全问题[J].财经科学, 2001,(6).

[7]陆燕荪.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 2005,(1).

[8]黄志勇,王玉宝.FDI 与我国产业安全的辨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6).

The Analysis of FDI-from a View Point of Industrial Security

Yuan Haixia

(Renmin University,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star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era, FDI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y. Meanwhile excessive FDI may threaten Chinese industrial security. In fact, industrial security is one of the aspects involving gaming between countries seeking economic and political benefits worldwide under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sing FDI in China and possible effect on China's industrial security, followed by suggestions of perfec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adjusting FDI policies and improving the self-renovation capability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Key words: FDI; industrial security; governing measure

上一篇: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区主导产业链错位发展 下一篇:对外贸易与中国制造业发展: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