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拓展广播节目的空间和影响力

时间:2022-09-26 02:26:28

论拓展广播节目的空间和影响力

[关键词]广播;节目;空间;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广大听众不仅希望媒体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多元信息,而且希望在愉悦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这是广大听众综合素质日益提高的具体体现。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听众欣赏每个栏目的节目,已经上升到看它是否生动有趣、内容丰富、意寓深刻、贴近生活、可靠性强,已经成为听众在收听广播时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因此,新闻不仅要在选材上从听众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还要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听众,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一、新闻广播标题必须以听众为主体

标题是新闻中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听众在收听广播新闻之前,首先听到的是新闻标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新闻媒体的不断丰富,听众不可能详细收听每一条新闻,而是先收听一遍标题性的内容提要,再选有兴趣的听是当前听众收听广播的基本规律,让听众成为标题的主体,增强新闻的重要性和亲和力,已经成为广播参与竞争、锁定听众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我们所谓的新闻主体,就是句子的表达重点和中心。新闻的标题如果加上标点符号,都可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这里的新闻主体,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语法层面上的主语,语义层面上的施事、受事和语用层面上的话题。以读者为主体的标题,可以将听众作为标题的主语或隐含主语,也可以是以听众的口吻说的话,如:《一把扫帚扫全城》,还可以是从听众的切身利益出发陈述事实或发表观点,《“滚大包”盗窃农民粮食5万斤》等。判断一个标题是不是以听众为主体,主要看它是否将听众作为表述的出发点或落脚点,作为表述的重心。同样的题材,表达时选择的主体不同,所体现的表达者的立场和观点就不同。如果新闻标题以听众为主体,则报道主要是从新闻的角度出发,将听众作为新闻传播的中心,强调的是新闻的信息传播功能。报道的内容不同,使听众成为标题主体的方法也不同。当题材本身讲述的就是听众自己的故事或与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具有很明显的贴近性,听众自然成为标题的主体。

二、新闻广播必须树立精品、创新、特色理念

广播是时代的声音,办好广播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形势下,改革创新是广播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信息瞬息万变,广大听众的兴趣和要求也伴随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广播事业要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形势,就要用精品节目来支撑,具有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和具有强烈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的节目,才能在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我国广播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广播各类节目的质量是广播电台的立台之本。因此,要制作出精品节目、特色的节目,就要求广大广播事业工作者,要信息灵通、观念超前、眼光独特、反映敏锐和创造性的劳动,并根据时代的需求和形势的不断变化,创作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鲜活、有特色的精品节目,从而不断提升广播电台的整体声誉和知名度,不断扩大社会影响。

与此同时,广播电台还必须加强与其他媒体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各媒体自身特点的不同,所代表受众的欣赏习惯和角度也各不相同,但对于不同媒体的传播方式,受众是可以兼收并蓄的。为了提高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和受众认可度,就需要借助其他媒体这个平台,进行同步播出,促进收听收看,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效果,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攀升。

三、新闻广播话语必须典型、具体、鲜活

1.新闻话语不具体、不平实是新闻缺乏可读性的症结所在。要改变这种情况,作为编辑必须与听众真诚合作、平等对话,密切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兴趣需求。目前,听众不满意的主要是:一是言之无物。如一些新闻导语常这样写:“某某地区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项工作基本就绪。”“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努力”、“基本就绪’,都是抽象层次比较高的字词,读者读了以后不知所云。二是套话连篇。如一写到人多,就是“人流如潮”、“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一写到工作进展,就是“初见成效”、“成效显著”、“取得了重大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是这类词不能用,用得太多,就成了套话、空话,使得整个新闻报道模式化。三是高高在上。动辄“应该怎么怎么”、“要怎么怎么”,一副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这样就同听众产生距离,达不到预期效果。

新闻话语是思想观念在表达层面的反映。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应该明确编辑工作,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喉舌,是时代风云的嘹望者,是文化信息的传播者,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代言人,是真理、正义和党的文化事业的忠诚卫士。同时,编辑也是时代最敏感的神经,我们要在思想上树立“听众中心”的观念,在具体操作上少用抽象层次较高的空泛的字词,多用抽象层次较低的具体的字词数据,用典型的细节和具体的呈现,代替空泛的概括和主观的议论,这样才能让听众满意,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新闻话语对抽象层次高的字词应慎用。新闻中常使用的抽象层次较高的字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概括性比较强的名词,如“民主、集中、爱国主义”等,一类是副词和在抽象意义上使用的形容词(如“红”在指事物的颜色时是具体形象的,指革命或政治觉悟高时则是抽象的)。抽象层次越高,忽略的细节越多,字词的能指与所指之间联系越不直接,指代的事物越不具体,透过语言世界看清现实世界越不容易;且抽象层次高的字词用得过多,还会给整篇文章蒙上浓郁的主观色彩。

3.新闻话语对细节进行解释。以抽象层次低的字词为主、慎用抽象层次高的字词,只是新闻走向具体化、平实化的第一步,要使新闻真正可听、可触、可感,至少还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用具体语言早现典型细节、典型场面。在强调以抽象层次低的字词为主的同时,必须注意不能把新闻变成流水账似的现象罗列,否则就会淡化新闻的现场感和冲击力。其次,用抽象层次低的字词解释说明抽象层次高的字词。提倡多用抽象层次低的字词,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抽象层次高的字词,但抽象层次高的字词在运用时须遵循一个原则:必须与抽象层次低的字词配合使用,或对前面抽象层次低的字词进行总结,或后面用抽象层次低的字词解释说明。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也反作用于内容。好的内容只有用合适的形式来表达,两者相得益彰,才能起到好的传播效果,才能真正为听众所接受。

上一篇:植物根外营养及叶面肥发展趋势 下一篇:中国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