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生活之水,润品德之田

时间:2022-09-26 01:57:58

汲生活之水,润品德之田

【摘要】生活是激活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生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是束缚学生发展的说教。因此我们要盘活生活资源,从多方入手挖掘生活化的课程资源:触摸学校生活,攫取动人镜头;延伸家庭生活,捕捉浓情瞬间;融入社会生活,搭建沟通桥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具有魅力的教学。

【关键词】挖掘 生活化 课程资源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05-02

“生活即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既是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又是其对生活本质的领悟,着重强调了生活的教育意义。丰润清新自然的品德田园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最好不过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盘活生活资源,将生活的江流引入课堂,将学生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融合,努力挖掘身边的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和学校资源,让品德教学因多样化的生活资源而焕发生机和活力。怎样才能营造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触摸学校生活,攫取动人镜头

触摸学校生活,攫取感人镜头。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故事生动感人。校园生活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源,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悉心体察,深入挖掘,就能采撷到绚丽多彩的花朵。

1、活用校园之人

人本身就是最丰富的活资源。把人作为最具活力的课程资源来开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不仅是课程资源,而且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家长和社会人士同样都是一种课程资源。

如我在教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我就是我》一课时,因为我是借班上课,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上课伊始,我在大屏幕呈现了我与该班班主任的照片,让孩子们说说照片上的哪个人是我。孩子们一眼就看出来了。接着我又追问,让孩子们找找我与他们的班主任有什么不一样?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从我们的穿着、外貌、配饰等等说出了不一样的地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人物入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选用校园之景

校园环境是师生在学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大依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使它成为活教材。学校里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校园文化。那一草一木、一场一室,都能成为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例如:教学《春天的歌》,我设计了“寻找校园的春天”这个环节,带领学生到学校校园里看一看、找一找,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了解春天。让学生通过找春天的活动,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

3、巧用校园之事

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很多同学目睹它发生的经过,充分挖掘这类事件潜在的教育因素,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教育效果。如上《集体的荣誉》这一课时,老师选用了这样的事例:①、检查包干区卫生时,A班的一位同学把自己班包干区内的垃圾踢到隔壁B班的包干区内。

②、C班的一位同学没戴校牌,怕被检查员扣分影响班级六项竞赛的成绩,就叫班里的一位同学引开检查员的注意力,自己乘机溜进校门。

③、D班的一位同学没戴红领巾,就故意说成是E班的。

④ ……

针对这些学生常见的事情,引导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引感体验,学生自然而然地懂得了怎样才是为集体争光,怎样才是真正珍惜集体的荣誉,避免了空洞的说教。

二、延伸家庭生活,捕捉浓情瞬间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首要特征。家庭是学生道德成长的摇篮,家庭生活中,血浓于水的亲情,温馨无比的爱意,酸甜苦辣的悲欢……因此,品德教学应该向家庭生活延伸,把儿童家庭生活中生动鲜活的材料,引入品德课堂并生成活动主题,充分挖掘和锤炼生活材料这一极具教育价值的“富矿”,既能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能很好地为品德课堂“推波助澜”。

1、挖掘赏心乐事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有爸爸妈妈呵护,爷爷奶奶疼爱着。而爸爸、妈妈的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例如:《父母的疼爱》一课,教师引出话题,在你生病的时候,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在你放学回家晚了时候,你和父母之间肯定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感人的故事。请你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本课教学采用了交流对话的的方式,努力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对话氛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让真情在课堂中流淌,为本课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情感基调。

2、提炼温情时刻

生活是儿童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只有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与儿童生活建立联系,才能唤起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才能促进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

例如:执教《家庭树》时,开课后,借助于神秘的大树,通过欣赏照片,唤起学生对家庭美好生活的回忆。这些照片,都是教师课前向本班学生收集的,有的是家人旅游时照的,有的是全家福,但都是学生与家庭成员的合影。每一张都记录着儿童家庭生活的一个片断。在课堂中再次看这些照片,一股浓浓的家庭情感便油然而生。此时,孩子身在课堂,心却飞向了亲情场景。在情意浓浓的情感磁场里,孩子们激动地讲述着故事,幸福地回忆着往事。

3、演绎精彩生活

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

如在教学四上第二单元《温馨一家人》第2课《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时,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演出。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对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更懂得了要孝敬父母。通过表演,让生活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融入社会生活,搭建沟通桥梁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品德课堂应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1、利用网络媒体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信息丰富、生动形象、交互性能好、给人强烈的视听感受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借助网络多媒体的外力,搜集生动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努力让品德课程资源“丰满”起来。

如一教师在教学《社区的文明》这一内容时,就利用社区这一个广阔的资源中心,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社区卫生环境现状的资料(照片、新闻报道、录像资料等);课堂上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改变这种状况等。从图片、数据等资料中形象又具体感知社区卫生环境现状,还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2、开发本乡本土资源

家乡的山水风俗人情人文景观等,经过饱蘸情感笔墨的点染,都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本乡本土的“活”材料和学生身边的“真”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中的《我来做个小导游》这一课为例,教材要求学生多方面地搜集资料,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括苍是一座历史文化深厚,自然风光旖旎的的生态小镇。用两堂课的时间来了解家乡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只能是浮光掠影。因此,我把学生分为“文献研究小组”、“网络信息小组”和“采访小组”等不同的学习单位,各有侧重地进行搜集资料活动,要求在实践活动中搜集有关图片,复印有关的文字资料。学生通过分组搜集资料,考察走访,分析研究,汇报交流,对家乡的名胜古迹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个活动中也产生了“我爱家乡”并“为家乡自豪”的感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这在阳光下幻化出无限美丽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品德教学要依托儿童的现实生活,引入生活之水。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让充满生活味的教学给思想品德课涂上“七色彩虹”,使思想品德课在迷人的生活味中烁烁生辉。

参考文献

[1].《“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 王建军、叶谰 《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3期

[2].《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鲁洁 《道德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3].《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教育部2002年6月颁布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多元化评价初探 下一篇:PC服务器的日常保养与应急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