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建生态城区 走低碳之路

时间:2022-09-26 01:41:24

成华:建生态城区 走低碳之路

在紧抓成都市“北改”全面启动的重要历史机遇之际,成华区又迎来党的十“生态”之风劲吹。如果说成华区生态建设《规划》犹如铁路双轨的话,那么其《行动计划》则对全区生态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这双轨上疾驰的生态动车,将带领一个生机盎然、魅力无限的“生态城区、现代成华”,在三年内,跃然眼前。

探寻成华生态底蕴

成华区地处成都市中心城区上风口,拥有成都主城区少有的生态湿地、生态景观、大熊猫生态园、生态文化园、丘状绿地、河岸绿带等丰富生态资源。其生态资源之丰富,生态功能之显要,生态地位之突出,生态特色之显著,在成都市生态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区水网密布,府河、沙河及东风渠三条主干河流穿流全区,其中沙河与东风渠水质较优,具有深度打造滨河生态带的潜质;拥有得天独厚的“熊猫都市家园”大熊猫生态园、“第一禅林”昭觉寺及风景秀丽的北郊风景区等宝贵的品牌生态资源。全区园林绿化面积达到3.8万亩,人均绿化面积12.5m2,居五城区之首。随着“北改”的深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实施、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的改造,仅土地供给一项就将整理出近3万亩,使全区的生态发展空间巨大。

七大行动剑指“生态”

按照成华区生态城区建设《规划》要求,结合该区北部城区改造生态建设《规划》(2012~2016年),成华区将通过实施“清水行动”、“蓝天行动”等七大行动,打造“畅通、安居、产业、宜人”的精品生态城区。

“清水行动”: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水生态修复,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亲水上善”城区。到2015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水环境功能区主要河流达标率为100%。

“蓝天行动”: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严控扬尘、油烟、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大力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清新健康”城区。到2015年年底,成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达到或超过成都市中心城区平均水平。

“安静行动”:从源头预防、传播途径控制、敏感目标保护三个层面,重点加强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城区声环境质量达标,提高公众满意度,建设“安静宜居”城区。

“洁净行动”:强化固体废物管理,完善工业固体废物转移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体系。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安全、科学、合理的处置和利用,建设“洁净卫生”城区。确保区域各类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绿地行动”:严格“绿线”管理,将城市森林与城市布局结合起来,抓好生态林地建设,开展水系绿带和道路绿廊工程建设,推进公园和社区景观绿化,使城市绿地、道路、水体等基础设施相协调并融为一体,形成“一区、四园、四带、四廊、多楔、多点”的绿色生态网络格局。到2015年,城镇绿地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人均绿地和人均公园绿地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

“优居行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尊重历史自然环境,优化城区环境品质,对水环境、绿化开敞空间、城市轮廓线、城市街景、夜景照明、建筑风貌、建筑色彩和城市雕塑等多方面进行系统优化和完善,形成地域特色的景观体系和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塑造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景观风貌,并对居住小区进行生态低碳智能化打造,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区。

“先驱行动”:通过硬件提升和软件优化,广泛开展生态文化宣传与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生态、低碳和节约的生活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生态文明观,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素质,营造生态文明城市氛围,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区。

精品生态项目览粹

东郊记忆:该项目位于建设南支路,规划面积为511亩,利用东郊旧厂房已改建完成205亩,形成以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产业聚集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未来,“东郊记忆”将调整为“一基地、多名片”,成为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生态文化园区,成为对接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北湖公园扩建项目:该项目为成都环城生态区“六湖”中重要支撑项目,是在北湖公园原址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整个湖区占地3700亩,该区域将以熊猫和竹海为主题进行深度打造,2013年将启动扩建工程。

龙潭水生作物区项目:该项目为成都环城生态区“八区”中重要支撑项目,占地2462亩,将打造以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态湿地景观。2013年,首期500亩示范区将建成。

成都大熊猫生态园:该项目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熊猫大道,占地1500亩,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依托,集大熊猫繁育、研究、生态旅游、休闲服务为一体,将建设大熊猫主题娱乐区、儿童体验娱乐区、森林探秘区等七大功能区,充分体现“大熊猫・人・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专家点评

纵览成华区,无论是生态建设《规划》,还是《行动计划》,均结合成华区实际,抓住“北改”机遇,充分发挥成华区优势和特色。不仅提出旨在打造精品生态城区的“清水行动”、“蓝天行动”等七大行动,还明确勾画出一批精品项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

其绿色生态网络格局,对营造生态城区具有独特意义,不仅能大大改善成华区生态质量,对生态成都、宜居成都的建设也将能起到示范、优化、增彩的作用。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国阶

上一篇:拿什么来和你交换,亲爱的孩子! 下一篇:高中化学创新教育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