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探讨

时间:2022-09-26 01:26:33

血浆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探讨

【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血浆凝血功能检查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120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随机分为SAP组(重型)和MAP组(轻型)各6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成年人6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血浆凝血功能检测,观察记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D-dimmer、AP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关键词】血浆凝血功能检查 急性胰腺炎 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57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73-02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消化酶被异常激活后对胰腺及其周围脏器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根据病理、病程及预后特点可分为水肿型胰腺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胰腺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等。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胰腺坏死及患者预后呈现直接相关性,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往往引起多脏器的损害,甚至诱发MODS导致死亡。为了能降低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需要对重症胰腺炎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此时对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敏感指标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血浆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胰腺炎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意义进行相关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120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随机分为SAP组(重型)和MAP组(轻型)各6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成年人60例设为对照组,胰腺炎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中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血液病及妊娠患者。SAP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6~83岁,平均42.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6h,平均2.1h。MAP组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81岁,平均41.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8h,平均2.3h。健康体检成年人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0~78岁,平均40.8岁。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在患者入院12h内即进行D-dimmer(D-二聚体)、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时间)、FIB(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测定。使用仪器为中勤世帝STEELLEXM6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血前,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准备工作,采取静脉血,使用3.2%枸橼酸钠液作为凝血因子检查抗凝剂。检测前在4~10℃的冰箱中保存标本。用于APTT和特殊因子测定的血液标本不超过2h,放置于室温下时,试管口加塞,以免CO2的散失导致误差。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与对照组D-dimmer、APTT、PT、FIB水平测定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与对照组D-dimmer、APTT、PT、FIB水平测定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D-dimmer、AP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2.2 患者预后与D-dimmer、APTT、PT、FIB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患者预后与D-dimmer、APTT、PT、FIB水平比较(x±s)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预后患者D-dimmer、APTT、PT、FIB水平差异显著(P

2.3 患者是否发生MODS与D-dimmer、APTT、PT、FIB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患者是否发生MODS与D-dimmer、APTT、PT、FIB水平比较(x±s)

由表2可以看出,MODS与非MODS患者D-dimmer、APTT、PT、FIB水平差异显著(P

3 讨论

至今为止,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尚不能完全阐述清楚,而由急性胰腺炎引起的一些全身性变化和各脏器指标变化的发生机理也不能完全解释明白。但近年来已经证实,胰腺局部的微循环紊乱或障碍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直接关系到人体循环的紊乱程度[2]。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因果变化过程,由胰腺组织毛细血管的损伤引起,微循环血流阻力的增加、血液淤积状态、血小板激活和聚集血栓形成、组织缺血和细胞坏死等都能恶化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程度,同时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发展可逐渐激活并释放人体的多种表达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因子的大量释放可引起人体血液循环的紊乱和病理反应[3]。随着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失衡,越来越多的细胞因子参与进来,凝血和纤溶系统很可能是此时被激活的,由此发生血液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造成严重的微循环障碍。严重急性胰腺炎患者往往会并发MODS,这将大大影响病情的预后,对患者的康复十分不利。而凝血因子的大量激活是引起MODS的重要诱因。本研究结果发现,血浆凝血功能因子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MODS发生率、预后等有显著相关性(P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胰腺病学,2004,4:35―38.

[2] 魏彦芹,重型急性胰腺炎18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8,16(1):145―146.

[3] 贝为武,农智新, 血清LPO、IL-6、SOD及免疫功能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15(9):258―260.

上一篇:柴胡皂苷a对IL-6作用下的大鼠脑电活动的干预作... 下一篇:藏医治疗慢性盆腔炎8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