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的要点及措施

时间:2022-09-26 12:55:26

浅析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的要点及措施

摘要:最近几年,国家推行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工程建设等重点林业建设工程,经过规范的保护、科学的指导、积极的发展,我国在生态环境改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森林资源在质量与数量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本文就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的要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强森林培育的措施。

关键词:森林;种苗;培育技术;要点;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untry to carry out retreat return n cultivated land forest, nature reserve, fores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key forestry projects, through standard protection, scientific guidance, positiv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the road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forest resources in quantity and quality have obviously promotion, the forest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points carries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measure of forest cultivation.

Key words: forest;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key points; th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

引言:种苗是林业的基础,“林业发展、种苗在先”。为了使林业大发展、快发展,林业必须立足种苗抓造林,使造林、绿化质量有大提高。为进一步搞好我国的森林种苗建设,推动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种苗培育工作。通过科学育苗,苗木产量和质量有突破性进展,每年可向广大林农提供优质苗木万株,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只有科学管理,培育出优质的苗木,才能为造林绿化服好务。

一、.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的要点

1.种子处理技术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农场式的林地经营政策,在低海拔地区耕地以外低产的农田上经营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增加休闲用地面积,同时能够生产更多的木材。许多学者对欧洲白蜡、英国栎、欧洲甜樱桃等乡土树种种子的发育特征,休眠特性,贮藏特性,萌发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的细致的研究。针对不同的树种制定出了适宜的种子处理技术体系,从种子采收时间,贮藏条件,处理时间和方法,种子处理环境控制,播种时间,萌发环境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准确而又规范的技术。

2.体胚苗生产技术

利用优良品种的针叶树种子为材料,通过成熟的体胚发生系统产生体胚,经严格筛选后采用包衣技术将规格基本一致的体胚制成人工种子,便可以在温室内或大田上进行播种育苗,我国对林木体胚苗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大部分树种还处于体胚发生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少数树种虽然初步建立了体胚苗生产体系,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在实践中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大规模生产种子或苗木还尚需时间。

3.苗木施肥技术

经过多年的分析测定,积累了大量的苗木生长状况与营养供应关系的数据,这样可以通过定期测定某种苗木的鲜重,根据不同时期该种苗木的增重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种类和数量。

4.灌溉水质技术

灌溉用水的水质控制做到精准化,定期对灌溉水的PH值。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杂草种子及藻类的情况进行分析测定,并根据苗圃灌溉用水需要对水质进行过港滤和相应处理,林业苗圃对于灌溉用水水质缺乏了解,绝大多数苗圃对灌溉用水的PH值,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杂草种子及藻类的情况一无所知,更谈不上采取措施来调节灌溉用水的质量。

二、 加强森林培育的措施

1.将森林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关系进行协调

必须最大限度地保障在每一年的造林上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一定不能因为任何理由将造林面积缩小,杜绝破坏现象。增城林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重点工程建设,以质量为基础,增加数量,一定要将高质量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加大力度对森林经营进行有效改善,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坚持“一手抓造林,一手抓经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质量与数量的完美结合。

2. 集约经营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

选择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林地,尽量多造一些高密度、短周期的速生树种以生产中小径木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和速生丰产林,营造纯林或混交林都可以,实行集约经营,以利繁荣林区经济。它的关键在于选地,选择树种和集约经营。

3. 大搞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第一步必须变稀林为密林,即使更新树种不十分理想,我们认为也应这样做,调整树种组成应是第二步或稍后的工作。首先要查找森林资源档案和实地踏查,选择天然更新比较困难,立木密度较低,幼苗幼树较少的林地,实行人工粗放整地,让其天然更新,有条件时,应进行必须的幼林抚育。可按年度一沟一坡的选地,也可先更新林分密度最低的林地,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争取全市林分密度有较大的提升。

4.将森林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进行协调

林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要严格保护好现有资源,同时才能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开发与利用,要坚持在保护的基础进行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进行保护,两者需要相辅相成,才能得以将林业功能充分展现出来。因此,保护是手段,利用则是目的。

5. 将重点工程与普通造林的关系进行协调

增城积极相应国土绿化的号召,而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是推动绿化造林的主要途径,如:部门绿化、义务植树等等都是有效提升资源的重要手段。要长期坚持珠江防护林工程和生态公益林改造工程等重点造林建设工程,要保质保量地将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完成,充分体现重点林业建设工程的带头作用,推动造林绿化建设进程。同时,增城推行的义务植树、部门绿化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将建设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另外,加快了厂矿、校园、镇街绿化美化的进程,促进重点工程与普通造林有效结合,形成“共赢”的大好局面。

6.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进行协调

政府主导首先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从制度实施、资金投入等方面,强化政府的职责,将政府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目前积极推行的工业造林、管理、保护、经营等等,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发挥主导作用。另外,也需要重视各类市场主体与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善于应用,加之相关制度的制定与优惠政策的落实等等,从而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造林与保护的工作局势。

7. 将增加投入与深化改革的关系进行协

森林培育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单靠相关政府部门的投入已经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从机制建立方面入手,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首先,建立认建认养机制,以此为平台,让社会民众与干部都能树立绿化意识,激发全民造林、管林的积极性。其次,构建火烧迹地限期绿化机制。在发生森林山火后的第1个生长季节,各镇政府、村委会、街道办事处必须根据相关规定,针对火烧迹地实施人工造林。最后,积极探索科学管护机制。针对新型造林部分,需要通过政府将之纳入地方公益林管理,认真落实财政资金与管理人员的投入。针对重点造林工程,要对森林火灾保险进行试行,做好病虫保险等。

三、结束语

总之,林业是生态建设的命脉,优良林木种苗是提高造林绿化成效的关键因素,也是生态环境建设与现代高效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现代生物技术对我国林业建设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但目前林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与我国生物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加快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对解决林木新品种的开发繁育、林木病虫害防治、速生丰产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工业用材的需要,加强科技投入、加速优良林木种苗繁育依然是今后一段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孟宪强.优良林木种苗培育对策[J].河北农业.2011.08.

[2] 罗志雄.浅析我国森林培育技术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213.

[3] 高云波.关于我国森林培育技术的探索[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143.

[4] 万道印,尹智勇,李晔男,等.关于龙江森工未来森林培育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4):20-22.

上一篇:我国传统手工艺保护民间力量的成长 下一篇:浅谈苗圃生产中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