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

时间:2022-09-26 12:46:02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评价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质量改进方法。方法 观察2013年1月~5月高危药品输液情况,收集数据资料,开展品管圈活动,评价开展活动后2013年12月~2014年5月高危输液护理质量。结果 改进前发生外渗12例占2.86%高于改进后1例0.19%,改进前输注工具正确率60.57%、输注部位正确率39.43%低于改进后93.76%、89.79%,改进后调速例次率10.40%高于改进前4.99%,静脉回血0.00%、疼痛肿胀1.89%、红痒0.19%、管内空气0.00%低于改进前2.14%、5.94%、2.61%、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品管圈;输液外渗;质量改进;护理管理

品管圈活动是由工作现场或相关联区域内人员自发进行品质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改进的活动,将其应用于护理管理之中,旨在明确管理目标,建立以护士为核心的质控小组,提升护理质量,进而保障治疗与护理效果,改善预后[1]。近年来,医院在输液质控管理中过于注重一次成功率,避免二次穿刺,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忽视了穿刺内在质量控制,穿刺造成的组织损伤、穿刺不确切致药液外渗,造成严重并发症的护理不良事件屡见不鲜[2]。老年人耐受差,若发生输液渗漏易致不良后果,为降低药液外渗发生率,我院老年科于2013年12月~2014年5月开展针对性品管圈活动,成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老年科于2013年1月~5月开始准备,制定观察目标,记录1~5月高危药物输液患者421例输液情况,其中男248例、女173例,年龄60~97岁,平均(86.2±3.1)岁。记录输液情况,包括输液方法、外渗发生情况等。建立品管圈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长,下辖7名成员,对收集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执行品管圈计划,时间2013年12月~2014年5月,涉及患者529例,其中男314例,女207例。

1.2方法

1.2.1 准备工作 ①明确活动主题:?将品管圈命名为"关爱圈",即关爱老年人整个输液过程生理、心理需求,关注输液安全,关注生理、心理舒适,减轻患者负担;?活动的最终目的便在于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减轻患者顾虑。②问题分析:?据收集所得资料,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据美国INS关于输液外渗评价标准,采用鱼骨图反本溯源查找原因,查找关节环节;?召开小组讨论会议,圆桌讨论,确立主题,以鱼骨图反映问题为引导,进行头脑风暴,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发言,据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提出未被发现的问题,查漏补缺。③提出解决对策与持续质量改进:?据问题分析归纳所得,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逐条进行分析,进行头脑风暴,分析其可行性、科学性、经济性,分析可能带来的新问题,遵循如何执行、执行后会怎么样等分析路径;?据以上解决对策进行实践培训,落实,并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1.2.2实施方法 ①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护士进行宣传教育,强调输液全过程质控,强调输液安全的重要性,强调输液外渗风险,落实各单元宣教;?对患者进行宣教,强调输液外渗可能出现的反应,提升患者对不良反应与正常反应鉴别能力。②关注高危药品,提升护士理论知识储备:?划分高危药品输注区,关注细胞毒性、强酸性、强碱性、高渗性、阳离子与血管活性药物,从输液工具、流程着手,打印输液指引图贴于墙上,以起到警示作用;?提升护士综合护理能力,使护士掌握相关药物穿刺方法,了解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方法,掌握基本的风险评估方法、专业技巧,如了解加压输注装置工作原理与操作。③处理:?据制定好的外渗处理路径处理,如强检、强酸药物外渗处理,详细列举紧急处理方法,如解毒剂的选用、局部封闭手法等;?专科小组24h在岗指导,会诊。

1.3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 高危药物输注路径正确与外渗关系 改进前发生外渗12例占2.86%高于改进后0.19%,改进前输注工具正确率、输注部位选择正确率低于改进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改进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改进前后输液护理次数 改进后调速例次率高于改进前,静脉回血、疼痛肿胀、红痒、管内空气例次率低于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改进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输液是最基本的治疗活动之一,高危液体输注是医院重点关注领域,输液外渗易致不良并发,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老年人身体情况特殊,若发生高危液体渗漏易致不良结局,是高危液体输注重点关注人群。高危液体注射外渗主要因素为输注器材、输注部位、穿刺手法等,其中输注器材、输注部位的选取是最易被观测控制的质控内容。目前,临床常用的高危药液注射器材包括套管针、CVC、PICC等,避免使用钢针输注,输液部位包括上肢、锁骨下、颈部,避免使用股动脉、下肢、头额部等重要部位与重要血管输注。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护士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又缺乏足够的指导,输注器材、部位不合理现象较严重,增加药液外渗风险。本次研究中,改进后,输液工具、输注部位正确率显著上升。

正确选择输注部位、器材,并不代表输液过程一定安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血管条件、输注速率、药物性质等因素影响,药液成分不可避免的存在扩散现象,影响局部微循环,造成疼痛、肿胀、红痒等症状。护士应加强巡视,注重患者主诉,若患者伴有以上表现,应提高对药液外渗的警惕。

参考文献:

[1]王申.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2013,22(6):574-575.

[2]伍林飞,石玉兰,刘娟,等.高危药品静脉输注外渗三例[J].华西医学,2012,27(5):798-799.

上一篇:卫生防疫和疾病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