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文本分层教学

时间:2022-09-26 11:41:57

浅谈语文教学中文本分层教学

【摘要】分层次教学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研究和悠久的历史,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中外皆有。不同的学生应运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学生作为具有独立生命意识的人,在成长过程中虽然存在不少共性,但更存在诸多的个体差异,因此,学生个性不容忽视。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性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全体学生,是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文本分层

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教育理念,布卢姆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讲过,“每一名学生都应当在其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充分的成长与发展”。这句话充分揭示了分层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必要性。分层次教学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研究和悠久的历史,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中外皆有。不同的学生应运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学生作为具有独立生命意识的人,在成长过程中虽然存在不少共性,但更存在诸多的个体差异,因此,学生个性不容忽视。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性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全体学生,是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在素质教育中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吸收更多的知识呢?本人在语文教学方面尝试了分层次教学。

一、教学目标分层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强制性教学,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导致学生厌学。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改变以往学目标的状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班内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取目标分层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目标,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课堂上,如果教师独立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依据目标去学习,那么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参差不齐的学生,就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形成学习障碍。因此,我们制定目标时应遵循统一与分层相结合、教师自制目标与师生共同制定目标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既有基本目标,又有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发展目标和超纲目标,更为一部分学生降低目标,使其分层达标。

二、教学内容分层

首先要在预习教学中,要进行阅读课文的导读、预习提示等。在这一环节中,应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自主”的和谐统一,教师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做出自主选择。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层处理:①“基础型”。能正确读准字音,正确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查字典。②“操作型”。能按照导读、预习提示、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带着问题学,读中有思,能用自找、自读、自练的方法预习。③“智能型”。能在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这三种预习法,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民主、自由、宽松、探究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其次在阅读内容的分层教学中,要体现出各种阅读能力的培养。认读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先采用各种方式集中进行大量的字词句的认读训练,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进行巩固训练;阅读技能的培养要在课堂朗读中,经常变换形式,以培养兴趣。我们采用了试读、范读、领读、仿读、接替读、轮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理解能力的教学方面,着重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理解训练,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训练。理解文章的中心时,更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在鉴赏能力方面的教学,要努力提高自身评价鉴赏的水平,进行评价鉴赏教学的自觉性,并与其他语文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同时培养批判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再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主体性,更能促使自能阅读能力形成,学生因此就拥有了更充分的读、思、问、议、写的时间和更自由的学习空间,以及更宽广的施展才能的天地。

三、作文分层教学

作文实施分层指导。对写作好的学生要提出高一层的写作要求,应着重于多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拓宽写作思路,并鼓励大胆创新。对那些弱势一点的学生应重在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打牢基础,另一方面相机引导,促其由中转优。对于写作较差的学生要重点辅导,花大力气,教师要对他们倾注爱心,注入自信,主要是消除他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作文批改的方式也体现层次性。第一层学生作文以修改符号为主;第二层学生的作文以问题形式批改;第三层学生的作文以面批形式和学生一起边指导边修改。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批改,发挥主体作用。总之,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一定要斟酌、斟酌、再斟酌。特别是对第三层学生的作文不能一概否定,即使他们作文很差,只要比上一次有进步就应予以肯定和表扬。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是客体,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最大任务就在于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要重鼓励,多表扬对他们写作上的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使他们感受到智力劳动后获得成功的愉悦。教师对学生作文恰当的表扬会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终生;而对他们任何不恰当的批评或挑剔,都会挫伤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甚至会使他们永远厌恶写作。比如一个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的作文中心尚明确,但结构混乱,错别字连篇。对此,教师首先要表扬他能完成作文,文章中心也尚明确,然后再鼓励他下次写作时能减少错别字,理表文章结构,有所进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优化课堂导入 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激趣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