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通道蛋白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26 10:58:45

水通道蛋白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在我国城市50-60岁年龄肝硬化死亡率为112/10万,从疾病的发展来看,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终末期的病理阶段,也是危害广大慢性肝病患者健康和生命的罪魁祸首,至今我国仍把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列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学习、工作的重大疾病,肝硬化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在肝功能代偿期,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在肝功能失代偿期上述症状加重,出现黄疸、腹胀、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因此对肝硬化临床概括主要为“黄疸、腹水、出血、腹胀、乏力”表现,其中肝硬化出现黄疸时,为肝细胞受损表现,是医学疑难症之一。

1胆汁分泌、排泄与肝、肾密切相关

胆汁有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生成[1、2],首先在肝细胞基底侧膜钠-牛磺胆汁酸共转运多肽(NTCP)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的介导下从窦状隙血液中摄取胆盐、胆固醇、胆红素等,然后在肝细胞内(线粒体等)对摄取成分进行加工,将加工好的成分运输至肝毛细胆管处,在肝毛细胆管膜处特异性有机阴离子转运器(cMOAT)等转运器将胆盐、胆红素等从肝细胞转运至毛细胆管,形成胆汁。大部分胆汁进入肠道,通过被动或主动重吸收入小肠粘膜细胞入门静脉,转运到窦状隙,有NTCP吸收入肝细胞,进行肠肝循环。其中一部分胆汁被细胞还原为粪胆素原,随粪便排出;另一部分胆汁经体循环,到达肾脏主要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内分泌的途径排泄,以肾小管近端排泄为主,以尿胆原随小便排出。上述过程中蛋白在转运过程中起到主要的作用,转运蛋白是建立渗透压梯度驱动水的跨膜被动转运的关键转运体,胆汁含有95%的水,水从肝血窦转运到小管腔的过程主要通过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介导,研究发现在肝细胞顶质膜上[3],这些转运体与AQP8联合,促进AQP8介导的水被动转运入毛细胆管中,在小管胆汁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胆管细胞上AQP1主要促进胆管细胞顶质膜的水转运,参与胆汁分泌。尿液浓缩稀释功能主要有肾脏集合管主细胞的AQP2来完成,发现AQP与胆汁分泌、排泄密切相关。

2肝硬化黄疸的重要病理机制

肝硬化黄疸为肝细胞性黄疸,一方面纤维细胞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造成毛细胆管破裂,伴有炎症时,引起胆小管管壁通透性增加,排泄功能降低,大量的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不能经肝内胆管排出,返流入血液,血中胆红素(主要是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另一方面肝脏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部分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不能在肝脏转化,滞留在血液中,造成非结合胆红素增多。研究发现[4]在肝硬化黄疸中肝细胞的细胞内囊泡和细胞膜中AQP8蛋白表达呈明显下降;研究发现[5、6]在梗阻性黄疸时肾集合管AQP2蛋白表达

明显降低,梗阻解除后AQP2表达明显上调。胆汁分泌和排泄的障碍通常是转运蛋白发生异常[7],在肝硬化黄疸病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转运蛋白主要通过AQP介导,因此AQP与肝

朱芳红: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住院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

硬化黄疸密切相关。

3. AQP是黄疸形成的重要膜分子

水通道蛋白(AQP)是特异性跨膜转运水的蛋白家族,显著增加细胞膜水通透性,参与水的分泌、吸收及细胞内外水的平衡调节。胆汁含有95%的水。AQP8在肝细胞中表达最多 [3],通过免疫电镜观察AQP8广泛分布于细胞内膜,包括滑面内质网,接近顶质膜的囊泡和线粒体中。研究发现[8],离体肝细胞和肝细胞偶联体在利胆药物刺激下,肝细胞膜上的AQP8蛋白总量不会发生改变,AQP8从肝细胞的细胞内室膜到毛细胆管质膜,通过微管和环磷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机制以囊泡运输方式重新分布,增加膜对水的渗透性,使肝细胞的水转运入小管腔,参与胆汁分泌。在AQP8mRNA表达方面研究发现[8],在肝外胆管结扎所致大鼠肝外胆汁淤积症的模型中,结扎后AQP8mRNA表达明显增加,肝细胞的细胞内囊泡和细胞膜中AQP8蛋白表达呈明显下降。因此肝细胞膜上AQP8表达缺乏是引起肝细胞分泌失调导致黄疸发生重要膜分子。

在胆管细胞上主要表达为AQP1[9],主要位于胆管细胞的顶质膜和基底膜以及细胞内的囊泡上,AQP1促进胆管细胞顶质膜的水转运。在分离的肝内胆管细胞上,用特异性的siRNAs抑制AQP1的表达后,有渗透压梯度所驱动的胆管上皮的水转运被显著降低;在新鲜分离的胆管细胞在胰泌素(一种活体内通过cAMP信号途径调节胆汁分泌的激素)和cAMP刺激下,导致AQP1从肝细胞的囊泡上整合到胆管细胞的顶质膜上,从而增加细胞膜的水通透性,有渗透性物质的分泌所形成的渗透梯度,驱动了胆管上皮细胞的水转运,AQP1参与胆管分泌胆汁,分泌失调导致黄疸发生。

AQP2位于肾集合管主细胞管腔侧和靠近管腔内侧的囊泡内,是调节肾脏水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发现AQP2是一种对抗利尿激素敏感的水通道,尿液浓缩稀释功能主要有肾脏集合管主细胞的AQP2来完成,许多实验研究[5、6]发现在梗阻性黄疸时,肾集合管AQP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随着梗阻时间延长梗阻AQP2表达呈进行性降低,解除后AQP2表达明显上调,黄疸时胆汁排出受阻,胆管内压升高,胆汁逆流入血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导致胆红素在肾小管内滞留,当其浓度增高时可抑制线粒体内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使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作用解除,对肾小管细胞产生毒性。在胆汁排泄异常中与肾小管细胞AQP2表达密切相关。

在肝硬化黄疸中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是转运蛋白发生异常,转运蛋白过程中主要有AQP介导,其中在肝细胞上AQP8、胆管细胞上AQP1、肾集合管细胞上AQP2与胆汁分泌和排泄密切相关,AQP是黄疸形成重要膜分子,通过对AQP表达调节来治疗黄疸,中医认为黄疸基本治则为利湿退黄,以AQP表达为切入点,探索“利湿退黄”本质当属必要且重要!目前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1].Erlinger S. Cholestasis. In: Schiff ER, Sorrell MF, and Maddrey WC eds. Schiff’s diseases of the liver 8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Ravepublisher,1999;611-629

[2].Paumgartner G, Beuers U.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therapeutic use revisited. Hepatology2002;36(3):525-531.

[3].Larocca MC, Soria LR, Espelt MV, Lehmann GL, Marinelli RA.Expression and subceular localization of aquaporin water channels in the polarized hepatocyte cell line.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2009 Jan;296(1):93-100.

[4].Lehmann GL, Carreras FI, Soria LR, Gradilone SA, Marinelli RA. Aquaporin:Their role in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2008 Feb;294(2):56-75.

[5].王勇,陈卫民,高林林.多巴胺调控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肾髓质水通道蛋白2表达[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25).27l4-2717.

[6].孟相真,刘金钢,王勇等.胆道梗阻解除术后肾水通道蛋白2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8,20(2)80-83.

[7].Borgeat A, Wilder-Smith OH, Mentha G. Subhypnotic doses of propofol relieve pruritus associated with liver disease. Gastroenterology 2008;104(1):244-247 .

[8]. Calamita G, Mazzone A, Bizzoca A, Cavalier A, Cassano G, Thomas D, Svelto M. Expression and mmunolocalization of the aquaporin-8 water channel in rat gastrointestinal tract [J]. Eur J Cell Biol,2001,80(6): 711-719.

[9]. Masyuk AI, Masyuk TV, Tietz P S, et al.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transport water in response to absorbed glucose [J].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 2004 ,283(12) :C7852-C7859.

[10]. 周正,劳绍贤,黄志新等.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水通道蛋白4蛋白表达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2):379―381.

[11] 胡聪,胡彬.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1, 29(1):24-26

[12]唐国风.茵陈蒿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药材,2005,28(3):218-289

[13] 褚明艳,胡一桥.茵陈蒿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进展中草药[J]. 1998年 29卷 8期 564-566

[14]李艳玲,张强,王淑敏.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设想[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35-36.

[15]张萍青.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56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1):41-42

[16]王宏霞.综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9):745-745

[17]郭娟,胡芳.中药散末的应用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385-385

[18]周建芽. 绵茵陈的采收时节与功效探讨[J].江苏中医学院学报,1996,8(4):30-31

[19]樊天慧.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4O例,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75-476

[20] 刘青,李锋,任秦有,等.大黄素对NRK细胞AQP2表达的调节效应及机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30(8): 871-874.

[21] 李锋,王胜春,王新,等.大黄泻下效应的药理学新解释,中国中药杂志,2008, 33(4):481-484

上一篇:右心室主动电极与被动电极即刻起搏参数的临床... 下一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