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广快速大通道建设将会带来什么

时间:2022-09-03 01:17:54

贵广快速大通道建设将会带来什么

联合报道组:感谢林省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您谈一下建设贵广快速大通道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林树森:这个问题可以分三个层次来回答。

第一,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出现以后,中央提出,无论是克服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还是着眼于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都有必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这一方针到目前仍然在实行。而要扩大内需,首先要建立健全要素市场,消除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降低交易成本,营造一个高速快捷的客流、物流环境。

第二,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来看。泛珠三角区域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各省区一致认为应遵循自愿参与、市场主导、开放公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从这五个原则出发,就应该在泛珠三角区域中建设跨区域的快速大通道,构建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各省区互相开放、互相流动。

第三,从贵州实际来看。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新建、改扩建了一批铁路和公路,但整个西部包括贵州在内,交通设施的标准都还很低。比如,铁路方面,贵阳到广州的直线距离只有700多公里,但目前贵阳经湘黔、京广铁路至广州和经黔桂、湘桂、黎湛、广河铁路至广州的两条线路长度分别达1560公里和1434公里,是直线距离的两倍多。并且因为技术标准低、速度不快,旅行时间分别为21小时27分和27小时。公路方面,国家给予了我省极大的支持,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国家投资占整个工程投资的比例大大高于周边省份。但一方面由于我省经济总量小,财力十分薄弱,用于公路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因为经济落后,车流少,除了国家投资外,没有其他社会资金进来投资建设高速公路,所以高速公路建设远远落后于周边省区。到2006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78公里,与周边省区相比,是四川的38%,是云南和广西的44%,是湖南的48%。物流条件不好,农产品不能很好地成为商品,农业种植结构无法调整,农民收入低,工商企业也没有竞争能力,特别是由于缺少连接发达地区的快速通道,严重影响了我省在人员、物资、资金、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交流,整个经济只能在省内进行低水平循环。面对这一形势,2006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贵阳至广州快速通道的重大战略决策。

联合报道组:大通道的建设,将会对整个西南以及泛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

林树森:贵阳至广州快速通道的建设,对整个西南乃至整个西部、珠三角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贵广快速通道的建设,将有利于完善我国西部与南部地区的交通网络。国家中长期铁路路网规划的快速铁路和西部地区有关的有两条:徐州―郑州―西安―兰州客运专线;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也就是说西南地区除成都、重庆外,都没有快速铁路到达。并且这两条线都是东西走向,西部地区没有南北走向的快速通道。贵广快速铁路与即将建设的兰渝(兰州至重庆)铁路和川黔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连接起来,将形成一条从西北经西南连接华南的快速大能力通道,使西南地区至珠三角地区铁路运输距离较现状缩短809公里,随着兰渝铁路的建设,西北至珠三角货物运输缩短472公里,将有力促进整个西部地区与华南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珠江三角洲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的龙头地位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贵州地处泛珠三角区域的腹地,是西南地区的几何中心,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贵广快速通道的建设,将把泛珠的龙头和腹地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长期化。从这个角度来看,贵广快速通道的建设是开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第三,贵广快速通道将经过广州、怀集、阳朔、桂林和我省黔东南、黔南等地区,沿途800多公里,共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古迹53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随着贵广快速通道的建设,一条世界级的旅游观光线路也将应运而生。

第四,贵广快速通道的建设将覆盖铁路空白地区一大片,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沿线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对外联系与经济发展,加快沿线地区扶贫开发步伐。可以说,贵广快速通道是对沿线贫困地区最大的扶贫项目。

联合报道组:具体对贵州而言,大通道的建设将会带来哪些变化?

林树森: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任何一个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和跨越式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投入的条件。资本投入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和规模,经济才能实现起飞。而贵广快速大通道把贵州与国内经济最发达、资金最雄厚的大珠三角地区紧密联系起来,必将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大转折和新起点。

首先,将改变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由于交通阻隔,贵州经济社会封闭自足的特征多一点,特别是农村经济。而以贵广快速通道的建设为突破,以交通跨越式发展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大珠三角发达地区大量的资金、技术、管理、观念、体制等将进入贵州,加快贵州能源、矿产、生物、旅游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市场经济的发育、产业的改造升级,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和外向的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其次,将重新确立贵阳西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南昆铁路,特别是渝怀铁路建成后,贵阳在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的重要性日益下降,甚至出现边缘化的危险。贵广快速通道建成后,将根本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今后来自四川、西北的大部分客流、物流将重新选择贵广快速通道南下,贵阳西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将再次得到确立。

再次,将大大促进贵州,特别是黔东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贵州大约有200万人在广东务工,还有5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快速大通道建成后,必将加快贵州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大通道所经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地区,由于交通不便,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该地区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预计随着交通的改善,旅游业将有爆发性的增长,经济社会将得以快速发展。

联合报道组:贵州与广东两省,一个是西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一个是东部发达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不尽相同、各有优势。我们如何通过贵广快速大通道建设,使双方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更好地实现互补和共赢?

林树森:第一,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来看,发达地区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土地、电力等要素成本要高一些,而欠发达地区的则要低一些;发达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饱和度要高一些,而欠发达地区则要低一些,相应的开发潜力就更大一些。也就是说,贵州等欠发达地区在生产成本和市场开发潜力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广东等发达地区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随着大通道的建成,两地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第二,广东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先行一步,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同时也有一些教训,比如在环境污染等方面就付出了代价。贵州虽然发展相对滞后,但也具有后发优势,比如贵州生态保存良好,环境受污染的程度较轻等,如果这一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将有可能从工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直接进入生态现代化这个现代化进程的最新阶段。这样,贵州在生态环境方面就可以与广东实现互补。

第三,大通道的建设将把西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有机联系起来。我省处于西南地区连接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前沿,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陆上交通枢纽。贵广快速大通道建成后,随着流通条件的改善,贵州将成为西南地区的桥头堡,广东到西南地区将更加便捷。

第四,大通道的建设将促进两地的资源优势互补。贵州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农产品品质高。大通道建成后,广东的客商不仅可以更加便捷地到贵州旅游和避暑纳凉,还可以到贵州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销往广东等地区。

此外,贵州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目前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因此,两地在劳动力输出方面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联合报道组:“早晨在广州喝早茶,中午到贵阳吃午饭”,这是很多人对贵广快速大通道建成后双方联系的便捷性的最直接理解。为迎接大通道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以吸引更多的广东人入黔“吃午饭”、投资兴业?

林树森:贵广快速通道建成以后,要让更多的人到贵州来“吃午饭”和投资兴业,我们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准备:

第一,加强交通枢纽建设。从近期来看,要加快完善我省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系统,建立与周边省份的快速连接,把贵阳打造成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将来从广东经贵阳到昆明,再到东南亚,完全可以用快速通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的经济区域。贵州应该通过建设与昆明的快速连接,积极融入这一经济区,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第二,加大城市、旅游业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承接大通道带来的客流、物流和产业转移。

第三,切实做好产业规划。一是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茶叶、蔬菜等生态农业。二是要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打下基础。三是要充分发挥我省青山绿水保存良好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

第四,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为广大客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联合报道组:我们在大力发展交通等现代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好贵州的生态?

林树森:首先,要切实抓好道路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在设计贵广快速通道之初就把环保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考虑。我们提出,在建设大通道的过程中,宁可多花一些钱,也要把环境保护好。一方面,要切实抓好沿线植被的恢复,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置并综合利用大通道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弃渣。比如,符合条件的弃渣可以作为筑路的材料,还可以把弃渣用于填谷造地,这样既减少环境污染,又能派上用场,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

其次,贵广快速通道建成以后,随着客流、物流和外来投资的增加,我省生态建设和保护将面临严峻考验。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应对。

一是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五”期间,我省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目前已达到39.9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以上。下一步,我省将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完善水利设施等措施,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省生态优势,扩大环境容量。

二是坚持把招商与选商结合起来,重点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符合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的企业,坚决避免引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

三是切实抓好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城市化和绿色产业发展。(执笔:陈正府谌贵璇)

上一篇:惠水地税:“三新”税收助推“好花红”之乡经济... 下一篇:带薪年休假社会反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