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智能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26 10:57:50

浅谈多元智能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多元智能是指人的智能总是以多种方式综合体现,绝少有人仅存一种智能。每一普通人所具备的智能组合各不相同,在小学生的身上也是如此,即使有些孩子没有特殊的天赋,但经由能力的组合或整合,也可以在某个角色上表现很突出,也就是综合大于部分之和的体现。笔者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体育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

在任何一项体育活动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运动员身体方面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情感方面的沉着、坚韧、耐久、激情,还能看到他们的聪明和机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通过体育训练其智能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与同等水平的对手比赛时智能往往决定着胜利的天平,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智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没有一套教学方法可以一成不变,更不会对所有的学生都适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变换教学策略,进行多样化甚至个体化的教学,以配合学生的智能分布。通过这一理论对照体育教学可以使体育课程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课程相配合,达到教学的综合效应。积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对人文环境、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完善教学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也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了个人发展的方向。它可以帮助教师审视自己的智能结构和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扬长避短,使教师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尽量弥补不发达的智能。如空间智能较不发达的教师,上课时场地的设计、布置欠妥,会对教学造成不利影响;而人际智能发达的教师,则可能常常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很好地与学生沟通。教师如果能够熟知自己在各项智能中的优势与不足,就能有意识地去开发被忽略的那部分智能,激发其工作热情,并让已有的智能更上一层楼,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

(一)肢体—动觉和空间智能

肢体—动觉智能的培养在体育课程中占首位。体育活动所需的各种空间使得空间智能与肢体—动觉智能在体育教学中同步发展。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身体练习对各种感觉进行刺激,使人的感觉和知觉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这两种智能。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肢体—动觉智能和空间智能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发展这两种智能一定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重视教学内容的单元性和连续性,达到持续并逐步加深刺激感官的作用。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会存在对学生的肢体—动觉智能和空间智能的发展不利的情况:一是教师忽视体育教材中发展各种感知觉的辅助练习和辅的小游戏。二是教师忽视队列队形教材的作用,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方位知觉。三是教师可能会忽视“手把手”地教。四是弱化了“身体练习”这一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重视了形式的活泼,学生情绪的调动,但没有真正地达到“运动形式的活泼,激发学习兴趣”。

(二)人际智能

体育被人们称为“世界语言”,它在人与人的交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体育课上要重视体育在这方面的功能,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习领域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适应目标”,通过体育教学要使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体育课堂上、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实现“社会适应”这一学习领域的各级水平目标的教学氛围,提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发展学生的人际智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尽量给小学创编一些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好游戏。“自主学练”教学法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交流、相互学习、互助合作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但是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正确估计,加强对学生的监控和指导,避免出现“放羊式“教学。

(三)自然观察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智能—数学智能、音乐智能和内省智能

对这几种智能的培养不是体育课的主要任务,但是作为人智能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体育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智能结构和组合逐步完善。

观察是人们发现并获取知识的重要一环,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观教学法是体育课上最常用、最有效的教法之一。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使用直观教学法时一定要对小学生听讲注意力、听讲习惯、听课的纪律严格要求,让学生充分调动用于观察的感觉和知觉。如要求学生上课听讲时眼睛要看着老师,耳朵听清楚老师的讲解,教会学生怎样看示范,提示观察的重点,并积极动脑。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有利于体育课堂基本常规的贯彻执行,促进新课程标准“运动参与”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

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语言智能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点:⑴讲解时尽量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简单句,对于一些动作“口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慎用。⑵教师要适时对学习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切实做好课堂结束前的总结。⑶多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多向老师和同学谈自己的感受,给学生多创造“说”的机会。

通过体育教学能够积极地发展学生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非逻辑思维。在体育课上用于培养形式逻辑思维的教材比较少,但是不少体育教材在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教法上立足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增强知识性,是可以将其他学科所具有的培养形式逻辑思维的教学方法加进来的,以此作为完成教学目标的辅助手段。体育运动与音乐是分不开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节奏感和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情景教学中用音乐调控学生的音乐智能,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就充分体现了通过身体活动发展学生音乐智能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内省智能的培养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这时,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从而不断提高自我认识。

总之,体育教学是一门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和进行多元智能教学的有效学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的先进理念,对于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人性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的整体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