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2004-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时间:2022-09-26 10:36:23

朝阳市2004-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朝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分析儿童主要死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依据朝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朝阳市2004-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年龄构成以及主要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7年平均死亡率为9.73‰,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分别为67.74%、86.10%,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出生缺陷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为19.21%,儿童死前就诊率达94.63%。结论 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和新生儿复苏水平,加大出生缺陷预防力度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分析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40-02

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社会发展和儿童总体健康状况的指标。为了解朝阳市2004-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及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并为决策提供依据。朝阳市卫生局于2001年制定并实施了《朝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2001-2010)》。作者对7年来朝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死因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市五县三区的全部5岁以下儿童,即2004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出生的活产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户口在朝阳地区,居住在朝阳地区;户口不在朝阳地区但在朝阳地区居住一年以上;户口在朝阳地区,居住或工作在外地但分娩回到朝阳地区。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依据“朝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

1.2.2 资料来源全市五县三区上报的出生季报表、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

1.2.3质量控制 在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所按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基础上,我院每年下乡两次抽查各县(市、区)的助产机构、乡镇、村、街道社区进行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死亡率及死亡年龄别构成7年来全市活产数为199254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为1939例,7年来5岁以下儿童平均死亡率为9.73‰ 。各年度年龄别死亡率见表1.

2004-2010年,新生儿死亡占当年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构成分别为67.18%、69.90%、、65.04%、60.81%、66.67%、66.08%、57.62%,婴儿死亡占当年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构成分别为89.47%、88.24%、84.47%、86.15%、87.03%、87.06%、81.04%。1992年朱宗涵提出新生儿死亡率(NMR)、婴儿死亡率(IMR)、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的关系为NMR/IMR=(65±15)%IMR/U5MR=(75±15)%,可作为一个地区儿童死亡调查质量的参考指标,本组资料中NMR/IMR=75.18%,IMR/U5MR=86.15%均在上述质控范围内。

2.2 主要死因构成及其顺位见表2。其中出生缺陷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为19.21%。

2.3 儿童死前治疗情况7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前就诊分别达到92.86%、93.30、94.83%、94.10%、95.16%、95.86%、96.12%,且到县级以上医院就诊分别达到69.10%、69.89%、70.36%、71.56%、78.89%、81.23%、83.69%。7年中儿童死前就诊率达94.63%,未就诊的5.37%患儿当中有82.86%(87/105)为来不及送医院或在送医院就诊途中死亡。其余均为缺陷原因放弃治疗。

3 讨论

3.1 死亡率分析 表1显示: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与2004年相比,2010年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幅度分别为15.32%、12.09%。且从死亡年龄构成来看,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是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死亡,说明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故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是降低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因此,以新生儿死亡为突破口,强化产、儿科,尤其是基层产、儿科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对高危疾病的认识,,加强高危儿管理,抓好围产期保健工作。

3.2 死因构成分析 表2显示:7年来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前两者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产期保健、高危妊娠和产科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和随访工作,积极预防和纠正孕期并发症,减少高危儿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复苏水平,减少出生窒息患儿死亡。仍需加强肺炎防治,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网,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儿童肺炎危害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加强护理,降低肺炎儿童的死亡率。

3.3 重视出生缺陷引起的死亡,出生缺陷致死疾病有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先天异常。7年来出生缺陷死亡分别有74、47、45、58、52、47、53例。各占当年总死亡的22.91%、16.26%、20.09%、19.59%、19.26%、16.43%、19.70%。虽然大部分出生缺陷原因不明,但与环境污染严重、人群滥用药物、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患病检出率增高以及家长放弃治疗等因素有关,既是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开展遗传咨询,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知识,推广优生优育技术,做好产前筛查工作,提高产前筛查质量,减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缺陷儿的出生。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高出生缺陷儿童的就诊率和治疗率,降低出生缺陷儿的死亡率,是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同时要做好出生缺陷的监测工作,动态观察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可疑致畸因素并给予干预。

参考文献

朱宗涵对我国儿童生存水平的初步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1992、7(2):7

上一篇:甘肃省精神疾病现状调查与展望 下一篇:基层医院2007-传染病疫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