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朝阳市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思考

时间:2022-07-29 09:44:20

关于加快朝阳市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思考

摘 要:玉米是朝阳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朝阳市机收水平只有16.5%,远远低于全省30.8%的平均水平,发展缓慢,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这属于玉米生产机械化中最薄弱的环节。文章针对如何发展朝阳玉米生产机械化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玉米;机械;收获;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玉米是朝阳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年均种植面积多达26.7万hm2,年产量多达20亿kg,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朝阳总面积的72.6%,玉米产量达到朝阳总产量的82.3%。

2013年种植面积达31.2万hm2,预计产量30亿kg,在粮食生产中占有的地位极高。玉米属于工业原料、传统食品以及饲料,在我国工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玉米的生产对于朝阳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提升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农业增效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现如今,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以及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开展,朝阳市广大农民购买与使用玉米生产机械的热情正在逐渐增加,且玉米耕整地、种植环节机械化作业问题基本已经解决,机耕的水平为87%,机播的水平则为51.4%。但机收水平只有16.5%,远远低于全省30.8%的平均水平。发展太过缓慢,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这属于玉米生产机械化中最薄弱的环节。从2005年国家实施农机直补政策以来,朝阳市逐年加大对玉米机收工作的推广力度,2006年玉米机收才实现零的突破。截止2011年朝阳市玉米机收统计数字显示4.67万hm2,但实际机收数量不足2万hm2。自2008年农业部启动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工程以来,朝阳市5个县(市)先后列入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玉米收获机也相继列入农机直补范围,朝阳市基本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但仍然处于全省最低水平。这已成为制约朝阳市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和瓶颈问题,也是朝阳市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1 朝阳市发展玉米机收的良好优势

1.1 农民购机热情逐年凸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从6月份市农机办组织的专家组到省内外几家主要生产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企业调研,所有企业都在根据市场调查结果生产接近朝阳市种植模式的小型收割机械,而且销售非常好,供不应求,没有现货,全部预订生产。从朝阳市购机情况看,2006年保有量仅4台,2011年达159台,5a时间购机量增40倍,玉米机收水平从2006年的4.9%提升到201l年的16.5%。2013年准备购机的营机户将大幅增加,这对于经济欠发达,又受土地条件和种植模式制约的地区来说,已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发展态势。

1.2 各生产企业研发制造的积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逐渐加快

我国农业部统计数据表明,参与我国玉收获机械研制和开发与生产的企业已经达到了数百家,新产品和新技术得到了充分展示的机会。

从全局来看,玉米机械化收获中的主要技术瓶颈问题基本解决,收获机械基本定型。近年来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目录》的玉米收获机已达120余种,产品数量逐年增加,机具性能越来越好,型号越来越多,逐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模式、不同条件的需要。

1.3 玉米机收市场逐渐活跃,政府的治理力度不断增加

如今,我国购机补贴资金开始逐年增加,且对玉米收割机购置的支持也在不断增强。省政府和朝阳市政府在2008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意见》,对朝阳市加快玉米全程机械化起到了强力推动作用。

1.4 节水增粮工程的实施对玉米机收工作是个有利契机

朝阳市是辽宁省农业大市,也是节水增粮工程重点市。2012年实施节水滴灌多达2. 67万hm2,覆盖7个县(市)区,每667m2财政补贴600元,农业综合开发办实施633.3hm2,覆盖建平、喀左、凌源和北票4个县(市)区,每667m2财政补贴900元。多数地方财政都对播种机在农机直补的基础上进行了累加补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把机耕路建设和保护性耕作列入农业措施之中,从技术要求上看,必须实施机耕、机播,促进了农艺农机融合,种植模式适合机械收获。

2 目前朝阳市推广玉米机收面临的问题

朝阳市玉米机收面临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和难点很多,任务很重,制约发展因素很多:农机农艺融合配套难,朝阳市玉米种植模式行距小与现有玉米收割机行距不对行;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限制玉米收割机大面积连续性作业,造成机械效能低;目前玉米收割机价格偏高,作业周期短,利用效率低,投资回收期长,营机户投资积极性不高;驾驶操作人员对机具性能不熟,操作技能差,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建议

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要坚持重点突破、因地制宜以及分类指导的理念,梯度推进、以点带面、以及强化服务为基本原则,实行农机农艺互动,由此发展合理的玉米滴灌节水种植模式的机型,推动社会化服务,以玉米主产县(市)区引领突破;多种技术联动,以小型收割机技术引领突破。要严格把握发展思路,将玉米机收作为各县(市)区农机化主管部门的主导工作,仔细的进行总结,明确工作任务,联系实际,加强管理力度,推进玉米机收工作向前发展。在开展工作时应当按照一些几点进行:

3.1 应做好项目工作,增强示范带动力度

应加强对朝阳市国家和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和相关示范项目的管理,增强示范项目的领导力度。要结合三秋生产,尽快部署,围绕建示范点,尽快购置机械,组织开展乡镇之间、县(市)区之间的跨区作业。对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利用现有项目资金,按时期完成项目工作,推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项目支持。通过项目的实施,突破玉米机收瓶颈,推进玉米机收以及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进度。

3.2 提升组织领导能力

将秋季农机化生产工作当作目前农机化任务的首要工作,工作的开展需围绕重点作物以及重要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明确工作内容,落实控制措施,设立责任追究制度、提升农业作业水平,由此保证秋季农业生产的发展进度。

3.3 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的要求,加大对玉米机收以及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尽力带动以及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机大户以及专业户等开展跨区作业,竭力培养玉米机收作业的社会化服务的主体,提升农机具的使用率以及农民收入。此外,还需培育玉米机收作业市场,提升玉米机收的作业的范围以及工作效益。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来实现玉米种植的规范,采用订单化服务、生产标准化以及经营规模化等,带动朝阳市农机农艺配套设备的发展,并由此解决玉米机收社会化服务等问题,推动朝阳市玉米机收作业市场的发展进程。

3.4 提升机具选型与质量调查

尽力组织机具选型与质量调查的工作,提升对补贴机具质量督导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质量跟踪调查、选型以及试验等形式,准确的向生产企业反馈客户的意见、试验以及调查的结果等,参照相关意见和建议,提升机具的可靠性以及适应性。将服务质量好、性能可靠以及适用性强的机具与相关生产企业推荐给农民。

此外,还需加强投诉监督的力度,加强协调处理机械质量问题的强度,促进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改进产品的缺点,提升服务质量以及三包水平,尽力维护农民应享有的合法权益,以此推动玉米机收的发展。

3.5 加强科学示范推广的范围,促进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根据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规律,通过推广、选型试验以及引导等流程,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示范推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优质的机型,然后进行示范,运用事实说服农民。且需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农机农艺技术的协调发展。及时组建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专家组,使其发挥各自优势,研究与协调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过程中遭遇的困难,由此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3.6 对于优秀的农机设置购机补贴资金,增强资金投入强度

按照我国以及省内相关标准设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将玉米收获机作为此次补贴的重点机型。且需争取地方购机补贴资金,实现累加补贴,以此带动农民购机的热情。专家小组需正确的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以及种植大户。多开展机手培训以及技术示范等活动,以此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作者简介:孟宪伟(1971-),女,大专,辽宁省凌源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工程师,曾获朝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一篇:关于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中的机械采收技术探讨 下一篇: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