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中的造型艺术美

时间:2022-09-26 10:12:28

专题片中的造型艺术美

美的前提

专题片中的美是实际内容和表现形式相结合的美。从形式上来看,专题片会运用画面构图、光线、色彩、影调等艺术手法向观众展现专题片有的美。从内容上看,健康、和谐、知性、有深度的内容能使人产生美的享受。专题片以画面为传播信息的基础,在三维的画面空间里展现多维的客观事实。创作人员在构建画面形象时,要对画面的线条、影调、色彩、形状等有直觉的把握,因为这些因素构成的不同影别、视角及运动产生的韵律等等都有其自身美的规律。专题片中的造型艺术美就是要对这些造型元素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以画面的外在形式给观众以美的愉悦,唤起人们的审美。所以,制作专题片需要考虑的不只是如何构建画面形象,更要考虑到画面形象的线条、色彩和形状,以及前期制作时的景别、角度、摄影技巧等因素。

主题的内蕴美

中央十套最近播出过一部有关韩美林的专题片。主角韩美林是一个相貌平平的中年男子,但片中几个细节的设定和不同角度的表达却让这个主角充满了造型艺术美。其一是讲韩美林的美术和书法时,镜头带观众来到韩美林的艺术展上,韩美林笑眯眯地亲自讲解介绍他的作品的含义。他指着画说:“这些都是小漩涡,很多很多的小漩涡。”话语中带着可爱和睿智,把这个有点特别的艺术家的奇思妙想展现无遗。然后镜头转向韩美林的工作室,韩美林指着一幅主体为女人的背面抽象图的画说:“有的画就像音乐一样。”韩美林一边哼着歌一边指着画中的线条,歌声和线条一起在画面上流动起来,给观众的感觉是:他的画的确像一首歌。这时,这个外貌平平无奇的中年人身上散发出一种艺术家的气质,让人感到一种蕴藉无边的美。这种造型艺术美似不经意,但却是对一个艺术家最好的诠释。

一段毫无技巧可言的工作室画画的片段,恰恰可以展现这种气质的内蕴之美,因为作为艺术家,只有创作的时候才是他人生中最炫烂的闪光点。这部人物专题片里最美的不是主人公的外形,而是他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过程,这是专题片对生活和自然中的美的艺术展现。其实很多优秀的专题片并不以技巧取胜,但我们仍然会觉得很美。只要在创作和制作时,把握好该主题所内蕴的美,自然事半功倍。

表达的创意美

发掘事物内部所蕴含的造型艺术美有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需要的是创意和想法。有一部叫做《埃及女法老》的专题片,里面有一段讲的是拉美西斯二世最喜欢的神妾妮菲塔丽,这个古代美人留下了很多美丽的壁画,让后人能从中品味她的漂亮。创作人员抓住了一个关键,就是妮菲塔丽喜欢化妆这一点。专题片在讲述妮菲塔丽的眼线、眼影、腮红和唇膏时,请了一个跟她很像的少女按古时候的化妆方法重新演示了一遍。在剪辑时,一幅画像接一段化妆的片段,那个画着长长的眼线、涂着红红的唇膏、穿着薄薄的亚麻长裙的埃及皇后慢慢地形象丰满起来。看完这一段后,观众虽然没有见过这位美艳的埃及神妾,但她美丽的造型已轻易地深植于观众的心中,不再只限于一块石头或一幅壁画了,这个片段的表现方式运用得非常成功。当要表达的人物造型非常单薄时,可以借鉴这种表现方式。由此可见,当摄像机并不能及时把美丽保留下来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重塑这种美。

画面的加工美

专题片中的造型艺术美不只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来表现的,有的时候,拍摄技巧及后期制作也同样重要。在一部叫《Olympic magazine》的专题片里,有一个片段一开始先用正常的速度播放长跑运动员跑步时的动作,到冲刺时,镜头对准了运动员的脸部,然后用慢镜头播放。镜头里的运动员满脸是汗,冲刺时眼神充满了力量。他们的脸是痛苦的扭曲的,慢镜头细致入微地表现并放大了这种痛苦,同时又表达出了他们眼神中的斗志、喜悦和绝望等等复杂情绪,使人迎面感受到体育竞技的残酷之美,极具冲击力。还有一个片段也很有趣,后期制作人员把各类运动中的一个动作重复重复再重复,然后才是最后一击。一个掷铁饼的运动员在地上旋转的动作被快速地重复了五六遍,非常有节奏感。看完后对运动员的这个动作印象非常深,重复的不只是一小段胶片,而是运动员在竞技时的力和速度的美。

有些美如真实表现则难以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必须运用适当的技巧。运动场上的素材,大部分是精确地拍出整个运动的过程,镜头的摆位和拍摄方法都非常程式化,照搬到专题片里,非常沉闷。这部专题片里只是用了慢镜和重复,配合上节奏和内容,就显得非常特别,而且还能把美的意味表现无遗。

叙事的精确美

有的题材是缺乏真实影像的,这时就要讲究再现的造型艺术美。中央十套播出的《咸说历史》里,展现了自贡以前的盐井和运输工具,摄影师用怀旧的手法拍了很多从开采卤水到烧制成盐的整个装置的片段和画面,还穿插了很多制盐时的工作场景。而这个制盐装置深藏在地下的部分观众很难看到,创作人员用了现代的三维动画技术,模拟了一个地下装置的结构图,并模拟了当年开采盐井时的景况。除了制盐的工具外,专题片还介绍了自贡古时候运盐的工具,那是一种好像过山车一样的管子,用一些现代人无法理解的方法被连接在一起,用作运输。专题片除了让观众了解了很多当年制盐的历史外,还非常成功地重现了中国古代的制盐及运盐的装置。而这些画面制作精美,准确有力,使人们在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感叹自贡古人的智慧。这种对历史事物的模型重现是叙事的需要,也是美的需要,因为表达不清楚的美是残缺的。造型的艺术美要与片子主题的内蕴美互相呼应协作。

美的误区

美是相对的,专题片中的造型艺术美也一样,以大家约定俗成的美作为美的准则。有些专题片在塑造造型时会忽略掉这个准则。例如一些讲农村题材的专题片,主创人员会很刻意地探索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以致整个片子真实之余却失去了美感。贫穷、脏乱、破烂在大部分观众眼里都不代表美,在制作此类片子时可以真实表现,但过分地追求这种真实会让专题片失去美感。在表现人物时不加修饰也是一个误区。专题片有时会有些采访当事人的片段,这时观众能很直接地接收到整个画面,那么,画中人的外型就很重要了。对于一些外型不太讨好的当事人,可以切换一下他的侧面、背面及剪影,也可以只取其声音,画面接些与声音相关的内容。画面更要避免反映出人物在自然过程中影响审美的一些行为和形象。比如在情节无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拍下主人公吸烟、吐痰、做鬼脸等画面,是会影响全片的基调的。

鲍桑葵曾说过,美主要是被欣赏到的,美就是活在某种欣赏里面的东西。专题片的创作目的,就是用美的故事、美的情感和美的形象呼唤人们心中对美的感受。作为这种唯美诉求的载体,画面的造型艺术美显得十分关键。

上一篇:远教进了俺家门 下一篇:自查自律强化纠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