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要素中的力度

时间:2022-09-26 10:07:41

论音乐要素中的力度

【摘要】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蕴含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是人类的感受、思想和意识的一种本能的表现,是一种自然流露,它是听觉的,感觉的。丰富多彩的力度表现和手段,使音乐的表达更加细腻,更加完美,更能产生共鸣而被人们所接受。

【关键词】音乐;要素;力度

音乐,这种艺术化了的声音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在人类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把人们带到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

音乐是通过多种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力度、曲式等去揭示内容并表达感情的。因此,任何音乐作品都不可能单独使用某种音乐要素,恰恰相反,它要综合使用各种音乐要素,每种音乐要素是不容忽视的,都有其重要之处。如音乐要素中的力度,它在音乐中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一、力度运用的发展概况

力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程度。力度特性涉及三个相关因素――声强、声压、响度。声强是指声音的物理能量的大小,即声波在一定的时间单位内容穿越与它的传播方向呈垂直角度的面积单位时所需要的能量。声压是指由声波产生的压力,是由物体振动时产生的空气压力变化而形成的。响度是由一定的声压所形成的声强在人类听觉中所形成的力度印象。

力度变化存在于几乎所有形式的音乐之中,即使是乐谱上没有力度标记它也是存在的。已知最早的对音乐中发生力度转变的描述来源于普鲁塔克关于古希腊音乐的分析,即一种类似于公元1世纪的单旋律圣歌,它们通过音量的微妙变化用以表达某种意义或模仿说话的声音[1]。中世纪音乐家们还不存在一个确定的词来表达“力度”的概念,但在词义中暗指了“力度”的概念。

总的来说,力度的表情符号起源于巴洛克时期,但在当时只是偶尔运用。巴洛克时期力度变化的声部通常是给能够表现更多力度变化的乐器。阶梯式力度是这一时期力度运用的重要方式,它广泛运用于当时的许多管风琴与羽管键琴的作品中。

十八世纪中期,新的力度概念开始出现,这种概念是与交响乐和奏鸣曲式相联系的,对紧张度和高潮的倾向要求更为精细。曼海姆乐派所采用的力度运用方式已经显现出相对独立的运用特征。

随着罗西尼和伯辽兹的音乐中体现出将力度作为一个结构的原理,力度作为表情方式显得更为重要。在之后的作曲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更为多样的力度运用方式。舒曼的力度运用追求一种空间效果。韦伯恩通常是用微小程度的力度变化来造成强烈的紧张感。斯特拉文斯基在其创作的不同时期,力度的运用方式截然不同。早期他用乐器的增加来创造力度的变化,而到了20世纪中期的作品中他避免渐强渐弱的力度运用方式。拉威尔的在其作品中《波莱罗舞曲》中也运用了特别的方式处理全曲的力度,各种乐器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贯穿全曲的渐强。

在许多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中,展现出对两个极端力度范围使用的趋势,如凯奇和费尔德曼用一种几乎相反的方式来处理音乐中的力度,去开发音乐中“寂静”的领域。费尔德曼在他的作品中并不规定力度具体的量,以此来表达其独特的音乐观念。

二、力度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

音乐中的力度是一种变化着的状态,它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如多少分贝算做强力度,多少分贝算做弱力度),一定的音乐内容决定着与其相适应的力度。

如摇篮曲,由于其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意境,都要求一种安静的气氛。因此,摇篮曲的力度总体上是弱的。而战斗性的、庄严辉煌的音乐,其力度总体上又是很强的。如《红旗飘飘》、《长征》等。在器乐作品中,利用力度对比表现音乐内容的现象可说是屡见不鲜,往往在同一首音乐作品中就有很鲜明的力度变化。

即或是在哲理性很强的交响音乐中,力度也是表现音乐思想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贝多芬在他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第一乐章中,给命运动机以极强的力度,以表现命运之神的狂虐。为表现人们对光明、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又选用了弱力去表现。可以说,正是这对比鲜明的两个主题才发展了音乐的戏剧性矛盾冲突,也正是这种矛盾冲突才完善地揭示了人与命运搏斗的思想内容。如果再与第四乐章的音乐联系起来:它那进行曲式的节奏、明朗而昂扬的旋律以及极强的力度,给人以充满激情的、辉煌的、胜利狂欢的深刻印象。如果将这种印象与人和命运搏斗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去思考,那么,通过斗争获取胜利并走向更光明的未来这一哲理不是很清晰了吗?所以说力度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音乐的力度去感受音乐的情感、理解音乐内容。一定的力度与视觉形状的大小、情态的强度、事物的能量和力量状态、物体质量的轻重及空间知觉距离等对象之间有着相适应的关系:音越强,人们感觉事物拥有的能量越大;音越弱,感觉事物拥有的能量小。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开始主题给人以波涛汹涌的大海之感,而德彪西的《大海》中“早晨到正午的海”则给人以平静微澜之感,音乐中力度的不同是产生这种感觉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瓦格纳歌剧《女武神》中以强有力的铜管奏出的女武神主题,显示了一种巨大的征服力量;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的第五段“士星・老年之神”则以微弱的力度使人产生了无力、孱弱、生命之力衰微的感觉。

情态力度就是情绪或情感力度,表现强烈的情绪与情感音乐,往往要用强力度的音响来表现;反之,平和、安静的情绪音乐,就要用中等的或中等偏弱的力度音响来表现[2]。如:可以想像被称之为“革命练习曲”的肖邦《钢琴练习曲op.10No.12》开始的和弦与音流,如果不以强力度奏出,是不能与“革命”这样激烈的社会动荡给人们造成的情绪影响相称的;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在描写激烈战争的段落中,如果没有强烈的音响安排,是不能使人感受到战争的激烈景象的;反之肖邦的大多数“夜曲”如果奏得太强,则必然破坏了音乐所表现的那种安静、平和的心境。肖邦的《c小调夜曲op.48No.1》的中段,就是由于力度非常强,所以没有人能从中感觉到人在“夜色”中的平和性情,而是觉得音乐似乎在表现平静的夜晚之中产生了巨大的感情波澜,随后又恢复平静的过程。

三、力度在音乐中表现的意义

力度的强弱和乐曲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音乐内容及音乐情感的复杂、细腻、变化多端,致使音乐必须在音的力度上做细致入微的处理。力度会引起联想作用,所以,描绘夜的乐曲不宜用强音,光线的照耀才用渐强或突然的强音来描绘,描绘朦胧的月色,须用高音,更须弱奏,强有力的低音常用来表示强大的庞然之物;但极弱的低音断奏,并不引起沉重之感,但却能唤起幽冥或超人类的幻象,可与长笛和小提琴的高音媲美。因此,音乐中的力度是一种变化着的状态。

事实上,任何音乐都不可能脱离力度而存在。无论是即兴的音乐还是非即兴的音乐;乐谱上有力度标记还是没有力度标记;音乐家有意识的安排力度结构或无意识的产生了力度结构,力度都承担着重要的结构意义。在力度结构产生的同时,力度也产生了其表情意义。

总之,音乐中的力度变化可以是“粗线条的”,也可以是非常细致而复杂的,力度是音乐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音乐的力度去感受音乐的情感、理解音乐的内容。富于技巧的细腻的力度变化使音乐增添神韵。

通过对音乐要素中力度的具体分析之后,发现音乐中有太多我们未知的奥秘,人的固有思维不仅会束缚创造力,而且会阻碍人们认清事物的本质,我们需要用不同的观点去审视,去开启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2

[2]章连启.听的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3

[3]韩宝强.音的历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5

[4]杨燕迪.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7

[5]修海林.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5

作者简介:

韩芝(1979.10-),女,汉族

上一篇:物质时代的新命题 下一篇:法无定法 气概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