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力资本存量估计

时间:2022-09-26 10:01:39

江苏人力资本存量估计

[摘 要] 江苏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城市人力资本存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依据人力资本原理,采用成本法对江苏省人力资本存量进行粗略估计,并对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各城市对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找其原因,缩小区域差异。

[关键词] 江苏 人力资本 存量

人力资本易于定义却难以计量。人力资本是无形的、难以触摸的,其存量不能直接得到,所有的存量估计都是间接的、有偏的。常用的估计方法有成本法、收入法和教育指标替代法3种。恩格尔较早的运用成本法来测量人力资本。舒尔茨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来衡量人力资本,也将其引入成本法之类,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的5种主要形式。收入法是从产出的角度度量人力资本,是按最终劳动收入的多少来反推人力资本的含量。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克尔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收入法的估计人力资本的理论框架。替代法是指用人力资本组成部分中某一重要的变量指标替代人力资本整体指标。替代法最为常见的就是教育指标替代法,教育指标中包括成人识字率、入学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受教育程度加权求和等。

本文选用成本法对江苏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估计。即,教育投资的直接成本(教育支出总额)+间接成本(学生因受教育而放弃的收入)=教育投资;卫生固定资产投资+卫生事业费+医疗费=健康投资;所以,人力资本总投资=教育投资+健康投资。

下面是以江苏省13个市为基础,对各城市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比较分析。

表中教育支出总额,医疗卫生事业费支出的数据来源于2008年《江苏统计年鉴》,卫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源于《江苏卫生年鉴》,其中,医疗卫生事业费=卫生事业费+医疗费。

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苏13各地级市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情况,按存量多少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苏州、南京、无锡、徐州、南通、盐城、常州、泰州、扬州、宿迁、淮安、连云港、镇江。江苏省各市人力资本投资对各市GDP的相关系数R=0.954,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

苏州的人力资本存量最多,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市。南京作为省会城市,是江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城市的综合实力方面首屈一指,南京市拥有高等院校的数量在各市中最多,这就为南京储备了大量潜在的人力资本。无锡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源地之一,GDP也仅次于苏州,科技进步实力综合评价连年居于全省第一。无锡的民营企业吸引并招纳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无锡也有相应的综合性大学和技术性的大中专院校作为科技支撑和动力,再加上政府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这些种种的因素使无锡的人力资本存量稳居前列。常州作为“苏南模式”的 发源地之一,一度处于高度繁荣的“苏锡常”阵营,但近年来常州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与苏锡两个兄弟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大。常州在综合经济实力、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存在着不足。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人才优势,常州几乎没有高等院校的人才支持,而且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也相对匮乏,与此同时,政府对教育投入也相应地减少。因此,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使常州积累人力资本存量的关键,也是发展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镇江使苏南地区经济基础最为薄弱的城市,而镇江2007年的人力资本存量也排在最后一位,人力资本投资仅为21.19亿元。就镇江的地理位置而言,镇江靠近经济比较发达的南京、无锡,人才吸引力远远落后于这两个城市,镇江的在校学生数仅为28.96万人,是各市人数最少的。种种原因导致了镇江的人力资本存量远远落后于其他城市。

苏中是连接南北经济的过度区域。靠近沿海的南通经济发展水平颇高,其人力资本存量排在第五位,也是苏中三市人力资本最多的一个城市。由于南通的地理位置比较好,不仅靠近沿海,航运通道比较发达,而且临近经济发达的上海和苏州,使得南通的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占居了有力的条件。基于这些优势,南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也比较强,同时,南通也比较重视人才的培养,拥有一些高等院校和大中专学校,对教育的投资也就相对较高。而同属于苏中地区的扬州和泰州人力资本存量仅排在第八位和第九位,不仅落后于南通和除镇江以外的苏南几个城市,而且还落后于苏北的徐州和盐城。扬泰地区的经济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GDP也仅高于苏北一些城市,虽然今年来扬泰两市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对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资也有所提高,进一步加强了民生建设,但其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是相对较弱。此外,扬泰两市的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这也是影响两市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因素。

苏北五市的整体水平落后,经济发展较慢,大部分地区属于经济落后区,不过其中的徐州作为中心城市发展势头较好,潜力比较大。从江苏省各市的人力资本存量排名中就可以看到徐州的人力资本存量仅次于经济发达的无锡,排名第四,统领了苏中和苏北八市。徐州虽处于苏北地区,但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却不容忽视,GDP赶超苏中部分地区,徐州地广人多,用在教育和医疗卫生上的支出自然不会少。徐州又是苏北高校的聚集地,作为苏北的中心城市对人才的培养和吸引能力远远领先于苏北其他城市,这对徐州经济的发展无疑注入了强心剂,这也是徐州从苏北五市中凸显出来的重要原因之一。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均分布于传统意义上的苏北地区,这几个城市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多项经济指标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是全方面的。其中盐城市靠近苏中地区,人力资本较丰富,淮安、连云港和宿迁三市的人力资本存量相对贫乏,对各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影响了苏北整体经济的发展。

通过分析,江苏区域人力资本存量存在的差异,从总体上看,以苏锡常为代表的苏南地区人力资本存量较大,南京作为中心城市,潜在的人力资本存量处于领先地位。苏中地区次之,分化也最大,靠近沿海的南通人力资本优势较大,而扬泰地区相对较弱。苏北整体水平落后,不过徐州作为苏北中心城市从中凸显出来,人力资本存量跻身前列,而其他城市的比较优势不明显。

参考文献:

[1]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

[2]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3]董黎辉 柏满迎:对我国人力资本形成及存量现状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2年第5期

[4]张 帆:中国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估算[J].经济研究,2000年第8期

[5]王艾青 安立仁: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分析[J].学术研究,2004年第9期

[6]张 慧 王国志 方淑芬:人力资本存量计量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7]张 琦: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3期

上一篇:职业管理推动企业培训 下一篇:浅谈新形势下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