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工科类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教育培养

时间:2022-09-26 07:18:44

浅谈新时期工科类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教育培养

摘 要:目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当代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新时期第二课堂建设的变化趋势。最后从自身出发对工科学生第二课堂的教育培养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 第二课堂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035-01

一、高校第二课堂内涵

第二课堂指的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总称。事实证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于文科、理科和工科的各个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对于文科生而言,第二课堂对工科生的培养能起到使专业知识更加深入、培养动手能力、强化岗位实践等作用。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课余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以外,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它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趣味性、知识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2]。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第二课堂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

大学的学习是比较灵活,因此在兴趣方面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更容易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起到帮助。这体现在选修课的选择上以及科研竞赛方面等,通过这些方面的锻炼,在一种积极轻松的氛围中,对学生知识的消化更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2.第二课堂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堂”偏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技能培养明显不足,这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就起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3]。

二、新时期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变化趋势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互联网络的出现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带来新的活力。它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校园周边互联网资源的快速发展,是对学校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有益补充,有效地缓解了扩招后高校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相对紧缺局面。校园及校园周边互联网资源已共同成为大学生进行第二课堂自主性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4]。因此,高校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络这个新因素,使第二课堂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

三、第二课堂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

从整体上看,我国工科高校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的重点和方式都集中在教学计划课时内的课堂教学上(第一课堂)。笔者基于工科课程教学的当前形势,分析了教学方案与效率的密切关系。并对教学方案中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优化的设计。其基本点是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形成“教”与“学”的统一,二者得以和谐,达到合理配置投入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1.学生工作是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机制

对于在学生会工作的学生干部来说,学生工作占了大学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完成学生工作的同时,我们不仅得到了能力的培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了友谊等其他东西。

2.主题教育与党建工作

我们应该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旋律,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上采取引导的方式。如今在大学中,每学期在学生中挑选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其实也是党建工作的一种,通过以一种“竞选”的方式,为高校挑选了学生中优秀的人才,并且对这一部分人进行发展,就能在学生中树立起一个榜样,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

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第二课堂教育效果

加强网络管理,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水平。开展创新型活动,将网络资源与第一课堂教学良好的连接起来,可以上网查阅各种资料而不用跑图书馆;把网络以一个比较新颖的形式进行各种比赛活动。比如,浙江师范大学开展的微博大赛就很好的利用了网络。它将政治思想教育和微博这一网络平台有机的联系了起来。

4.做好社会工作岗位的锻炼

通过暑期的短学期我们可以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实习,例如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在这一学期去火车站卖票就是一个社会岗位锻炼的好机会。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看清楚了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受教育者要突破仅以拿到文凭为学习标准,而要以适应今后自己理想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奋斗目标,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规划好整个社会的资源为自己所用,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5.积极参与实践教育与志愿服务的活动

大学不光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更是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阶段。浙师大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学习的机会,多样的社团活动和丰富的科研竞赛为我们提供了资源。除此之外,以暑期实践为主、寒假及双休日实践为辅,内容上以专业教育、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为主的活动也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而对于工科类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应是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相对集中的假期,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社会,增长专业技能,了解社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等。

6.大学生应多尝试课外科技活动 、文体等活动

现在高校所要培养的学生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此,在大学中我们更要多参加文艺体育锻炼和动手动脑等活动。近几年内,浙江省开展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和“新苗人才”培养计划等活动给了我们展现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束洪春.《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08)l0(8).

[2]涂俊才,杨胜勇,熊海林.发挥第二课堂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0).

[3]宋红生.《陕西省高等院校第二课堂教育探析》.《价值工程》.2011,30(16).

[4]江云清.《互联网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关系探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6).

上一篇:关于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 下一篇:谈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的素质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