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调整政策之我见

时间:2022-09-26 07:09:24

养老金调整政策之我见

【摘要】 养老金调整政策是涉及到广大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大事,国家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后更加显得重要。首先阐述了养老保险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三层含义,然后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养老金;养老保险制度;调整;政策

所谓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一、“养老保险”包含的三层含义

1.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需强调说明的是,法定的年龄界限(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2.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3.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养老金是职工退休时的待遇,是老年人在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工作岗位的一种物质生活保障。我国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对老年人也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来,企业退休人员频繁调整养老金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2005年,中央提出连续三年调整企业养老金的口号并开始实施,2007年完成三年连调工作后,又提出从2008年开始三年连调的口号,现在已经进入2010年,三年连调的任务即将完成,广大离退休人员无不欢欣鼓舞,从内心深处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文)中第二条,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是: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政策统一,管理法制化;行政管理与保险基金管理分开。第四条规定,为了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各地区应当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基本养老金可按当地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进行调整,具体办法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这是国家为保障退休人员不会因物价上涨因素而降低生活水平而制定的一项调控措施,为退休人员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一)工龄问题不易操作

1.调待应该体现公平的原则。现在的调待政策过于注重工龄,以为不妥。离退休人员自从办理手续那天起,即已结束了工作开始享受养老金,在晚年生活方面他们的需要是一致的,普遍都在承受年老体弱和病痛的折磨,调待不应和工龄挂钩,因为工龄是属于劳资方面的用语,属于绩效工资的范畴,它与职工的工资息息相关,反映的是退休职工“过去”的工作成果。建议在具体执行上可以弱化工龄的作用,以免造成大的悬殊和差别,降低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2.调待工作应力求简约,不宜太繁琐复杂。调待工作每次都与工龄挂钩,工龄是劳资方面一个很重要的的概念,它的确定是很严格的,涉及到每个人具体情况又不一样,如调待以工龄为基础,又会涉及到劳资许多问题,给调待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做好调待及审批工作,现在离退休人员大多由社区管理,调待工作业务性强,不易操作,调待又需要巨额资金,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每年对此项工作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批,由于业务性太强,审批部门又多,这样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造成了部门与部门之间互相扯皮的现象。其实工龄只反映退休职工的过去,调待应着重考虑退休职工现在的生活状况,国家增加养老金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晚年生活得更有物质保障,更健康幸福,调待政策在制定上应该力求简约,可操作性强,使基层工作者和主管部门审批者均易操作、易审批,别再让历年调待工作成为人人头疼的重头戏。

(二)向低收入者倾斜政策宜保留并继续执行下去

2004年调待,开始向低收入群体倾斜,2005、2006、2007、2008、2009年又继续执行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政策。低年收入者大多是由工龄短、退休时间早的原因造成,调待工作应该以社会生活保障水平为底线做调整,使收入低的退休人员不致因物价指数的上涨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广大人民一起享受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向低收入者倾斜的政策是好的,应该继续执行下去,并且成为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的一项内容。

(三)向知识分子倾斜的政策宜继续保留

2005年开始有了向知识分子倾斜的政策。即对于工资改革前的中级职称、工资改革后的高级职称每人增加养老金,且幅度较大,后2006、2007年、2008年、2009年继续执行。中高级职称人员都是各单位的中坚和骨干,是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功臣。此项政策旨在弥补知识分子因学习而影响的工龄、工资的损失,与当今社会“知识就是生产力”的呼声相适应,旨在鼓励职工学习知识、提高业务技能,解决脑体倒挂问题,不能再让“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悲剧再重演,从而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用知识带动生产力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使国民经济蓬勃向前发展,使我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

(四)增加涉及退休人员生活状况的项目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还可以再根据个人实际生活情况(比如家庭人均收入、个人生活状况、身体状况等等)适当倾斜,真正发挥养老金“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作为一名基层社保工作者,亲眼目睹许多这种情况:同样水平的养老金,夫妻二人都有养老金的比只有一人有养老金的要生活富裕;身体比较健康没有大病的比身体较弱且大病缠身的人物质生活要相对富裕。还有的老人还要扶养有残疾的子女,众多情况,不胜枚举。这样导致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陷入困境。诚然,医保部门、民政部门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是杯水车薪。这需要健全的可靠的资料,需要基层社保部门和社区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并与兄弟部门联手,以增强它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这只是本人的一点粗陋的见解,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修正,具体可行与否,还要看决策者的谋略和眼光。

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每人的情况又复杂不同,调待工作要做到完全公平是很不容易的,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照顾到每一群体的利益更难,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2009年12月22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国务院连续六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彰显了中央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并决定今后还要根据经济发展、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水平等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逐步形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的调整机制。(正常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是指每年(或定期)根据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对基本养老金进行调整,以使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并适当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建立科学、制度化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对于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兼顾各个省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平衡,对于进一步缩小差距和广大退休人员共同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共同在美好和谐的大家园中生活有重要的意义,更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大前提。

上一篇: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下一篇:就业市场“非名校歧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