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要学会玩手段

时间:2022-09-26 04:10:30

数学教师要学会玩手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在教学别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才能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也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但什么样的方法更能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得靠我们教师去琢磨,去发现。必要的时候教师也要玩一点小手段。

一、教师要学会偷懒

选择了教师行业,就是选择了辛苦;选择了小学教师行业,就是选择了忙碌。作为小学教师,每天备课、上课任务量大,作业批改目不暇接,另外还有杂七杂八的琐碎小事,是一刻也不得清闲。嗓子喊坏了,身体累病了,仍然不辞辛苦地埋头苦干。当老师,工作要认真负责,更要学会有智慧的、有艺术性的“偷懒”。这种偷懒不但不会显得你没水平,还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何乐而不为呢?

在教学“小数除法”时,我先出示例题,学生读题后自主列式:5.6÷7,因为有整数除法的基础,我没有讲授太多的方法,先让学生在本上尝试列竖式计算,我来回巡视,让学生经历琢磨、探索的过程。这时学生遇到各种问题,我也不予以讲解,而是找一名做对了的学生到黑板上做,做完后,我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能讲讲方法吗?这名学生讲完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明白了。紧接着我问:谁有问题?学生纷纷提出疑问,还是这名同学解答。没有学生提问了,我说:老师有个问题。我就提出了这道题中关键的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先商零?如何确定商的小数点?再让学生思考。这样我没讲几句话,学生就把小数除以整数的新知识学会了,不但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师要学会装傻

教师是权威,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无所不会无所不能,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津津有味”地听,讲完后学生练习,有一半的学生不会,或者一知半解的。老师一看着急了,就又开始讲,学生再听。哪里错了?该怎么做?怕学生不会老师是不厌其烦地讲,并且时不时地问学生:明白了吗?会不会?看看学生,感觉有的学生还是很迷茫。老师火冒三丈: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反思一下,问题确实不难,但笨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你自己呀!莫不如老师装下傻,或者假装不懂,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出来,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胸怀。

在讲解单位换算时,因为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所以格外容易出错。我没有教给学生换算的方法,而是先在黑板上书写:1.5时=1时50分,请学生判断,有的学生说对了,有的学生则大声反驳。我说:这样不对吗?我觉得很正确呀!这时有个学生实在忍不住了,就直接站起来说:老师,不对,1小时等于60分,而不是100分,况且1.5小时就是1个半小时,半小时是30分,所以1.5时就是1时30分,不可能是1时50分。其他的学生恍然大悟。老师适当地“装傻”,让学生说出其中的道理要比老师一遍遍地讲解好地多。

三、和学生比一比

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来解答,老师命令、指挥或者监督学生,其实学生更希望老师也能参与到他们的学习活动中来,所以老师适当的时候应该放下架子,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和学生来场比赛,这样他们感觉得到老师的尊重,并拥有与老师平等的地位,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实效。

在学法解决问题时,我问学生:谁转呼啦圈最厉害?学生推选了一名女生,我说:老师也会,你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但是在我们比赛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也有任务哦。我分别给女生和男生安排了计时和数个数的任务。学生都拭目以待,并认真做着自己的任务。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许多,然后学生针对记录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了知道最后的比赛结果,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作为这门艺术的实施者,必须要反思、探索、实践,让课堂充满智慧,让学生绽放精彩,为打造高效、实效、和谐的课堂“不择手段”,才堪为教育的高者。

上一篇:放手一搏 享受课堂 下一篇:班级日记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