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马法的体系及其内容

时间:2022-09-26 02:19:16

浅析罗马法的体系及其内容

【摘要】古罗马统治集团和罗马法学家以高超的立法技术和先进的法制理念,经过充分的司法研究提出影响深远的公法和私法划分的体系,公法与私法分别调整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文章主要探索罗马法的体系及内容,立足于法律文化角度,分析和总结罗马法所体现精神对当今的影响。

【关键词】大陆法系;私法;物法;诉讼法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156-01

一、罗马法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罗马奴隶制统治集团和罗马法学家以先进的法制理念和高超的立法技术,创造出反映当时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各种法律关系和法律原则,编纂了体系完整的《民法大全》,其辉煌的法律文化成果影响了人类从古到今的法律,罗马法既有其产生、发展的一般发展规律,也有其复兴、继受的特殊历史时期。在世界文明史中树立起一座史无前例的丰碑。它不仅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而且还有崇高的法律理念。自然法精神、理性精神、私法精神做为罗马法的价值基础,在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与法制发展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罗马,一方面由于罗马帝国的大力扩张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罗马法与市民社会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在罗马诉讼主要是私人的事情,国家并不主动予以干涉,以致在罗马法中,私法极为发达,而公法却始终未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从而形成了以私法为核心的局面。罗马私法就是习惯上所说的罗马法,它把每个公民的私人权利看成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并将私人权利当作公权的要素和基础。罗马法以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私权保护为编制顺序,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三部分内容。正如查士丁尼在《法学阶梯》宣称的:“我们所有的法或者涉及人,或者涉及物,或者涉及诉讼。”

二、罗马法中人法问题的研究

人法又称身份法,是规定关于权利主体的法律,即人的法律地位、人的各种权利取得与丧失的条件与方式、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法律。包括自然人、法人、婚姻、家长、身份、监护人、保佐人等内容。为什么首先考察人呢?据查土丁尼讲首先考察人,是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的对象的人,就不可很好地了解法律。根据罗马法的规定,在罗马享有权利的主体就具有法律上的人格,而完整的人格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和家长权,只有这三种权利都具备,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权利人,否则就是人格减损或人格减等。凡是自由人就有自由权。市民权包括公权和私权。公权有选举权、荣誉权等,私权即婚姻权、财产权、遗嘱能力和诉讼权等。丧失市民权即丧失了家长权。家长权中又分为自权人和他权人,前者为能独立行使权利的人,后者则是在他人权力之下,不能独立行使权利的人。丧失家长权不影响自由权和市民权的享有。

三、罗马法中物法问题的研究

罗马法中的物法是整个私权法的主体,是实体法的核心,包括物权法、债法和继承法,是罗马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部分。物权法也即所有权法,是权利人对其所有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具有绝对性、排他性和永续性三个特征。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他物权、役权等。“物”在罗马法中是指除自由人之外,存在于社会和自然界的,对法律主体(即自由人等)能带来金钱评价的一切资源。这样,原属于物质类的水、空气、海洋等,因为不具有法律上的金钱评价性质,所以都不是罗马法上的“物”;而无形无体的法律关系即“法律权利”,因能以金钱予以评价其价值而成了罗马法上的“物”。因此,罗马法上物的概念既不是哲学上说的物,也不是物理、化学上研究的物,而是根据法律的需要,以人类主观认识为基础,由金钱价值为标准而确定的“法律物”。债法规定的是债的法律关系,“基于这种关系,我们受到约束而必须依照我们国家的法律给付某物的义务”。债权包括债的产生与消灭、债的标的、行为给付等,产生债的方式主要有契约、准契约、私犯、准私犯四种。继承法中,罗马法的继承采取“概括继承”的原则,就是说继承人必须继承被继承人的全部财产和生前所遗留下来的全部债务。继承分为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两种。

四、罗马法中诉讼法问题的研究

诉讼法即程序法,包括审判员的职权、诉权、诉讼担保、诉讼时效、抗辩、答辩、特别命令、公诉等,它是罗马实体法的自然延续。罗马人相当重视权利的司法保护,并在程序设计上取得了成功。罗马的诉讼分为公诉和私诉两种,公诉是对损害国家利益案件的审查,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个人案件的审查。诉讼程序依次分为传唤、审判、上诉和执行四个过程,每一个过程又由数个具体环节构成。如在审判程序中,其构成环节为“开庭一诉讼一双方辩论一法官决定(判决)”四个相连结的环节。同时还规定了一些诉讼原则,如“一人语言不足为证”、“双方充分辩论”、“三审终判”等。罗马的诉讼又分为法定诉讼、程式诉讼、特别诉讼等三种程序。在罗马私法中产生许多的原则和制度,如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侵权行为的归则原则、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时效、私犯、法人等制度;公法与私法的区分;人法、物法、诉讼法的分类;以及关于先占、添附、善意、过失、违约金、定金、特留份等一系列法律概念和术语,都为后世民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上一篇:新形势下内设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方向 下一篇:知识产权保险制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