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与高效课堂的关系探微

时间:2022-09-26 01:39:30

课堂管理与高效课堂的关系探微

摘 要 21世纪新课改为学业负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人本价值理论和方法论视角,它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能。学生对学业负担有主观认知体验和客观担当责任,而学习效能是学业负担产生的内发因素。基于此,厘清学业负担主观感受与个体学习效能间的内在关联、学业负担客观责任与一般学习效能间的内在逻辑,是新课改下学业负担问题解决的首要条件。最后,养成以学生自主性为核心的学习信念体系、建构以学生高效能学习为关键的学力发展策略体系、创造以师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文化体系、构建以自主性为旨归的积极“自我学习”世界来寻找学业负担问题解决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新课改 学业负担 学习效能 自主减负

作为一种理想的课堂模式,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总目标,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环境。我国的各种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高效课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高效课堂改革的理论架构、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如何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关系以及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等。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是自己的阵地,只有充分利用好自己阵地所拥有的资源,才有可能使学生学习达到高效。有学者提出:“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课堂管理”[1]。而作为课堂的管理人员,教师要尽自己最大能力搞好课堂管理。因此,本文旨在从课堂管理和高效课堂的关系方面入手,分析高效课堂对课堂管理的要求,以及良好的课堂管理对未来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何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支撑下,构建起的以学生高效学习为特点的课堂模式。这里的教育思想可以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核心――合作能力、做事能力和做人能力”,也可以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为重点――学习技能和交流技能”。这里的教学理念可以是“以学为中心”,也可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这些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构建高效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会学、愿学、能学,并且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

二、课堂管理的范畴

什么是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包括哪些内容?课堂管理是不是对学生纪律方面的管理?事实上,“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发生,组织学生、利用空间、掌控时间和驾驭材料的一切事情”[2]。学生只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空间和时间的管理也非常重要,而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首先得管理好自己,从情绪到心态、从知识到技能都要做到最佳,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最佳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也才有可能发生。良好的课堂管理应体现在如下方面:(1)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尤其是在老师的学术指导下;(2)学生明白老师的要求,而且总体上能够做到;(3)几乎没有时间的浪费、混乱或者干扰;(4)教室的环境以学习为导向,但却轻松愉快[3]。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课堂管理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发生。那么如何实现此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课堂下功夫管理,尽量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服务。就此看来,搞好课堂管理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而只有学生参与学习了,高效课堂才成为可能。

三、高效课堂和课堂管理的关系

高效课堂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学生的参与又需要教师良好的课堂管理。那么高效课堂中,教师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课堂管理工作呢?

1.学生的管理

(1)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可以想象,“填鸭式”的教学不可能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相反,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如游戏、竞赛、报告、演讲等却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中。因此,老师要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教学中。

(2)要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不论做得好与坏,成功与失败。同时,只有老师所组织的活动真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才会主动参与。所以,老师需要不断地探讨和研究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优化。

(3)要让学生深度参与

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不只是表面现象的热闹,而是帮助学生快速、牢固、轻松、愉快地学习,容知识的积累、整合、应用和创新于一体的深度参与。

2.教材的管理

(1)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其中包括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课堂上对教材的管理来看,首先,教师要把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详细、明确而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进入教室的第一时间就明确今天要达到什么目标。其次,教学目标要具备可实现性,即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不宜过高或过低。再次,教学目标要具备可测量性,即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判断是否达到,而不应该用模糊的语言或难易衡量的语言来描述[4]。

(2)教学内容要充实

教师需要完全吃透教材,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了如指掌,所以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既有重点,又有难点;既有高强度的教学内容,又有让学生稍微接受的内容。难易结合,张弛有度,这样学生才能在教材内容的指引下实现高效学习。

(3)教学材料要齐全

从课本,到练习题,到相关材料;从纸质的,到电子的;从电脑上的,到网络上的,所有与教学相关的材料和路径都要完全准备好。当学生看见老师在课堂上忙作一团时,有的可能为老师着急,有的在看笑话,有的就已经开小差。因此,老师只有把所需的各种材料提前放到方便合适的地方,教学才能顺利进展,学生也才能有效、高效地学习。

3.教师的管理

(1)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教学是自己的工作,也是自己的事业,更是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如果带着不良情绪走入课堂,不仅自己无法按照提前准备的思路和方法开展教学,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学生无辜地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必然无法高效学习。

(2)让自己完全准备好

有学者指出,“工作的有效性一半在你出门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在你离开家和到学校的途中就需要把自己武装好,学术上和态度上都要做到”[2]。所以要想使自己的课堂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老师首先要让自己在课堂上高效起来。而老师的高效必然包括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兴致勃勃地迎接新的一天,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从知识的角度引领他们思考和探究。从授课内容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教材到资源都要得心应手。

(3)让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

在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准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老师还需要在这堂课中百分之百地投入。只有老师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学生学习,学生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极致。

(4)制定好测评机制

公平公正、始终如一的测评标准会使学生逐渐地朝着老师的要求前进。老师完全按照标准来执行,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在安全和有保证的环境中愉快高效地学习[5]。

4.时间的管理

从准点开始,到充分利用中间的有效时间,再到干脆利索地结尾都是一堂高效课堂必备的要素。学生到来之前,老师就应该守候在教室里,让学生知道,老师很遵守时间,因此学生也不应该迟到。日久天长,学生便养成了准时到达或提前进教室的良好习惯。在整个课堂过程中,老师要把握好每个教学环节,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既不让学生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学生过于紧张。最后,老师一定要把总结压缩在下课之前,不拖堂。

5.空间的管理

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课堂这一大空间,具体包括教师的空间、学生的空间和活动的空间。就教师的空间而言,重点指教师的课桌、讲台周围的空间。首先,教师要整理好自己课桌上的东西,与这堂课教学无关的东西尽量不要放到上面,而必需的东西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放在合适的位置,以便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拿到想要的教学材料或教具。其次,要整理好脚下的空间,以防自己在不小心中被绊倒或碰伤。只有保证自己的高效工作,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的高效。对于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供安全、舒适、自由的学习空间,包括他们单个学习时课桌周围的空间、小组讨论时他们公共的空间以及与老师交流和探讨时的空间。

四、课堂管理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随着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重点已逐步转移到课堂教学。而高效课堂既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那么就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课堂管理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呢?

1.教学改革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课堂管理

就如今的教学现状来看,绝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的方式,把知识一点一点地“喂”到学生的口中。而学生只是默默地听,静静地记,几乎没有互动,连眼神的交流都很少。这样的课堂,看起来似乎不需要管理。学生乖乖地听讲,老师兴致勃勃地讲课,看似一切正常,但是否做到了高效课堂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高效课堂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动作的发出者,是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质疑的发生者。而这些都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课堂管理,重新定义课堂管理,而且重新实施课堂管理。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改革才有出路,才能真正满足教学的需求。

2.教学改革亟待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由于对课堂管理的认识不够,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能力也令人担忧。首先,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教师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教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其次,课堂管理一直以来不受重视,只要学生的分数高,什么样的课堂管理都无所谓。但高分的代价是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索、自我求知、自我学习的权利。所以,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终身学习来看,现有的课堂管理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要想使教改实现真正的成功,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教学改革中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较知识能力更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你的课堂管理能力要比你拥有多少知识更为重要。老师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而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作为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上激励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帮助学生求知,让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超越教材的禁锢,自由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相比之下,课堂管理的好坏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更能决定教学的成功与否。

总之,教改的重点已经渗透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重心又是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良好的教学管理,尤其是课堂管理能力。因此,要想使我们的教改进一步深入,课堂管理就成为关键性因素。期盼着我们的教改能从课堂管理入手,以高效课堂为目标,最终满足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Wang,Margaret,Geneva Haertel,and Herbert Walberg.What Helps Students Learn?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74-79.

[2] Wong,H.K & Wong R.T.The First Days of School.California: Harry K.Wong Publications,Inc.,2009.

[3] Emmer,Edmundt.,Carolyn M.Evertson,and Murray E.Worsham.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Secondary Teachers. Boston: Allyn & Bacon,2003.

[4] 程晓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如何备课[J].教师教育论坛,2014(9).

[5] Lemov,D.Teach Like a Champ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A Wiley Imprint,2010.

[作者:刘利梅(1974-),女,河北武安人,河北医科大学外语部副教授,硕士;王宏(1979-),女,河北承德人,河北医科大学外语部副教授,硕士。]

上一篇:浅议排球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 下一篇:我的“叙事德育”实践之路